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梵高《农靴》看艺术中美与丑的改变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18619
刘婷

  摘要:人人都有爱美之心,然而在追逐美的过程中,我们无法忽略另外一个字——丑。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丑是美的对立面,如果不美,那就意味着丑。本文从梵高作品《农靴》中探寻美与丑的改变,论述到底什么是美,探析这种美和丑的改变对我们艺术创作的启示。

  关键词:美;改变;启示

  一直以来人们不断探寻着什么是真正的美,对美进行第一个发问的柏拉图说:“美是理式。”;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比例与和谐;黑格尔则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呈现。但迄今为止,对“美”字的起源和原意似乎并沒有明确的解释说明。一般根据许慎的《说文解字》,采用“羊大则美”的说法。[李泽厚,《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表面形式是丑,甚至是荒诞的,但传递的价值对人类,对生命来讲是真善美,这就构建了一种正向的价值。傅雷认为“多纳泰罗在《施洗者圣约翰》及《抹大拉的玛利亚》的诸作中,完全弃绝造型美,而以表现内心生活为唯一的目标时,多纳泰罗就流入极端与偏 枉之途。”[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错误的道路。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不一定非要造型美才是评定一件艺术品美否的标准,它所散发的精神内涵更“美”,更值得引起深思和推敲,而且这种“造型丑”也是别样的“美”。

  一、艺术里的美与丑

  “美”与“丑”是一对相对词,前者具有正面意义,后者具有负面意义。它们在词汇、短语和句法层面,既能体现出对称性,又能体现出不对称性。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主观世界的能动性,以及语言本身的制约性。在现代生活中,艺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装饰生活,也在改变生活。我们欣赏到不同的美,也会心存疑惑,什么是美,怎么认识艺术的美与丑,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的回答可能都不一样。就像梵高有这样一幅名画,画面中有一只旧的粘满泥巴的靴子,靴子没有别致的造型,也不是干净的、新的,所以作为一只靴子的形象并不能引起人们对它的兴趣,甚至会感到精神上的不悦。可以说,梵高画的那只靴子,并不能在靴子上引起感官的愉悦,是毫无美感可言的。但又是什么原因让它成为一幅不朽的作品呢?仔细观察画面,可以从农靴敞口的黑洞中,感受到劳动者的艰辛,那硬硬的、破旧的的靴子里凝聚了他们不幸与困苦,上面的泥带有生活的沉重……。从这幅画里似乎看到了农民生活的真实,看到了那个时代农夫的世界,那充满劳作、辛酸的生活和命运,那对土地的依靠和眷恋。梵高在他的作品里展示了那个时代农夫的生活和命运,传达了他要传达的感情, 他的作品因此而不朽,作为艺术的作品它又是美的。欣赏者对梵高这幅名画背后所蕴含的意蕴的不同认知和解读,就形象的反映了人们对美的不同感受,也深刻蕴涵了我们对美的不同理解。

  首先,艺术形象的美与丑和艺术本身的美与丑并不总是一致的,艺术创作的美也揭示丑,而艺术作品本身又是通过这种揭示,从而获得艺术的价值,即艺术本身的美。在我国美学史上,第一个谈到丑的人是庄子,他揭示出丑中所包含的美,即人格精神意义上的美可以使欣赏者忽略掉物体形体上的丑陋。所以在丑陋的形象外表下,也可以包含有精神之美。庄子指出美与不美是因时代的审美风向变迁的,美与丑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美中包含着丑,丑中潜伏着美。但在艺术作品中丑与美的转化并不是无条件的,一个艺术作品虽然有丑的形象,但它内在必须要有能够给人以启迪的、震撼人心的、感染力的精神力量,这样才能实现从丑到美的转换。其次, 艺术作品的美与丑也在于欣赏作品个人的解读,艺术美的魅力就在于艺术的含蓄、 内敛而显现的美。因而艺术的美与丑也是需要懂得发掘它、欣赏它的人。无论美还是丑,都源于内心的解读,是因人内心而彰显的。美其实并不是事物本身所存在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观赏者的内心,每个人心里都有对美的不同见解。鉴赏者的审美思想、鉴赏力、主观感情都影响着对艺术美与丑的评价。因此, 从梵高的靴子能解析出他对生活的感悟,可能有人看到的只是一双破旧的靴子。其实靴子还是那只靴子,只是不同的人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发掘了不同的美和价值,对其理解也不同,面对杰出的艺术作品,其内在包含的价值意义早已超越了作品本身。最后是艺术美与丑的相对,前者具有正面意义,后者具有负面意义。在艺术作品上是可以共存的,是可以相互依存和转换的,没有丑的概念也就没有了美的,而独特的丑又可能是另一面的美。也可以理解为真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恶丑的东西相比较对照而存在,它们之间既相互斗争又协同发展,即没有丑何来美之说。总而言之,美与丑的衡量标准既是永恒的又是可变的,既是稳定的又是流动的,美与丑是对立统一并存的。

  二、艺术中美与丑的改变

  在当今繁杂的艺术市场,衡量作品美丑好坏的标准逐渐与商业炒作和金钱挂钩,如网上盲写书法、用注射器射出写字、转圈画画、明星绘画作品卖出天价等,雇佣营销团队进行炒作,失去了艺术的价值意义,应该认识到高价艺术并不能代表创作的真正价值,这是一种异化。有些作品只是为了博取眼球以获取商业价值,但却忽视了艺术本身的存在价值,破坏了正常的艺术市场规则,使得创作上“丑”的失控,这些都是畸形的不正常的发展,不是我们审美的丑,而是一种艺术行为上的丑。倘若艺术创作忽视了作品本身想要表达的真正的表现内容,便彻底的放弃了美。当丑被畸形的理解和利用,迫切成为美的时候,丑就变成了一种无稽之谈。一味的追求“丑”或者“美”的艺术作品,只是盲目的跟风,并不能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并没有很好的反映出当时时代所应有的审美观,是毫无价值的艺术审美。无论是美还是丑,都应该客观的看待它的存在,只有互相影响,互相衬托才能体现出彼此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美和丑作为人类对于艺术作品审美的意识和认知,虽然它们本身是对立存在的,但因它们扮演的角色不同,导致了各自在艺术以及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也不同。无论是美还是丑,都源自于我们心中的理解,是因人的内心而彰显的。美其实并不是事物本身所存在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观赏者的内心解读。在这种具有一般性的协调一致中,大众审美趣味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美丑理解。人们能够正确理解和接受丑是对于社会和自我的又一新的认知,是理性的、客观的一种表现。我们只有认识并在生活和创作中善加利用美和丑,才能帮助我们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有一个重大的革新,对我们今后的发展也会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