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是宋朝苏州人,中进士,再入仕,后任徽州司户参军。不久,由人荐举,被召入杭,监太平惠民和剂局,任馆职。公元1166年升吏部员外郎,因言者论其越级提升,被免职还乡。从这一点上,他与陆游有过之而无不及,命运坎坷。
次年,范成大被召入朝,任礼部员外郎,年底升起居舍人,与皇上贴身。之后,皇上令范成大以特使身份赴金国,完成两项使命,一是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的礼仪;一是索取河南“陵寝”。范成大相机折冲,以三寸不烂之舌周旋于中,维护了宋廷的威信,并写成出使金国的日记《揽辔录》,另有72首纪事诗。皇上阅后,龙颜大悦,十分器重地将范成大升任中书舍人。之后,皇上欲用佞臣张说,范成大拒不草制,皇上为之变色。于是,范成大唯恐得罪了皇上,暂敛锋芒,请领闲职返回苏州,以观天气变化。
范成大与陆游的人生发展轨迹相似,而且,都从政兼从文,但相比而言,陆游诗歌成就高于范成大,而范成大政治经验比陆游丰富。没过3年,范成大前往静江任广西经略安抚使。公元1175年10月,范成大被任命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而四川在南宋时期是具有特殊战略地位的重要地区,“边防机事”与“西南夷寇边”兼而有之,不得不“于时频易帅”。后与他共事的陆游说:“成都地大人众,事已十倍他镇。而四道大抵皆带蛮夷,且北控秦陇,所以临制捍防,一失其宜,皆足致变故于呼吸顾眄之间。”因此,南宋人有“蜀自中兴以来,置帅尤重”之说。可见“此任甚宠”。
范成大權倾川峡,统兵四路,又节制四川地区各都统制所率领的屯驻大军,以及其他正规军。范成大深感责任重大:“成都以名都乐国闻天下,予幸得至焉”。他在《谢表》中说:“去国八千里,恨青天蜀道之难;提封六十州,岂白面书生之事!”
在蜀地主持军政两年,范成大名声大振。之前,他任广西经略安抚使,又兼知静江府。在静江府接皇上调其为蜀帅之令,范成大即刻从桂林出发,赶往成都,一路上大约用去了6个月的时间。范成大长得单薄,又年届半百。但是,他在不长的任上,却给四川百姓带来了福祉。
作为苏州人,范成大治蜀必须首先处理与蜀士的关系,争取蜀士支持。于是,他表彰当地名士。范成大了解到,蜀有两位知名人士:一是孙松寿,年过60,“刚方廉洁,不求人知”;二是樊汉广,年有59,曾知青神县、任眉州通判,廉洁勤政,与人和善,为道德楷模。于是,范成大向皇上积极举荐了这两位名士。
范成大使用人才有个原则,就是“各以其所长”,发现人才当出以公心:“去胸中之私喜怒,用天下之公是非,以进退天下之才,虽不能皆当,要亦十得七八。”遇到人才,他是当场“逮”下,带回幕下。如发现特别优秀者,他觉得留在己府委屈了人才,便赶紧上奏皇上,建议用在更加重要的岗位。治蜀期间,范成大就有个重要幕僚叫简世杰,并不是蜀士,是江西人,然而,范成大讲“五湖四海”,重用之。于是,他的幕僚十分效力,幕府也总是井井有条。
范成大在官场上心胸坦荡,气量如海。李蘩,蜀士,是皇上派驻蜀地的政要,总领财赋军马钱粮,为范成大臂膀。两人合力治蜀,造福百姓。皇上对蜀地范李组合极为赞赏,并教导全国官吏以范成大为楷模,推进治政。
其时,金军已攻占陕西,剑指蜀地。蜀地即刻成为了对金作战的前沿阵地,加上流窜过来的难民,以及对金作战的将士,汇入蜀地,情形非常,急得深宫里的皇上也是“以蜀为忧”。范成大关心民瘼:“西堰颇闻江涨急,东山犹说雨来迟。锦城乐事知多少,忧旱忧霖蹙尽眉。”他着力减轻百姓负担,深得人心。
范成大治蜀政声如雷,以柔克刚,却威震四方,百姓也安居乐业。后来,范成大改任成都府路安抚制置使。范成大离任时,百姓念他体察民情,休养生息,慈亲惠民,自发给他送行,泪如雨注,其人数之多、送行之远,实属罕见。有史载:范成大“疾愈而行,送客数百里不忍别。后公谢病吴门,往来者伺候谒舍,或经月,必一见乃去,其得士心如此。”送行者大都从成都合江亭远送到今县中岩寺,“至慈姥岩(中岩寺后山)前徘徊,皆不忍分袂。”他们“即席作诗,不觉日暮,遂皆不成行。”范成大诗云:“明朝真是送人行,从此关山隔故情。道义不磨双鲤在,蜀江流水贯吴城。”第二天,才依依惜别。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