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诗路金华”建设;文化自信;软实力
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也开始意识到发展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文化发展口号。各省市开始结合自己省市的文化特色制定文化发展方案,浙江省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之地,在古代甚至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很多文人骚客都对“苏杭”地区情有独钟,并且写出了很多赞美“苏杭”的诗句。另外,浙江地区水系交通发达,京杭大运河的建设推动了浙江地区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浙江近年来大力发展自己的文化事业,想将自己建设成为中国的“大花园”,所以其提出了建设“诗路文化带”的发展构想,在这一号召下,金华作为浙江的主要城市之一,也提出了“诗路金华”建设来配合浙江省的“诗路文化带”建设。金华通过有力举措建设“诗路金华”,能够增强金华的文化自信,提升金华文化软实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民众收入,推动金华经济发展,对金华的整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诗路金华”概述
为了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文化国际影响力,我国当前的发展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有效举措增强文化软实力,在这种号召下,浙江开始力推“诗路文化带”建设。浙江省为了将本省建设成为“文化强省”,也为了将自己建设成为吸引国人的“大花园”,特意提出了建设“诗路文化带”。浙江之所以提出建设“诗路文化带”的想法,是因为其具备历史文化地理基础,浙江诗路文化的发生发展时期在晋、唐时期,而繁盛时期在宋、元时期,深度融合时期在明、清时期。浙江水系比较发达,诗人行迹、名胜古镇、浙学学脉和遗产风物都可以从浙江的水系交通中窥得一二,浙江民众能够实现绵延不绝发展是由于其拥有先辈留下的历史文化宝贵财富。浙江为了更好建设“诗路文化带”,依照水系将文化带划分成“四条诗路”,即瓯江山水诗路、大运河诗路、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诗路,而金华诗路建设属于“钱塘江诗路”[1]。
金华拥有将军岩、女埠古镇、兰溪古城等,这些古镇古城具有较为强烈的历史文化底蕴。兰溪在发展中形成了带有特色的兰溪故事,在建设“诗路金华”的过程中可以将兰溪故事融入到建设中。另外,磐安位于金华区域内,浙江的诸水之源、群山之祖当属金华的磐安,磐安有着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浙江四条诗路之一的钱塘江诗路的重要发源地是磐安,在“诗路金华”建設中应当融入更多磐安元素,从而推动文化高地的打造。
二、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分析
我国属于文化大国而非文化强国,所以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极为迫切的一件事,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坚定与践行文化自信,这是因为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两者具有紧密联系,两者互相推动,互为彼此的发展驱动力。
(一)文化自信对文化软实力具有提升作用
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证明唯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提高文化软实力[2]。践行文化自信有利于避免走上妄自菲薄或是盲目自大的文化发展道路。唯有深刻认识到民族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切实践行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应当不断反省文化,能够认识到文化的价值与民族文化的意义,另外可以清楚认识到文化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发展挑战,从而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在文化软实力发展中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能够增强文化凝聚力,让文化更具有吸引力,让民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从而实现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提升。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对文化自信具有增强作用
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皆有优劣之分,所以应当辩证看待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综合民众的文化需求,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纳优秀外来文化,在外来文化中融入民族精神,让其丰富我国的优秀文化,通过发展与创新文化内容与形式,体现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吸纳、借鉴、对话外来优秀文化,可以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发展和创新文化时能够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巨大价值,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保证自身文化安全,从而提高文化软实力。此外,能够不断发展完善民族文化中的不足之处,推动民族文化持续发展,实现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强[3]。一个民族的创造力与凝聚力来源于其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也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能够丰富和满足国民的精神追求,能够将国民的力量凝聚起来,推动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发展中提出了“两个百年目标”,而中国梦和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文化的发展和推动,所以我国当前将发展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重点内容之一。
三、建设“诗路金华”提升文化自信与软实力的具体路径
