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装嫩任性”不是健康心态

时间:2023/11/9 作者: 幸福·悦读 热度: 14591
刘援朝

  人的心理在一生中始终都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如果在成年,甚至老年以后,仍保留着儿童的心理特点,这就是心理年龄的滞后,或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停滞。例如,有一个老年知识妇女,已做了祖母,但其某些行为方面由少年至老年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一说话就是:“我们女孩子应该怎样……”而且经常做出纯情少女的举动。其实,她并非假装,而是心理的某些方面发育停滞,让人感到不舒服。因此,她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是可想而知的。

  生活中,像这位表现极端的老人可能不多见,但从其他表现形式反映出来的某些心理上的发育停滞现象却不少见,这种人往往人际关系都不佳,处理个人感情生活和其他社会事物都显得笨拙。

  有个别老年人,在年轻时就与自己的孩子争抢,哪怕与孩子下棋、做游戏,也非要争个高低,不是在哄孩子,而是表现得也像个孩子。他们到了老年,竟生怕孩子超过自己。还有极个别过去曾经有过一定身份、地位的老年人,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落,凡事追求外在光环,任性好胜,把自己和周围人都置于尴尬的境地。

  白芳礼老人在84岁时曾说过:“不能光看着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就行了,还要尽量让有才能上大学又上不起的孩子也念大学!”为了这个目标,老人家靠蹬三轮赚钱,每月担负150名困难大学生的生活补助。在10年的时间里,他硬是从脚底板踏出15万元,全部捐助了上百个孩子上学。老人的善举受到了社会的尊敬,而他却说:“做老人真好。”84岁,在中国被称为耄耋之年。但他老而戒得,施舍为乐,老而弥坚,老得其所。谁能说他年岁不高,但谁又能说当时的他有“老态心理”呢?

  心理年龄滞后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老态心理”又标志着心理的衰老,那么老年人又应当保持怎样的心態呢?

  老年是个心理成熟的年龄,表现为对社会有自己的看法,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挫折容忍力,对各种不幸事件情绪反应适度,意志坚强;遇事心平气和,能以幽默、开朗的态度对待各种不愉快;对生活仍抱有希望和兴趣;能在老年生活中开拓新的兴趣和爱好;生活简朴乐观,不存在不切实际的奢望,办事情量力而行。老年人能够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就是心理年龄的适度。

  当然,老人们相聚,相互嬉戏、取笑,返老还童,追求童趣,绝不能认为是心理不健康、心理发育滞后的表现,而应视作老年人对生活充满情趣的表现。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