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往事并不如烟》有感
《往事并不如烟》是章伯钧次女章诒和在和平年代回忆的,关于六个名人在建国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的一些事迹。这些事与当时敏感的政治有关,与文化有染,更重要的是从作者的叙述中,读者能从生活这一面镜子里,看到人性的光辉和丑陋。
那样一个年代的对与错,是与非,历史和时间都早已给出了较为公正的判断和中肯的评价。我想站在二十一世纪象牙塔里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角度,浅薄的聊聊这一些人和那一些事。
(一)“人的本性加新闻本质决定了他的行为。”——勇士储安平
1957年,在毛泽东的发动下,一场名为整风运动的批斗火烧火燎的烧起来了,由这一场火为导火线,引燃了反右派斗争,反右倾斗争,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为巩固执政党地位的运动。这一场火在“方式是和风细雨”的指示下,烧得激烈凶猛。
在这一场火中,有人如铁,在火炼下成钢,或如凤凰,浴火重生后涅槃;有人安详平静,知识素质和修养,使他们依旧温润如玉;亦有更多的人,在高温下现出狰狞的面目,而后成灰。
储安平属于前者。
储安平性格正直,嫉恶如仇,胆大敢于揭露不平现象。这就注定他不能幸免于这一场政治运动,他必会引火上身。
储安平办报的思想,用新闻的术语来说,就是替百姓说话,忠于事实。他的揭露不畏权贵,不分党派,也不顾自身的安危。所以他敢公开的在《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说“党天下”,向共产党为民主党派争取权利和地位。
章伯钧称储安平为勇士。我觉得勇士一词,常与社会的安稳程度有关,它多数该出现在动乱和革命的时期。它会在灾难来临时首当其冲,它和个人的身家性命挂钩。储安平就是典型的例子。
储安平的执拗的性格和记者的身份让他坚持以一颗自由的心灵办报,报纸的排版和选材,最先考虑的是新闻的重大性和影响性,而不是执政党的地位和形象。
“我要以身作则,扭转大家对社会不关心的风习。”(P38)
“一般性意见,官样文章,就不要整理了。”(P39)
“只要是事实,我就要发表。”(P44)
“越是别家报纸没有登的或不敢登的,他越想登。”(P46)
“在封建制度下,进取的条件是依附权利,服从权利••••他想靠竞争,靠人格来谋取成功。这,就注定他是个失败者。”(P47)
这就是储安平,一个真正的勇士,在名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实为一党天下的环境下,仍能坚持真理,用生命在黑暗中护住一盏只有微弱光亮的煤油灯。这一盏灯,名唤光明。护光的人,是一个传奇的“失败者”。
(二)“大到背信弃义,小至躲避奔逃。”——革命与人性
太平的社会,每个人都是平和善意的,微笑起来像天使一样无邪。唯有水深火热的时候,才能在世态炎凉中区分出天使的优劣,是落井下石,是明哲保身,还是挺身相助。
“转眼间,便到了1957年。这年的春与夏,对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来说,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春晖霜露,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季节;对我的父母来讲,则亲历了由天入地的堕落。”(P10)
这一年的春与夏不仅是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的一道坎,还是对人性的一次残酷漫长的考验。
在这一考验中,张伯驹夫妇和康同璧母女,成功胜出。
张伯驹夫妇收反右斗争激烈的情况下,收右派头子章伯钧女儿为徒,形式严峻的政治环境下,仍与章伯钧一家保持如水的君子之交,清冽淡雅。
康同璧母女在文化大革命红卫兵盲目猖狂的危险时期,收留章诒和,待其亲切友善。
如今再看这些,本都是小事。收徒,交友,待人和气,不过是人之常情。可是放在当时的年代,却如沙漠中的绿洲和水源一样难能可贵。
看看至交好友史良对章伯钧的批斗,看看来往密切的辛副秘书长对李健生的避如蛇蝎,看看红颜知己浦熙修用床笫之语对罗隆基的控诉,看看储安平第二任妻子对其身心的背叛和伤害;看看邻舍之间相互揭发,看看上司和下属之间的监视举报••••••
亲密无间,血浓于水,夫妻恩情,在那样的年代,或如烟般无踪,或廉价到低贱。我真疑惑,革命和运动怎么能拥有如此大的威力,摧毁了物质还能摧毁精神,摧毁了性命还能摧毁感情?这样的革命,目的除了毁灭,还有什么?
