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结了婚谁宠谁

时间:2023/11/9 作者: 幸福·悦读 热度: 19765
侯文君

  別以为领了证就万事大吉了,你顶多算是有了资质,其实婚姻刚刚开始。婚姻不只是谈情说爱,还要学着过日子:听你的,还是听我的?你宠我,还是我宠你?婚姻也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还有背后两个大家庭。有人说,婚后第一年决定了整个婚姻,这话听起来有点儿绝对,但也说明了婚后这一年的重要性。新手上路,千万别小看这“婚后第一年”。

  当公主病遇见大男孩:争宠的路上谁输谁赢

  苗苗和志新婚后第一次吵架,是因为看完电影一起去吃饭时,志新停好车就熄火、下车、锁了车门,完全忘了新婚妻子还坐在副驾驶上。苗苗眼瞅着志新大踏步进了饭店门,气得在车上直跺脚。

  恋爱时,志新的“孩子气”曾经让苗苗感到很快乐,两个人像小伙伴一样,吃喝玩乐都能产生共鸣,但这一次,却让苗苗第一次意识到,“孩子气”的志新并不完全符合自己对丈夫的期待。而且,随着他们进入婚姻生活,这样的事情竟然屡次发生。

  刚结婚时,苗苗也想像个好妻子一样洗衣做饭照顾家,然而从小被爸妈宠成小公主的她,在进行多次实践之后发现,自己确实没这方面的天赋。苗苗做的饭,志新只吃了几次,就不愿意吃了,刚开始是点外卖,后来下班就去父母家吃饭了。

  只有志新有“孩子病”吗?并不是。苗苗也总是大事小情都喜欢让志新帮自己做,就像未婚时在父母家。一次,志新正在打游戏,苗苗让他下楼取快递,志新刚开始没吭声,等苗苗气鼓鼓跑来瞪着他时,志新也火了:“你是公主,我是你的仆人吗?屁大点儿事儿都得我为你服务啊?”

  于是,小夫妻俩发现,两个人一个想当公主,一个想继续当小男孩,未来的生活到底谁照顾谁、谁让着谁、谁宠着谁呢?

  结婚后,“宠着你”不是伴侣的天职

  有多少人在家里享受着父母的最高待遇,以至于离开父母之后,仍然留恋父母的宠爱。然而,心理学上“沉溺”本身就是种心理问题,比如:“沉溺”于网络的就叫“网瘾”。

  很多年轻人走进婚姻,内心却还停留在“宝贝”状态,甚至认为,对方不宠着我就说明不爱我,不宠着我就是对方的错,是值得控诉的。如此理直气壮,从心态成熟的角度来说,真的差得有点儿远。

  要知道,婚姻是属于成年人的,只有拿出成熟的心智,才能够真正享受到属于婚姻的美好与幸福。像苗苗和志新这样,结婚半年就争吵,哀叹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只能说他们自己还没有做好走进婚姻的心智准备。

  “宠着你”从来就不是伴侣的天职,那是父母的责任,而且当你长大成人、走进婚姻之后,你不再是那个只负责快乐长大就OK的“养育对象”,而要成为一名新家庭的“塑造者”“经营者”。

  想要宠爱不是错,你可以这样做

  当然,如果婚姻中只剩下责任、义务、劳动,恐怕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婚姻了。从心理角度来说,人永远都是遵循“快乐原则”的。婚姻如果不快乐、不幸福,就不值得拥有。

  因此,想要在婚姻中找到“被宠爱”的幸福感,这种期待本身并没有错,只是需要用对方法,才有可能“宠”梦成真。

  在婚姻中,我们可以把妻子和丈夫的个人状态分成三种:父母状态、成人状态、儿童状态。比如:下班赶紧回家给做饭,就是一种父母状态;过年时,订票、买年货,忙前忙后,就是一种客观冷静的成人状态;过节时,买来童年熟悉的烟花,一起玩闹,就是一种儿童状态。而“宠爱”是给儿童状态的。

  因此,想要在婚姻中获得“宠爱”,必须双方配合,调整到一方是父母状态,另一方是儿童状态才可以实现。同时,这种角色分配最好是短期的、可以相互交替的。唯有施与受的平衡,才能长期持续一种行为模式。比如:苗苗想要志新帮她取快递,最好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命令是父母状态,而要用儿童状态的甜美、柔弱来打动老公,让老公心甘情愿,同时获得父母状态的感恩、权利感等。

  摘自《婚姻与家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