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寒风起,回想自己的高考之路,总想说些什么,就先说说理想吧。我素来是理想驱动者,幼年时对明信片上北大未名湖的惊鸿一瞥就是理想的开始,高中时我也常常用“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来形容北大之于我。那时候云淡风轻,年少的我天真烂漫,一面享受着少年时代独有的放纵恣肆,一面坚信自己可以考上北大。直到第一次高考,我才知道这个理想对我意味着什么,才明白“北大”二字所承载的重量。
我想回去复读
2015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以486分草草收尾。查到分数的那天,我正在常州某机械厂做工,每天重复单调的加热螺丝钉的工作。暑假工的月工资是2500元,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不签合同也没有保险。工厂老板担心暑假工干到一半就开溜耽误生产,便非法扣押了我和另一个伙伴的身份证。
伙伴问我接下来如何打算,我说我想回去复读。后来我们软磨硬泡“骗”回了身份证,晚上九点两个人带着被卷、脸盆以及大包小包“跑路”了。因为口袋里没有什么钱,我们没有打车,连夜走了近30千米才走到常州火车站,这时已经是凌晨5点多。这是我迄今为止步行的最高纪录。后来,我们又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以及记不清楚多久的汽车才回到家,一路风尘仆仆,我心里就一个念想:我想回去复读。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这是我不想在那里继续打工的借口,但这确实是我复读的原动力,也就是所谓的初心。后来复读时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总会想起那条在黑夜里怎么走也走不完的路。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那是一段日后自己回想起来都会被感动得想哭的日子。”我曾一度默念着这句话走过那些幽暗的午夜。
准确地说,直到高四第一次期中考试前我还没有真正地下定决心去努力,也可以说是还没想好该怎么去下这个决心。原因有很多,比如没努力过不知道该怎么去刻苦学习,总觉得时间还长,又恍惚觉得自己只要认真学一学便能比上次高考考得好很多,同时也没有那么高的目标,虽然事实上我从未想过自己要上北大之外的任何一所学校。
那次期中考试结束之后回家,我爸拉我到一旁悄悄地问我:“儿子,你有没有希望考上北大?”看着这个晒得乌黑且快要秃顶的中年男人,我竟一时无语。复读的费用让他老人家放了一把血,一个朴实少话的农民,他多么希望他唯一的儿子能给他争把脸,让他在家乡扬眉吐气一番。
那天晚上我想了好久,终于下了大决心——我一定要上北大。我是真真正正想上北大的,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我不想也不应该因为困难而放弃这个已经存在十多年的理想。凭什么那些成绩优异的同学可以考上北大,而我们这些后进生就得“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我偏要上北大!
脚踏实地,努力到感动自己
关于该如何刻苦学习这个问题,我瞄准了班里最刻苦的那个同学(目前也在北大读书,是我的好友),我选了他旁边的座位,他干什么我干什么,他接水我也接水,他背历史我也背历史,他做英语我也做英语,他不上厕所我也不上。他永远是以最快的速度跑去食堂吃饭,而我即使拖着略胖的身体也要赶上。
虽然比他多学一分钟是极其困难的,但我总归是在这样的模仿中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把每天的时间分成秒来用,我将喝水和上厕所的时间固定下来,将每天起床要做的事情一板一眼地定下来,每天进行定时定量的训练以及一遍又一遍地复习基础知识,那真的是一段现在我回想起来也被感动到想哭的日子。
那个时候我与舍友一直以铁人自居,因为铁人不怕痛苦,不知疲倦。那时候的我,只花5分钟便可以从教室六楼奔到食堂二楼,吃完饭还能奔回教室多背半个小时的历史;那时候每天早上闹铃一响,我便像打了鸡血一样跳下床,套上衣服背起书包跑到水房抹把脸就往教室跑;那时候我把历史书背了不下5遍,把政治书也认真地抄写了一遍;那时候近五年的数学高考题被我重复做了两遍,我积累了三本数学改错本,每天改错剪贴下的纸条都可以装满一个垃圾筐;那时候我只穿老北京布鞋,因为穿这种鞋很省时间;那时候我把头发剪得很短,只有到月底快放假才洗头……这或许就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我一边痛苦单调地重复学习,一边安慰自己要享受痛苦,感觉痛苦说明自己正在进步。
那个冬天是我最难熬的时候,因为我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努力还没看到成果,蛰伏还没有等来化蝶。直到现在过去两年多了,那个六楼东北角昏暗的小教室仍然会让我在睡梦中一次次惊醒。
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命运想叫我就此沉默,我却偏要一鸣惊人,我一定要突出重围,我要裸考上北大。” 我将这句话工工整整地写在我高四的日记本里。我的成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上涨,进步越来越大。
一模是我考得最差的成绩,我从高四上学期末的市第三名一下跌到全校八十名开外。我知道应届生们经过第二轮复习的洗礼之后即将迎来蜕变,他们将会有更多的人排到复读生前面。而我却迎来了复读生思维固化最严重的时候,也就是“瓶颈期”。不过我之前模仿的那位同学在一模考出了数学150分、英语143分、文综271分的惊人成绩。那天中午吃完饭,看着他在前面拿着《天利38套》边走边做,我心里五味杂陈,既敬佩又不甘。
一模前的两个月是我学習最刻苦的时期,每天的休息时间不到5个小时,剩余的时间每分每秒我都在强迫自己高速运转,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会迎来这样的失败,我不理解!困顿总是扎堆到来,这时北大的“博雅计划”申请结果下来了,毫无疑问我连初试都没过。那天我去老师办公室上网查结果,看着界面上显示“很遗憾,您暂时与北大擦肩而过……”,而耳边也响起一些不友好的话语:“还是要把时间老老实实用在打基础上,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啊!”我差点哭出来。
后来,清华大学叫学校提交一份苗子生的签名资料,班主任从班里叫了大概10个人去,而我不在其中。那段日子连天都是灰色的,没人关注我在想什么,为什么而难过。好在后来舍友安慰了我一晚上,也是在那天晚上,我在笔记本上重重地写下了这句话:“在高考这座大山面前,我们得自己学着去面对和解决困难,我们得尝试着去独立承担后果和不断超越自己。”我一直认为这才是高考的真正意义所在。
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周易》提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模以后,我开始调整学习方法,更科学更有效地学习,把思考和总结作为第一功课。在后来的考试里我的成绩浮动很大,没再进过全校前五名,但我却坚信自己能在高考中一鸣惊人,因为我觉得我学到了东西,我觉得模拟题无法让我发挥实力,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参加高考好让自己充分展示一下。
高考前我没有一点紧张,上考场前我看着自己一年来做过的所有试卷以及厚厚的错题本,反而信心十足。如果你准备了一片汪洋大海,但高考只取一瓢,那你便一定没有问题。
经历了两次高考,细细想来,真的是诸事未定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学过哲学的同学应该知道,发展不同于变化,进步的过程总是痛苦的,哪有一帆风顺的前进?唯有坚忍不拔,始终毕全力,竟全功,待到春风得意,定能自在而行。最后,祝学弟学妹们能在高考等来一场收获的雨。
小编叨叨叨:你敢信吗,单是看到这个标题我便沸腾了,“凭什么那些成绩优异的同学可以考上北大,而我们这些后进生就得‘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多希望我们都有这样的志气,去开天辟地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林木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