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再念长安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下半月 热度: 15418
春雨缠绵,落了一地的芭蕉。打湿了谁家的青瓦白墙,万家灯火点缀在漆黑夜雨中,每个窗口都有一个故事,每座楼房都酝酿着一本格林童话,生活这些细枝蔓叶错综复杂在一起,想要看清,却更陷迷茫。

  坐上了不属于自己的火车,去了不属于自己的地方,结识着不同的陌生人,吃着陌生的饭,听着陌生的话,想着陌生的歌。一切对于我们是那么的新鲜是吧,也是那么的落寞,眼神飘向来时的方向,从此一别,相隔一方,开始新的生活,相安无恙。

  在这个比往常要漫长无数倍的寒假里,在这个举国空巷的假期里,人们都待在屋子里发着霉,一边为祖国祈福,一边怀念着过去美好的记忆,终于得了个空闲,把过去的回忆拿出来在阳光下晾一晾。思绪常常会莫名的发散外溢,而此刻我的思绪慢悠悠的切换到最怀念的长安城里来。而这个城市里,最怀念的又莫过于八里村。从老校区北门出去,过一条长长的过道进入到八里村里,扑面而来的烟火气息让我恍如隔世。学校里的安静祥和,修建的整齐漂亮的房子以及干净整洁的道路和眼前这么一条幽深狭窄的小路、周围破旧的老房子比起来,视觉对比冲击感一下子鲜明了起来。

  一路上要经过的大多是一些小旅馆、快餐店和一些具有生活气息的小门店。有生活光彩的人自然也会有生活不如意的人,大家都是在生活的夹缝里求着生存。偌大的西安城里存在着一个又一个像八里村这样的“村落”,破旧但又充满着生机勃勃的烟火气。

  第一次来到这里是听从师兄师姐的推荐,说八里村简直是物美价廉的典范。对于喜欢吃的我自然不能放过一探这里,放空胃袋之后就可以出发了。从纬一街地铁口那里跨过西八里村的正门,络绎不绝的人潮实在是拥挤不堪,在这么一条窄窄的道路上穿行着,间或还穿插着送货用的三轮和电动车、自行车,人间值得,善于发现就会看到处处都有着生活的味道。

  我最爱的是正门进左手边门店最后一家的大叔炒面。在琳琅满目的各种小吃里,独爱这一口。大叔家的店面位于单独店铺和大排档区域的分界线位置,炒细面、炒河粉、炒拉条、炒米、烩面片、烩麻食都可以做,尝试过数家不同的炒面之后我还是觉得大叔家的最好吃,入味且量大,身为一个男孩子能吃饱是很重要的。一份炒细面九元,而我突发奇想让大叔给我多加一元的面,于是后来每次过去我都会十元钱的面,量多的我惊喜连连,把肚子填饱就会油然而生出幸福感。点上一份炒细面,在一旁观看大叔无比娴熟的炒面手法,也是一种别样的视觉享受。热锅烧油磕入一个鸡蛋,金黄色的鸡蛋瞬间被高温凝固成蛋饼然后被铁勺捣烂,接着从盒子里抓起一大把细面丢进大铁锅,用极快的速度从各个调料盒里舀出适量的调料,用在瓶子口戳出小洞的脉动瓶子喷洒出料酒,随着大叔手腕的用力,铁锅的抖动和铁勺的翻炒,炒面和调料已经被高温融在了一起,变软了的细面被均匀的入了味,撒入一把小绿葱,和金黄的蛋块一块刺激着食客的视觉神经。

  我会经常和室友一块过来外带一份炒面,偶尔会买上五块钱的地铁口辣条,亦或是买上五块钱的八里村锅巴,再搭配上西安特有的冰峰,就是一顿可以饱餐的美食。比起来学校食堂的饭菜,八里村的食物可能不那么干净、健康,但就是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那一抹金黄的色泽和清新的葱绿,长久的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还有就是八里村尽头的大排档烧烤摊了,和室友的聚餐往往会选择火锅烧烤这种适合人多热闹的地方,但是身为学生,贫穷总是限制了我们的选择性。赛格海底捞吃过一次,学校旁边的小杨烤肉吃过一次,小骆驼烤肉也吃过一次,均因为价格的原因让我们对其有些不敢踏足。七八个男生的饭量加在一块,轻轻松松可以吃垮我们的钱包,学生时代的生活费往往不够生活,而八里村的烧烤大排档是我们最后的倔强。这儿的各种烤串的价格都十分的实惠,一把烤牛肉,一把烤肥瘦,一把烤筋,数份烤油馍,一份烤韭菜,一份花生毛豆再加上一箱九度,量大的同时价格也贵不到哪里去。

  夏日的夜晚,连空气里都充斥着燥热和沉闷,在结束了一天的学习任务后大家围坐一起谈天说地,诉说着生活的开心与不快。在这么一个短暂的时光里大家可以释放自己白天所积攒起来的对生活的失意,一口香气四溢的烤肉再加上一口冰爽可口的九度,转而对明天又充满了希望和奋斗的劲头。

  其实在西安那么久也没有去过多少地方,诺大的一个西安城日常的活动范围也不过是学校周围,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刻画着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回忆。通过对这一角的回忆,已经足够引起我对母校的眷恋以及对曾经故土的怀念。

  如今已经外离学校许久,对西安的思念是从那一口香喷喷的炒细面開始的,从胃里散发出来的思念直击内心。想要再吃一碗羊肉泡馍,再吃一碗大块肉油泼面,再喝一瓶橘子味冰峰。也想再经过一次行政楼外的天平女神,再去钟楼书店买一本便宜的书。以及深深的思念着那群同窗室友和给我们讲述知识的老师。长安,一个曾经像梦一样活在人的脑海中的城市,将历史看作是这个城市的魂,繁华落尽,这废都依旧保持着历史的本样,骄傲安定着活着。

  晨钟暮鼓,长安晚霞。怀念每一天的钟鼓楼上夕阳洒下的最后一抹余晖,也怀念每一天四方城里回荡的袅袅钟鸣。而此时是下午五点过,我懒洋洋的趴在金黄的阳光里,天际渐渐被飘来的一大片云朵所遮挡,透过这一大片云朵之后,金黄色变成了橘黄色,紧随着温度也下降了些许,大面积的阳光透过窗户斜射进来,铺开在桌子上、书本上以及我的皮肤上。这片刻的温柔呐,时光也在这时候变得温顺起来,好似被施了沉默的咒语,所有的一切都被凝固在这个时刻里。橘黄色的阳光,缓缓流动的云,暖冬的唯一好处在这一刻被体现的淋漓尽致。盼望着快些开学,我会在疫情结束、春暖花开的那一天再次回到我心中的长安。

  作者简介:

  常昭怡(1995-),男,满族,河南洛阳人,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