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五四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唱特色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18513
李丹丹

  五四运动发生在20世纪的新中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许多杰出的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中国艺术歌曲,这些歌曲的创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大众的意愿,为中国的民族音乐绘上了绚丽的一笔。

  一、五四时期的历史背景

  1919年的5月4日,由于中国巴黎外交失败产生了五四运动,一些爱国的作曲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亲情和友情的赞扬、对劳动人民奋力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歌颂,或者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来反映广大的中國劳动人民在外国侵略者的铁蹄下所遭遇的悲惨生活,从而深刻地揭露出外国侵略者丑恶的嘴脸和不可磨灭的残暴行径。

  二、五四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形成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使中国许多优秀的爱国人士怀疑旧思想,接受新思想,优秀的爱国诗人创作出了许多经典诗作,他们的诗既结合了古典文学,又注重自身情感的表达,刻画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反映客观的现实生活,这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传到中国,这一时期的中国艺术歌曲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重要时刻,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将国外先进的作曲技巧和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带回了中国。创作的作品既有外国的音乐特征,又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从而为中国艺术歌曲蓬勃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随着社会的发展,20世纪初的中国建立了一批专业的音乐学校,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在这之前的音乐学校只是其它学校的附属部分,环境差、师资力量薄弱、设备不齐全,而这所学校是专门的音乐机构,有庞大的师资力量、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有许多的教学设备、有更好的学习平台。

  三、五四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一)民族性与时代性

  赵元任先生的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加上了京剧《西皮原板》的内容。京剧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我们民族特有的标志,而赵元任先生把这种特有的标志运用到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中,则突显了出了浓郁的中国民族风味。

  这个时期的艺术歌曲紧扣时代的脉搏,对“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进行了赞扬,对亲情、爱情、友情进行了赞美,音乐作品极富于现实感,清晰的描绘出了五四时期的社会现状,反映出了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决心,表达出了作者和人民真实的情感,同现实的政治做斗争的决心,追求科学民主进步思想的愿望,揭开了中国现代音乐的新篇章。

  (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与西方先进作曲技巧的完美结合

  中华民族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大国,在这个时期,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既保留了我国传统音乐的精华,又采取了西方先进的作曲技巧。在赵元任先生的《海韵》这首作品中,有女高音独唱的部分,也有合唱的部分,这首歌曲不只是简单的以单音为主的表现形式,而是运用了和声,采用了西洋歌剧的作曲法,有“咏叹调”,也有“宣叙调”。“咏叹调”和“宣叙调”的结合则更好的诠释了中国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与西方先进作曲技巧的完美结合。

  (三)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的地位与旋律的地位是同样重要的,好的钢琴伴奏能够激发歌唱者唱歌的欲望,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的演唱中。在赵元任先生的《听雨》这首作品中,钢琴伴奏大多采用了八分音符来描绘歌曲的意境,增添了一份朦胧美;在青主的《大江东去》这首作品中,钢琴伴奏大多采用了流动的音型来描绘长江两岸雄伟壮丽的景色。所以在了解歌词意境,旋律流动的基础上,注重钢琴伴奏,将三者完美的结合起来,歌者就能够更好的去演唱音乐作品。

  四、五四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特色

  五四时期的中国艺术歌曲思想感情复杂,歌唱者必须充分的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表达,才能够较好的演唱好五四时期的中国艺术歌曲。

  我国著名的音乐家赵元任先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教我如何不想他》最具代表性,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喜爱。这首歌曲创作于1926年,主题清晰、旋律优美流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达出了作者对家乡无比的思念之情。

  《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歌曲由四个乐段构成。音乐作品的第一段是整首歌曲的主旨部分,整首歌曲都是围绕这一段在写。第一个乐段总共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旋律起伏较小,音符之间跳动不大,基本上以二度音程为主;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相似,只是在个别音上略有变化;第三乐句中有一个六度的大跳,这种大跳使歌曲独具特色,更能够表达出由景而发的思念之情;第四乐句与第一乐句好似问答的形式,这种形式形成了前后呼应的艺术效果。第二乐段和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相比,在音程、节奏型、音域音区、调式调性上有所变化,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乐段中有六度和七度的大跳,表达的情感与第一段相比更加强烈。第三乐段中旋律在低音区进行,给人一种压抑、思念、苦闷、低落的感觉,突出了这首歌曲的中心思想。第四段开头部分的小调给人忧伤、无奈之感,随后又回到大调上,形成前后呼应的效果。整个乐曲,第一乐段、第二乐段、第三乐段、第四乐段形成了一个大的起承转合的现象,体现了乐曲的完整性与艺术性。

  演唱这首作品即要不同于西方美声唱法的“圆润、饱满”,又要不同于中国民族唱法的“脆、甜”,要将西方美声唱法与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唱法结合起来。这个时期的艺术歌曲非常注重汉语的音调,中国的汉字有声调之分,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讲究的是字正腔圆,怎样才能做到字正腔圆呢?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解决咬字吐字的问题。《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作品中,“我”、“想”、“爱”等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归韵,归韵不好就会听不清歌词,不知道你在唱什么,所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五、结语

  五四时期的中国艺术歌曲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的积淀,是具有高层次的艺术,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科学民主进步思想的要求,推动了中国艺术歌曲的进步,开创了中国现代音乐的新篇章。如今,我们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我们应当立足于实际,脚踏实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探索中国音乐的艺术之美。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