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古代婚俗冷知识

时间:2023/11/9 作者: 幸福·悦读 热度: 15140
云生

  6月,故宫启动了第二个主题性综合文化创意项目--“宫·龙凤呈祥”大婚礼仪艺术展。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结婚习俗都有哪些?

  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在周代基本建立并固定下来,在秦、汉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黄昏结婚,红男绿女

  按照《礼记》所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是男20岁、女15岁。过去男女结婚,没有媒人是不成的,即便真是私下定情,也得请个形式上的媒人来说亲,叫“采媒”。先秦时,官府每年为单身男女提供一次交往机会。春秋时期的“仲春会”就是一个典型的男女交友的大派对,由官方强制执行。

  仲春会一般设在每年阴历的“三月三”,后来的清明节男女“踏春”风俗,便受到了仲春会的影响。除了这一天,古代正月十五、七月七,也都是单身男女觅偶的良机。

  直到周朝,开始有了一套完整的婚礼礼仪,如规定“尊卑不婚”,就是结婚要门当户对,如黄昏时举行婚礼,因为男子属阳而女子属阴,黄昏是“阳往而阴来”之时,所以那时候把婚礼叫做“昏礼”。同时,婚礼上的婚服也应运而生。那时候婚服无论男女,主色调都是黑色,甚至连新郎骑的马,也都是黑色。

  秦汉朝都基本延续了周礼,以黑色为尊,采用玄色礼服。但和周朝时期相比,新娘的打扮明显要华丽的多,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会穿袆衣(一种服制)做婚礼等重大场合的礼服,而袆衣的颜色为黑色和青绿色。《孔雀东南飞》里描述过新妇出嫁的穿着:“鸡鸣外欲曙,新服起严妆。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

  直到唐朝,婚服的颜色才有了变化,婚礼中也开始融入了热闹喜庆的气氛。唐朝的婚服,开始流行“红男绿女”,男服绯红,女服青绿。宋朝延续了唐,但是比唐朝的服饰更加简约了一些,穿着钗钿大袖衫,依旧是红男绿女的搭配,这里绿女,并不是指的绿色,而是一种偏蓝的青色。

  三书六礼,大雁当主角

  在古代讲究三书六礼、明媒正娶,种种手续,缺一不可。所谓三书,指的是聘书(订亲文书)、礼书(记载聘礼情况)、迎书(迎娶女方过门时的文书)。而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作为六礼的第一步,拉开了整个婚礼的序幕。当适龄男女的父母准备为子女择偶婚嫁时,一般是由男方家邀请媒人向心仪的女方家提亲,并同时送上求婚的礼物。按照周礼,男方家应送大雁给女方,而这个时候女方家多半会打听男方的情况,如果觉得合适,便会收下礼物。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纳采中男方家所送的礼物也在不断地变化,不论礼物如何变化,大雁仍然是纳采中的主角。

  问名,女方家将女儿庚帖交给男方家,由男方家请人占卜,除了占卜吉凶外,男方也会顺便探问女子的家庭情况、个人容貌品行等各个方面,以求娶得佳妇。

  纳吉,如果通过了问名这一关,男方家会与女方家商议下聘成婚一事,而通知这个好消息的文书就是聘书。

  纳征,也叫过大礼、下聘、送彩礼,即男方家及媒人携带财物、礼金等作为聘礼赠与女方,当然还要送上礼单(就是三书中的第二书:礼书);女方也需要回礼。到了这一步,男女婚约即告成立,任何一方不得随意悔婚。如果这时候任何一方反悔的话,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请期,即男女双方商量定下结婚的日期,发喜帖邀请亲朋好友来“吃喜酒”。亲迎,新郎和亲朋、媒人去女方家迎娶新娘,新娘上花轿后和新郎一起到男方家,拜天地、入洞房。亲迎这天男方要将迎书(三书之一)交给女方。至此,整个结婚流程完毕,适龄男女正式结为夫妇。

  永世常青,茶为彩礼

  在民间婚俗中,茶历来就代表“纯洁、坚定、多子多福”。因为茶树移植难以成活,古人视其为爱情坚贞的象征;又因茶村多籽,象征子孙“绵延繁盛”;茶树四季常青,寓意爱情“永世常青”。

  旧时,婚礼茶的名目很多。从男女双方订婚到婚礼完成,都以茶为媒介。江浙一带,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四川长寿一带定亲时,男方以茶叶为聘礼,女方受聘叫“受茶”,因此他们把这种聘礼茶叫做“定根茶”。广西昭平一带定亲前,男女双方通过媒人或亲戚朋友说合,女家便将生辰“庚帖”由媒人送到男方,如果双方生辰“相合”,就以槟榔、茶叶、钗环为定,这也是“定茶”。江苏一些地方娶亲时,新郎要亲自到女方求亲,向女方家长行礼后,要在厅堂内饮茶三次,前两杯一为白果,一为莲、枣,有隐喻白头到老、连理相亲、早生贵子的意思;男方接过之后要双手捧住,深深作揖,只需嘴唇轻抿一下,便由女家人收去,第三杯才是茶,这称为“三道茶”。

  摘自《新天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