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这一图腾神兽是祥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其代表着吉祥、尊贵、威严和权力。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将龙奉为自己的祖先,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西方龙的形象则与中国龙的形象大相径庭。西方龙乃残暴、邪恶、贪婪和专制的象征。《新约圣经》《启示录》中的“the great red dragon”即是反叛上帝耶和华的堕天使——魔鬼撒旦(Satan)。
中西方龙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使得“龙”的英译问题变得棘手,成为译界争论不朽的话题。目前译界关于“龙”的翻译主要有以下七种版本,即用直译法直译而来的“dragon”,用音译法由汉语拼音音译而来的“Long”和用威妥玛式拼音法音译而来的“Loong”与“Lung”,用增译法增译而来的“Chinese dragon”,以及用转译法转译而来的“tiger”和“lion”。
笔者认为,如果采用直译法将中国龙直接译为“dragon”的话,势必会引起西方读者的误解。在西方人的观念里,“dragon”乃恶之化身。试想当谈龙色变的西方读者看到“dragon”这版译文时,该会对中国和中国人作何感想呢?“dragon”一词不仅不能有效地传播中华文化,反而会起到丑化中国的负面效果,因此,“dragon”这一译法应当舍弃。关于“Long”、“Loong”和“Lung”这三种译法,笔译持肯定态度。“Long”是根据“龙”字的汉语拼音拼写而成,“Loong” 和“Lung”是根据威妥玛式拼音法音译而来,三者在发音上都与“龙”相似,颇具中国文化特色。为了便于西方读者更好了解“龙”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不妨在“Long”、“Loong”和“Lung”的后面加注,具体解释一下“龙”在中国的文化寓意。“Chinese dragon”是用增译法增译而来,这一译法流传也比较广泛。但笔者认为这一译法有待商榷。“dargon”其丑恶形象在西方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即使在其前面加上“Chinese”一词来修饰限定,恐怕还是会引起西方人的误解。以“虎”译“龙”或以“狮”译“龙”这两种译法在译界的流传度也比较高。在中华文化中,虎乃百兽之王,其代表着强盛与权威,通常与龙并称。《周易·乾卦文》中就有“云从龙,风从虎”这一说法。以“虎”译“龙”,虽不能将龙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充分地展现出来,但至少不会让西方读者联想到“dragon”的丑恶之态。亚洲人通常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而在西方人眼中,狮子才是百兽之王,其威严和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作为力量和尊严的象征,狮子已经成为西方人的一种信仰。如此看来,将“龙”转译为“虎”不如转译为“狮”。
翻译,尤其是文化外宣类翻译,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媒介,译文的好坏直接关乎国家的形象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因此,包括“龙”在内的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绝不仅仅是翻译学学科研究的一个学术问题,译者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一定要反复推敲,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力求其达到良好的外宣效果。
作者简介:
王常奇(1995-?),女,首都師范大学翻译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