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日本“八纮一宇”塔之寓意流变

时间:2023/11/9 作者: 钟山风雨 热度: 15895
孟国祥

  人类由野蛮进入文明以来,特别是进入民族国家以来,物化的历史纪念物,如古建筑庙宇、碑石和高塔等,都对国民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正由于其历史教育的功能,人们为了某种现实的政治目的,甚至人为的、有意识的建造纪念物。随着时间的消逝和历史的沉淀,对现存纪念物存在的意义就有如何解读的问题,尤其是对那些有着民族精神创伤烙印的纪念物。

  在2007年11月南京大学召开的“第二次南京大屠杀史料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日本《朝日新闻》社友儿玉哲秀在会场散发一张复印的图片,该图片反映的是日本宫崎市和平台公园的“和平之塔”上的一块刻石,它是由战时的“南京日本居留民会”送到日本的。刻石上部雕刻着漂亮的麒麟,下部雕刻着“长枝莲”图案。就其风格和样式推断,这是南京明故宫的物品。儿玉哲秀询问,这块刻石究竟出自南京何处,“南京日本居留民会”又是通过怎样的手段得到这块石头的?

  笔者根据对此的有关报道,并和儿玉哲秀联系在日本国内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到“和平之塔”上的这块刻石,是侵华日军在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后,破坏了多处历史悠久的建筑,当作战利品掠夺走的众多文物之一。问题是,深烙着日本当年文化侵略印记的劫物的命运,又是怎样与“和平之塔”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应怀有怎样的历史认识。

  建“八纮一宇”塔暴露征服世界野心

  众所周知,历史上日本很早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通过向中国学习,发展日本自身的文化,成为东亚文化圈的一员,中日之间有着长期友好交往的历史。然而,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平均五到十年之间,就要发动一次对外战争,这种情况在全世界的国家中并不多见,有的日本右翼甚至骄傲地称之为日本的百年战争。日本近代的主流文化,浸漫着军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色彩。

  在侵略中国期间,日本有意识地建造和利用纪念物为其侵略和统治服务。如在南京,一方面在五台山等地建立大型神社,在九华山顶建立日式的玄奘纪念塔,一方面又将南京的物品掠夺至日本,以宣扬其侵略武威。如日军将南京近郊的一个兵工厂(似为现晨光机械厂)里原有的铜料铸造了一个巨大的鼎,这只鼎后来被称为“南京大鼎”,并于1938年运回日本,供奉在靖国神社。该鼎是一圆形的三足铜鼎,高约一人,重达数吨。大鼎的腹部铸有简单的纹饰,鼎前鼎后正中位置各有一段文字,周围有几朵日本的国花樱花作为装饰。大鼎正前方的铸文大意是:“此鼎原在南京兵工厂,于昭和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笔者注:即1938年12月13日)攻略南京后一周年,奉纳于靖国神社……上海派遣军。”鼎最后铸造的是一支安魂曲:“始终守护者,在战场上倒下的英灵及其功勋。”显然,当时日军以为占领了中国的首都南京,中国的全面失败已为时不远,因而铸造大鼎以铭记赫赫“功勋”。1951年,国民党政府在日本接受了南京大鼎,并将它运到台湾。宫崎“和平之塔”塔基上的南京刻石,也有着类似的经历。

  1938年,也即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二年,日本为了纪念神武天皇诞生2600年,决定在九州的宫崎县发起修建“八纮一宇”塔的运动。之所以在宫崎建塔,不仅由于它是风光秀美的海滨城市,而且因其历史悠久,号称“日本传统的发祥地”,有日本神话中的“神武天皇率大军东征之地”等“遗迹”。1941年这里又建立了“皇军发祥之地”碑。为了突出天皇至高无上的地位,当时的知事相川胜六(1937-1939年在职)提出“纪元二千六百年纪念事业”及建设案,请求陆军提供建塔的基石。在日本防卫厅研究所的书库里,至今保存着1939年7月15日相川胜六致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的请求书。文书要求“每个军或者师团要提供两块石头,一块是在第一线显示皇威的极限地附近的”。这份请求很快就得到日本军部批准,并下达到当时正在侵略中国的日本陆军。从那时起,日军掠夺各地富有文物价值的石块作为“战利品”献到日本国内。

  该塔位于宫崎市西北的高坡上,于1940年11月建成,凝灰岩,高度为36.4米。这在当时为日本国内最高的建筑物。为建塔“奉仕团”动用了66500人,费用达67万日元。当时的名称是“八■的基柱”,通称“八纮一宇”。塔的中部四角雕塑四座神像,塔的正面刻有秩父宫庸仁亲王所题的“八纮一宇”4个大字,它系基于《日本书纪》中的“兼六合以开都,掩八宏而为宇”,后经反动僧人田中智学改为“八纮一宇”,其解释为“制霸世界”,从而作为为“大东亚共荣”而进行的“神国日本的圣战”正当化和高扬战争的颂语。塔的背面刻有“纪元二千六百年”,嵌有《大日本国势记》碑文,书有“大日本帝国是神国。……圣战已四年,皇威所及的地方,北自黑龙江畔,西至蒙疆荒野,把北、中、南支相连,远至南海”等语。由此可见,该塔建造的目的和作用,是宣扬“世界是天皇统治的一个国家”,是把日本国民引向战争的精神支柱。

  在当时以侵略为中心的日本,“八纮一宇”是盛行的口号。八■,是指全世界,一宇,是指房屋的墙角。日本《广辞苑》解释,“八纮一宇”是指世界一家的意思。实际上,八纮一宇,是日本把海外侵略作为国策而使用的词语。这个名称的本身显示了日本要征服全球,不只是征服中国,不只是征服东方,而是要征服全球的野心。

