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卧治权力的汲黯

时间:2023/11/9 作者: 幸福·悦读 热度: 17041
云舒

  汲黯,一个很生僻的名字,很难让人记住。可是,中国的历史记住了他,他的出生地记住了他。长江流域的土地上,有一个叫淮阳的地方。这里有闻名遐迩的“七台八景”,其中有一景就是用来怀念汲黯的,叫“卧阁清风”。

  官至爵都尉右内史,位列九卿的汲黯创造了一个典故,叫“卧治”。这有点让人惊叹:官吏大都在官场上冲锋陷阵,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在政治跑道上飞驰。可他倒好,搞什么“卧治”。是不是想“秀”一把?

  汉武帝在位54年,其中战争就花去了他50年的美好时光,为此,汉武帝决定改革金融体制,下令废除了各种旧币,包括“四铢钱”。紧接着,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了“以四进五”的“五铢钱”。

  但是,对于这种类似于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民间以各种理由予以慷慨激昂的抵制,或曲里拐弯的抗议,如有铜,有旧币,就是不上交给朝廷铸造,而是自已私下交易。这样一来,市面上“伪钞通行”,政府想管也管不住,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尤以淮阳盗坊甚嚣,民间多有铸造假币五珠钱者,又反过来影响西汉政权的财政。加之,淮阳又是楚地的交通要塞。这里一堵塞,全国的政治命脉也将堵塞。所以,朝廷上下都说淮阳最为难治,文武大臣都躲开,唯恐皇帝把这难啃的骨头交给自己。于是,汉武帝也多有头疼。于是,汉武帝想起了他的名臣汲黯。

  据传,汲黯为人耿直,刚直切谏,守节死义,铁骨铮铮,好黄老之术。他对武帝敢谏敢争,对权臣敢批敢骂,在朝廷中竖起一面鲜艳的正义旗帜。汲黯是个原则性极强的人,办事丁是丁卯是卯,经常是得理不饶人。汉景帝朝任太子洗马时,就以“以庄见惮”,连汉景帝都感到有心理压力。武帝对臣下倨傲成性,丞相公孙弘晋见,他可以经常不正衣冠,有一次,汉武帝坐在大帐之中设计国家方略,这种时候,皇上在个人空间里想图个自在,又少有臣子敢上前打扰他,皇上也就没戴皇帽。汲黯却敢,上来就呈报奏章。倒是汉武帝有点害怕汲黯,如果汲黯看见皇上不讲形象,他就会不讲君臣有序,讥讽皇上。于是,汉武帝赶快躲到内帐,立即恩准汲黯的奏章。《史记·卷一百二十》这样记载:“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但是,汉武帝见大将军卫青,汉武帝“踞厕而视之”,在卫生间里接见卫青,相当随意。唯独见汲黯,汉武帝不戴好帽子绝不敢见。可谓天地颠倒。其实,一个风纪检查官、形象督察员,一个最高统治者、伟大的首脑,两者之间的关系发展到这种境界,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汉朝也不得不庆幸。汉武帝并不是真正害怕汲黯,他可以一个眼色就叫汲黯消失,或蒸发,但他没有使这种眼色。他需要汲黯,国家需要汲黯。因为汲黯言语犀利的背后是无欲无求,命可以不要,话必须直说,其见重于帝,满朝找不出第二个人。

  汉武帝好儒学,广揽天下的文学之士和儒生。汲黯看不过去了,公然在朝堂上进谏说:“皇上您其实内心里的欲望很多,对外却偏偏假装要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获得唐尧虞舜那样的功绩呢!”汉武帝一听,照例地沉默不语,但是越想越生气,不等结束上朝的时间,拂袖而去。回去对近侍发牢骚:“汲黯这个人,真是他妈的又憨又愚!”大臣们都替汲黯担心,有的还数落汲黯不该这样赤裸裸地指责皇上,汲黯回答说:“皇上要咱们辅佐他,难道咱们都非要阿谀奉承不可?这不是明摆着要陷皇上于不义吗?”

  可在淮阳处于关键时刻,汉武帝思考半天,觉得只有汲黯才有这个能力保住一方太平。于是,他决定起用汲黯任淮阳太守。武帝说:淮阳官吏与百姓不融洽,你治理东海郡很有名望,此去淮阳就“卧而治之”吧。哪知汲黯数度坚辞不就,武帝马着脸,数次强他受印,最后汲黯只好应命,并泣对武帝道:“臣犬马之疾加重,已不能当郡事重任,愿任郎中出入禁闼,拾遗补缺,还较为合适些!”武帝大声道:“汝薄淮阳而不为吗?淮阳吏民不相得,朕借重汝之威望,为朕卧而治之!其功岂不比在朝拾遗补缺大得多吗?”

  于是,汲黯开始卧治淮阳郡。他规定百姓进衙告状,可直接到他卧塌前陈述,任何人不得阻拦。他在摸透情况的基础上,惩办贪官污吏,罢黜昏庸官佐,清除鱼肉百姓的衙役,使社会大治,民风大变,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局面。史书对他的评价是4个字:“淮阳政清”。但他自己却晚节清凉,7年乃卒,葬于陈州东40里处。淮阳人把它作为淮阳八景之一,显然是官民對“清风”的向往。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