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困境与对策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15482
芦荟子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积极顺应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创造条件满足农民群众不同层次、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己成为当前开展农村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剖析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存在的困境,并提出可行性的发展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困境;对策

  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

  所谓特点,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之处。参与主体群众性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最显著的特征,它表明农民是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主体,是推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最根本的依靠力量。活动内容的本源性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又一特点,是指群众文化活动源于农民的社会生活,以艺术化的形式再现农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在时间选择上还具有休闲性的特点,这是因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时间大多选择在休闲时间,这充分表明农民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是在其自由支配时间内实现自我娱乐、自我满足的文化艺术实践。发展的开放兼容性也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之一,文化特质在于具有开放融合的特性,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也不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式发展。近年来,农村广场舞普遍流行就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发展开放兼容性特征的最好实证。

  二、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困境

  (一)活动形式单一

  “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内容和一定的形式。事物的形式,就是这些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如何,直接决定了文化活动最终开展取得的成效。当前农村地区文化活动内容比较普遍的是跳广场舞、送戏下乡,扭秧歌、舞龙舞狮等传统的民俗活动也时而举办,书画展、歌咏大赛、音乐会等较高雅的文化活动仍然寥寥可数。文化活动内容较为单一,决定了形式的单调,仍是文化活动的开展所面临的困境。

  (二)活动空间狭小

  必要的公共文化生活空间是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公共文化生活空间缺失、被挤压,是各地农村举办文化活动面临的重大现实困境。从目前来看,农村公共文化生活空间狭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要求。其二,传统公共文化生活空间的衰落。近年来,聚落在乡村的水井、河堰、寺庙、祠堂、村委会等维持农民群众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的特定空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面临着建设滞后、被边缘化的问题。其三,一些制度化的活动形式不断衰落。村与村之间的乡规民约、村民集会等,也随着农村向城镇转变中公共文化生活空间变迁。

  (三)组织困难

  文化队伍是在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的掌舵者,是盘活整个文化活动最关键的因素。各个乡镇配备的专职文化工作人员,远远达不到所辖区内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展文化厅文件正式规定数量的文化活动都难以维继。大多数乡镇只有一名专职人员,并非做到了专职专项,还要忙于该镇计生办、统战、卫生等方面的工作,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好多因人手不能,能力不足,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活动的策划、实施、效果势必大打折扣,有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也只能放弃,更是有些乡镇综合文化站成为了安置闲散人员的岗位,对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不冷不热,一知半解,这势必就造成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困难局面。

  (四)创新性不强

  现阶段在农村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面临着低层次、同质化、创新性不强的困境,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特色。其二,推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发展的力量匮乏,特别是文艺团体的缺乏成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发展的主体短板。

  (五)群众积极性不高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从人的社会化进程角度来说,是农民个体自我社会化进程中一种集体活动,农民参与其中是整个文化活动的核心,同时也是促使农民群众个性发展,自由自觉、积极创造文化、享受社会主义文化成果的重要途径。农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角色转变,不再仅仅是被动观赏者,有了一定的文化选择权,但农民参加文化活动的热情和积极程度仍不是很高。

  三、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对策

  (一)挖掘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通过送文化下乡来挖掘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群众路线是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重要法宝,更是一种它的价值取向以满足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立足点,而送文化下乡根本在具体实践开展中,可以依托群众路线实践路径,创新文化下乡的内让农民群众共享更多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成果,真正做到社会主义“一切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的共享局面。

  (二)完善群众文化活动公共文化空间

  完备的公共文化设施是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重要的物质载体,群众的文化活动也需要适宜其生长的公共文化生活空间。目前农村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文化生活空间狭小,仍是农村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了弥补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这一“短板”限制,必须着力培育良好的公共文化生活空间,一方面要大力新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另一方面,要改造农村社区传统的公共文化生活空间。

  (三)构建形式多样的文化队伍

  农村文化队伍是农村文化的建设者、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先进文化的推进者,是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群眾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最根本的力量来自于农民群众自身。因此,面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队伍建设薄弱,人才供不应求的现实困境,要立足于乡村内部,挖掘建设一支适宜推动农村土壤生长的专兼职人才队伍,以人力资源的动力推动各类文化活动的创新发展。

  (四)多方参与,提升群众文化创造力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市场服务、文化志愿服务是繁荣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三驾马车”。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建设,扩大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力量,支持民间力量创办的具有公益性或者准公益性的文化活动组织、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等,直接面向农民群众提供精神文化服务,允许热心投入农村文化建设的民间资本进入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产品供给,使社会力量成为拉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发展的一大引擎。

  (五)增强群众主体意识,提高参与积极性

  提高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通过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借助于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介,潜移默化地向其渗透主体意识的教育,促进其主体观念的觉醒和建立,进而增强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分享农村群众文化发展成果的主体意识,逐渐提升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能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