  建造塔基所用的1789块石料是经切割的条石,其中340块来自中国的东北、台湾和朝鲜半岛。238块来自长城、泰山之顶、武汉黄鹤楼、南京明故宫等地,上海市政府大楼弓门上的浮雕花岗石也被裁截下来运送到这里。来自南京的有4块,除上面提到的明故宫内的相当精致的“麒麟浮雕”石外,还有3块分别来自南京的中山陵、紫金山和东水关。

  “八纮一宇”之塔刻有运送石料的团体和单位。从中国旧“关东州”运来的石头刻有大连市、大连宫崎县人会、乡军关东州支部等11个单位。从旧“满洲国”运来的石头刻有东安省尾高部队、满洲国阿部部队、在满日本人教育会等53个团体。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运来的石头刻有日本部队、日本居留民会、日本商会、伪政权以及一些地方团体等85个单位。与江苏有关的有中支徐州云龙山、苏州日本居留民团、南京中山陵、南京日本居留民会、南京东炮台水输队、中华民国江苏省、南京紫金山麓。从中国台湾运来的石头刻有台湾总督府、台湾教育会、台北市宫崎县人会等33个单位。从朝鲜半岛运来的石头刻有112个单位。

  以上共计294个单位。其中从中国各地掠夺石料的有182个单位。可见在侵华战争中,日本在华的居留民也起到了恶劣的作用。正如日本学者尔玉武夫指出的那样,为何这里都是中国的石头呢,因为这是日本天皇的塔。在天皇的脚下是支配下的中国,支配下的亚洲各国,他认为就是在这个意图下而建的。

  日本战败以后,盟军占领日本,同盟国和占领军开展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整肃”和对日本社会的民主改革。在此转运中,1946年1月12日,该塔正面的“八纮一宇”文字以及塔中部四座雕像之一的武神像被撤去,而称呼其为“和平之塔”。对日本此举,一种说法认为是县府为逃避占领军追究其责任而自发所为。也有人认为,战败以后是按盟军司令部指示涂掉了塔名和部分碑文及若干塑像。无论如何,历史上“八纮一宇”塔并不是“和平之塔”,而是侵略的象征。

  利用建筑物曲解侵略战争并非孤立个案

  然而,日本国内政治的发展,使该塔又面临转机。1962年10月,日本民间“寄赠”的武神像和“八纮一宇”文字,在宫崎县观光协会的申请下由县府确认,并于1965年1月复原。

  如今,日本天皇的故乡宫崎市的和平台公园,鲜花盛开,绿草茵茵。公园中这座远近闻名的石塔,造型奇特,每年都吸引着很多国家的游客。作为旅游景点,宫崎交通开设的三条定期观光线路中有一条经过和平台公园,在公园停靠时间为25分钟。宫崎市观光课指出,“去年(1995年)到和平台公园参观的人达64万人,过去的十年间大致都是如此”。到此参观者,修学旅行和学校师生占半数以上。观光者大半会询问“塔有多高”这类与塔的历史经纬和内涵无关的问题。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座塔的下面,竟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1971年3月31日,宫崎市知事黑木博在《县立和平公园》碑文中写道,该塔的基石是“友好诸国寄赠的”。1981年,宫崎市在市内8个地方设立观光指南案板,在说明中写道,该塔“是由世界各地赠送石料建筑而成”,“八纮一宇体现了和平的愿望”。观光社在1995年6月的观光指南写道,“八纮一宇”的意思是,“神武天皇认为世界是一个关系良好的大家庭”。这样,历史上的掠夺,这里成了“赠送”,日本当年的“制霸”和征服世界的“八纮一宇”,如今成了“体现了和平的愿望”,这完全无视日军当年的侵略罪行,历史的真相被掩盖和曲解了。

  “八纮一宇”的撤去、复活和曲解,在日本并不是孤立的个案。如今日本的社会教育中,存在着对历史认识的暧昧和曲解。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日本就建造了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资料馆。原子弹爆炸展览不仅要展示战争恐怖,使人们向往和平,也应告诉人们引起战争灾难的真实原因,以吸取教训,避免悲剧重演。笔者在日本长崎原子弹爆炸资料馆看到四幅相连的有关中国的巨大图片,依次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报纸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报道、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以及1937年12月16日南京中山路上的人群。乍一看,这些图片与长崎原子弹爆炸毫不相干,细细一想,便能明白日本这里的用心:你看,中国工农红军到达华北抗日前线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了,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持久抗战了,对日本的利益构成威胁了,这就成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理由。南京中山路上人群的图片,暗示“南京大屠杀”是不存在的。在广岛和平资料馆关于原子弹爆炸背景的陈列中,有三幅醒目的照片,一是1937年7月8日,亦即七七事变的次日,《广岛日报》报道:“昨天夜间我军在卢沟桥附近遭到袭击”;二是身着戎装、紧握拳头的蒋介石在演讲,图片的说明文字是“中国反日的意识更加露骨”;三是《广岛日报》刊发广岛民众“欢庆占领南京”的照片,照片下方写道:英国方面报道,占领南京时,中国死伤10多万,中国方面说死亡30万。显然,它旨在说明战争的起因是中国挑起的,南京大屠杀只是个夸大的传闻。精确到个位数的长崎原子弹爆炸人员伤亡统计,惨不忍睹的原子弹爆炸受害场面的图片和影视画面,仿佛使人感到日本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

  我们研究日本侵华暴行史,并不是为了清算历史的旧账,故意揭日本的疮疤,而是为了更好的总结历史,开创未来。侵略的罪行可以被宽恕,但不可遗忘,更不可否定。正确历史认识,有助于日本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对当年侵略的历史采取暧昧和曲解的态度,就会动摇中日两国友好合作的政治基础,也不利于东亚和平与稳定。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