建设“诗路金华”能够为金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让其保证旺盛的生命力,增加金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凝集力,提升金华文化的竞争力,这和增强金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相契合。而坚定金华文化自信,对金华文化软实力具有提升作用。在建设“诗路金华”时要充分发挥金华文化的优势,弥补金华文化发展中的不足之处,抓住金华文化发展机遇,勇敢迎接金华文化发展挑战。夯实金华文化资源,延续浙江文化软实力的生命力,让浙江文化更具有吸引力,通过“诗路金华”建设推动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建设“诗路金华”提升文化自信与软实力的具体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打造金华文化新形象,提升浙江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文化吸引力,“诗路金华”是发展浙江“诗路文化带”的中重要举措之一,提升金华文化吸引力的基础条件是打造良好的金华文化形象。但是金华文化形象能够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建设良好的金华文化形象,所以在建设“诗路金华”的时候应当注重金华文化品牌的营造。金华之所以能够提出建设“诗路金华”的构想,是因为其具备较丰富的传统文化价值,可以以金华的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打造金华文化品牌,脱离了传统文化基础的文化注定不能长久,所以在建设“诗路金华”的过程中应当避免金华文化成为无本之木,在继承传统金华文化的基础上对金华当代文化进行创新。建设“诗路金华”一方面能够丰富金华本身的文化,另外可以推动整个浙江省的文化建设[4]。
(二)经营金华文化新形象,主推“诗路文化带”建设
在建设“诗路金华”中应当注重融入磐安元素,凸显兰溪故事,让“诗路金华”带有金华自己的风格特色,能够充分发挥金华自身具备的优势文化资源。建设“诗路金华”过程中还可以创建自己的古镇文化品牌,当金华建设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之后,民众对金华会形成独特的城市印象,能够加强对民众的感召力,增强金华文化的标识力,这主要是因为建设“诗路金华”让金华文化具备了自己独特的吸引力,从而提升了金华文化软实力。当前处于信息时代,事物可以称得上瞬息万变,倘若未能经营好文化形象,就会丧失吸引力。因此,在建设“诗路金华”的时候应当坚持经营“诗路金华”文化形象的理念,应当在文化发展中占据主动位置,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结合民众文化需求,增强金华文化吸引力。例如,浙江的另一个城市杭州就将自己建设成为旅游城市,除了宣扬雷峰塔这种古迹文化之外,还会发挥自己的先进科技文化优势,增加城市吸引力[5]。金华在建设“诗路金华”的时候应当借鉴杭州的做法,将兰溪古镇、磐安等打造成自己的城市名片,通过建设“诗路金华”来提高金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从而让其成为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的主要推动力。
(三)夯实金华文化资源,注入文化发展新活力
金华的丰富传统文化让具有了建设“诗路金华”的可能性。金华作为浙江的主要城市之一,拥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金华文化资源,能够传承金华文化精神,增强金华文化自觉、自信,从而提升文化软实力。在建设“诗路金华”的过程中应当妥善处理金华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注重金华文化资源的保护,但是金华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和很多城市一样,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经济发展中,甚至有时会以牺牲文化为代价实现经济的发展。例如,金华的古镇在过去未能得到良好保护,部分古镇已经消失,这让文化资源面临枯竭发展危机。当前金华经济已经有了较快发展,金华也开始意识到发展文化对经济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古镇这一类文化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应当坚持共享与协调发展理念,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为金华文化注入新活力,夯实金华文化资源,从而让金华民众坚定文化自觉、自信,提升金华文化软实力。
(四)区域联动,发展文化产业
“詩路金华”是基于浙江“诗路文化带”提出的,建设“诗路金华”应当符合浙江诗路的文化传播定位和规划,同时可以结合当前的信息技术打造带有金华特色的旅游景区,可以将金华的古镇、古迹串联在一起,突出金华的诗词曲赋,构建带有金华特色的旅游路线,在建设“诗路金华”的过程中可以建设旅游网红生态营销系统。为了充分发挥“诗路金华”的作用,可以将文化深度转变成产业,让文化这一抽象事物具象化。诗歌不是具体的事物,其属于一种文化记忆,所以金华在具体的诗路建设中,应当注重物化,能够借助具体形象载体传播或是还原抽象文化意涵。建设“诗路金华”过程中,应当注重渗入挖掘金华文化,形成金华文化印记,然后将文化价值赋能到金华文化中,实现金华文化的协同发展,共建共享[6]。金华建设诗路文化,可以将金华各地的文化融合在一起,推动金华以及浙江省的整个文化发展。所以金华应当基于全域视野,突破文化发展中的行业限制、地域限制等,能够有效整合文旅资源,通过资源共享、区域联动,推动“诗路金华”建设,促进浙江大花园的建设,增强浙江文化自觉、自信,提升浙江文化软实力。
四、结语
浙江建设大花园对国家文化自信具有增强作用,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提升作用,金华为了响应国家软实力与浙江大花园的建设构想,特加入了诗路建设中,提出了“诗路金华”建设。金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借助自身文化资源可以发展其诗路文化,对金华自身的文化自信与软实力皆有积极增强、提升作用。因此,金华应当发挥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加强诗路文化的建设力度。
参考文献:
[1]曾长秋.文化自信与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J].嘉兴学院学报,2017(5):108-114.
[2]梁冰倩.坚定文化自信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探析[J].开封大学学报,2018(3):8-10.
[3]丁生良,戴宇樵.提升文化战略定力——从文化自信出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12):90-91.
[4]郎如香.新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路径探讨[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47-48.
[5]张世洲.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四个维度[J].人民论坛,2018,No.596(16):236-237.
[6]徐太军.文化软实力及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1):13-21.
[7]娄欣星. 诗路遗产与魅力廊道——浙东唐诗之路国际学术会议综述[J]. 台州学院学报, 2019(01):17-19.
[8]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葛学斌. 做优诗路文章 助推大花园建设[N]. 浙江日报, 2019-5-20.
作者简介:
陈明悦,1988.12,女,汉族,浙江东阳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摄影艺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