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笔记:长大后才知道,像你,是我的骄傲。
妈妈已经走了三年多了。她一直都是一个害羞、胆怯的人,很少很少出门,有点奇怪。很多年里,我以为我跟她截然不同。最近我却发现,其实我越来越像她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这让我觉得很开心。
我从小喜欢阅读,读书的速度也很快,但只有《东京塔》不是,这是我读了最久的一本书,前前后后用了一年多才读完。尽管是这样,还是觉得太快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妈妈已经走了。书里面到处都是作者回忆母亲的细节,我也沉浸在里面不愿意离开。
我以前觉得,如果有一天我做了母亲,我应该不会像妈妈那样。在《东京塔》里的主角“我”,好像也是这样。他的母亲一辈子操劳,“像一直工作、最后被用尽的橡皮”。
在我出生之后,她几乎就不再出门,大概只有在姥姥还在世的时候,她一年会出门两次,带我去姥姥家。其实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每一次也只是吃个午饭,睡个午觉就回来了。
小时候的我,一直都觉得妈妈似乎有点与众不同。《东京塔》的作者,则觉得母亲太平凡,太普通了。他不想變成母亲那样,忙碌一辈子。成年后,他打电话跟母亲说,妈,你可能不相信,我大学里面什么也没有干。
他和朋友毕业后找房子,逃避房租,被赶出房,在路上遇见热心的陌生人,跟对方借房子,最后还是落得晃晃悠悠、忙忙碌碌地做各种工作,可是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干。
我的低潮期,也许没有作者那么严重。但起源却是相似的:我不想变得像妈妈那样害羞,可终于,我还是像她。
比如在我20多岁的时候,最怵跟人打交道,人越多的场合,我越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时候最害怕的事就是参加活动,全场的陌生人,你不知道你该不该说话,该说什么,如何才能避免与别人说话。那时候的对策就是躲在洗手间,估摸着外面好像有人会来找我的时候,我才出去。
我开始拍电影、拍电视剧,每天都会面对上百人的剧组,但我还是很怕各种热闹的社交场合。我记得最尴尬的一次就是在香港参加一个电影节,我站在那儿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只想找一个角落躲起来,但角落里也都是人。最后我找到中庭的一棵树,我面对着树站了整整一晚。我心想,只要树不开口,今天晚上就不会有人跟我说话了。
怎么去和人打交道,这件事情妈妈从来没有教过我。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带着《东京塔》。看书里母亲一次次电话的唠叨,看母亲不厌其烦地在准备小儿子小时候爱吃的饭菜,看母子一次次简单日常的对话。这都能让我想起自己妈妈的点点滴滴。
作者在书里写道,我从小就意识到,我将来必须照顾母亲。
这好像就是我啊。从十几岁开始,我就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妈妈随时都会离开我。我希望给她更多的陪伴。从2005年开始,在这十年里,看着她的生命一点点走向枯萎。十年里, 我大概每年只工作两三个月,从来不去旅行,也很少参加聚会,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陪伴妈妈。
在妈妈住院之后,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始和陌生人交流。跟医生问病情,跟护士问护理,跟每一个可能帮助治病的人交流。本来不善与人打交道,现在事事都要冲在前面。妈妈很少说什么,但我知道,她怕累着了我。
那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妈妈就会问我你怎么老不拍戏,你这样一直待着没问题吗。
我在她身边,她是享受的,又是矛盾的。每一次说这些的时候她其实是有一点舍不得,但又认真地希望我过回自己的人生。我能体会到她的无力。她无法跟我一起看不同的风景,体验她没有体验过的一切。
我常常想起一个画面,那就是捧着《三毛》在读的妈妈,她这样的性格却那样喜欢三毛。我想在她心底的某个角落,说不定也有想去流浪的梦想。
《东京塔》的主人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理解“母亲”这个词意味着什么呢?可能是个缓慢的过程,也可能就是那一瞬间。书里写,在最后的日子里,母亲开始神志不清。她昏迷后突然醒来,对身边的儿子说,去,冰箱里有茄子做的酱汁,茄子做的哟,也许就是在那一刻。
那我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在我婚礼后的一个礼拜,妈妈的病情突然出现危险,她高烧了一周,即使躺在冰垫上也不能降温。我不知道她还能撑多久,站在医院长长的走廊里,我意识到,即使无数次地设想过妈妈会离开我,但这一刻,真的要来了吗?
也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姥姥去世的场景。在姥姥最后的日子,所有的亲戚都回了老家。看着妈妈在照顾姥姥的样子,我突然觉得很陌生,那个时候的她非常坚强又镇定。跟平时我看到的她太不一样,她也做过独当一面的工作吧,她也可以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力量。
我那时面临的,就是我妈当年的境况。她看上去那么柔弱的一个人,都能那样的坚强,我也想像她一样。
那是第一次,我清清楚楚地明白,我想像妈妈一样。
两个月后,妈妈走了。《东京塔》里说,“这是我在儿时最恐惧的事情,比外星人入侵,比地球末日还让我感到恐惧的这一天。”
葬礼前,作者陪在母亲的遗体旁边不愿意去工作,一遍遍说着, 母亲明天就要火化了 ,就没有了啊!读到这,已经快是书的末尾了。
越到书的后半部分, 我就越读越慢,不舍的同时也在思考着我和妈妈。我以前一直以为,她的一生都在扮演被人照顾的角色,被我爸照顾、我哥照顾、被我照顾,直到她离开,我才发现她以她最努力的方式在照顾着我们。
妈妈走了以后家里总是有点乱,怎么收拾都有点乱糟糟的样子。可爸爸每一次换衣服的时候总是拿不对衣服。家里也再养不活一棵植物。
就像书里所说的,作者的母亲为了让家人吃到最美味的腌菜,会算好时间,半夜起来搅动腌菜的缸,那个缸就是她给家人带来幸福的宝贝。食物、衣服、时间都是可以计量的,这种绵长的爱,却是用什么都计算不出来重量和多少的。
而我呢,在生活上琐碎的细节, 跟妈妈越来越像,严谨到有点偏执。但我也有很多地方跟她一点都不像了,我不再害怕出席活动,不再害怕社交,也乐于和陌生人交朋友,我会到处旅行,享受照顾远方来的客人。
我想,也许一直以来并不是我在陪伴妈妈,而是她在伴着我长大。她塑造了我,她送给了我一个礼物,就是让我变成一个不完全是她,又在骨子里与她亲近的人,一个可以照顾好自己和别人的人,一个越来越坚强的人。
我有两道法令纹,这本来是困扰我的地方,但我每次照镜子看到它,会心里一暖。这让我看起来很像妈妈,真好。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