我很尊敬张伯驹,一个爱国心强烈的花花公子,一个不苟言笑的学者,一个倔强和蔼的长者,一个不识时务的国家瑰宝保护者,一个才华横溢的被埋没者。
我也欣赏康同璧母女。这一对贵族母女。我总觉得在中国,贵族这一名词是一个光辉的贬义词。贵族的生活条件让人羡慕,养尊处优,为所欲为,却与自私,霸道,不食人间烟火等许多以自我为中心的词语类似。康同璧母女颠覆了我这一看法。真正的贵族,有一颗悲悯之心,学识和修养都不是常人所能企及的,他们虚怀若谷,灵魂博雅谦卑。
也正是这样,在历史的舞台上,有过数不尽的身影熙熙攘攘的来往。而大浪淘沙,洗尽铅华后,只留下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名字。这其中,有张伯驹夫妇,有康同璧母女。
(三)“最珍贵的东西,以最粗暴的方式毁灭——中国的人与物之命运,常如是。”——昂贵的沉痛
看完《往事并不如烟》,即使是再理智的告诉自己当时的领导人出发点是对的好的,犯了错,也仍是功过于过。却都不能说服心里喜欢这一领袖。
打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旗号,引蛇出洞,让牛鬼蛇神自投罗网反的整风运动,让多少有才华有能力的民主人士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严重创伤?反右倾斗争又让多少共产党的党员受到清洗?大跃进闹出了多少荒唐的笑话?大炼钢浪费了多少资源?下乡摧残了多少青年?文化大革命摧毁了多少无价之宝?统计出来的数据,会让人很不可思议吧?
就且说书中提到的人物和事物。
那时的人,储安平,新闻界难得一勇士,满腔的激情在被批斗被殴打中消磨;张伯驹,满腹的才华,埋没在茶米油盐的平淡生活中;罗隆基的机灵敏锐用在管理不能说话的木头上,陈半丁的艺术用在画大跃进的图画上•••
那时的物,传统点的称为封建主义,古籍书画器物,销毁。时尚新潮点的,连高跟鞋,玫瑰,裙子,甚至颜色鲜艳一点的衣服,都称为资本主义,销毁。连吃个豌豆都像做贼一样
躲在被窝里,被发现了都得受批斗。
这样的对待知识分子,对待传统的文物和新事物,和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和日本南京大屠杀,除了主事者和手段的残忍不一样之外,本质上,是不是也有一定的相似?
所幸,那样一个噩梦般的年代早已过去,我们用最大的代价获得了深刻的教训,用最粗暴的毁灭换来了昂贵的沉痛。留给后人的,只能是只言片语的告诫:切勿重蹈覆辙!
(四)小结
往事如烟,再多的心酸过往,都不能抓住更改,冤者受过的冤屈,谁都无能为力。所谓的平反只能在结痂的伤疤上贴上一块印有红五角星的创可贴,谁能收回那已经产生的伤痛?
往事又并不如烟,谁也不能忘记那样一段人不能全人的悲难史。可是历史终会还原他一个真实的面目和一个完整的自我。
《往事并不如烟》,愿逝者安息,生者遗憾不再。
《往事并不如烟》是章伯钧次女章诒和在和平年代回忆的,关于六个名人在建国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的一些事迹。这些事与当时敏感的政治有关,与文化有染,更重要的是从作者的叙述中,读者能从生活这一面镜子里,看到人性的光辉和丑陋。
那样一个年代的对与错,是与非,历史和时间都早已给出了较为公正的判断和中肯的评价。我想站在二十一世纪象牙塔里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角度,浅薄的聊聊这一些人和那一些事。
(一)“人的本性加新闻本质决定了他的行为。”——勇士储安平
1957年,在毛泽东的发动下,一场名为整风运动的批斗火烧火燎的烧起来了,由这一场火为导火线,引燃了反右派斗争,反右倾斗争,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为巩固执政党地位的运动。这一场火在“方式是和风细雨”的指示下,烧得激烈凶猛。
在这一场火中,有人如铁,在火炼下成钢,或如凤凰,浴火重生后涅槃;有人安详平静,知识素质和修养,使他们依旧温润如玉;亦有更多的人,在高温下现出狰狞的面目,而后成灰。
储安平属于前者。
储安平性格正直,嫉恶如仇,胆大敢于揭露不平现象。这就注定他不能幸免于这一场政治运动,他必会引火上身。
储安平办报的思想,用新闻的术语来说,就是替百姓说话,忠于事实。他的揭露不畏权贵,不分党派,也不顾自身的安危。所以他敢公开的在《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说“党天下”,向共产党为民主党派争取权利和地位。
章伯钧称储安平为勇士。我觉得勇士一词,常与社会的安稳程度有关,它多数该出现在动乱和革命的时期。它会在灾难来临时首当其冲,它和个人的身家性命挂钩。储安平就是典型的例子。
储安平的执拗的性格和记者的身份让他坚持以一颗自由的心灵办报,报纸的排版和选材,最先考虑的是新闻的重大性和影响性,而不是执政党的地位和形象。
“我要以身作则,扭转大家对社会不关心的风习。”(P38)
“一般性意见,官样文章,就不要整理了。”(P39)
“只要是事实,我就要发表。”(P44)
“越是别家报纸没有登的或不敢登的,他越想登。”(P46)
“在封建制度下,进取的条件是依附权利,服从权利••••他想靠竞争,靠人格来谋取成功。这,就注定他是个失败者。”(P47)
这就是储安平,一个真正的勇士,在名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实为一党天下的环境下,仍能坚持真理,用生命在黑暗中护住一盏只有微弱光亮的煤油灯。这一盏灯,名唤光明。护光的人,是一个传奇的“失败者”。
(二)“大到背信弃义,小至躲避奔逃。”——革命与人性
太平的社会,每个人都是平和善意的,微笑起来像天使一样无邪。唯有水深火热的时候,才能在世态炎凉中区分出天使的优劣,是落井下石,是明哲保身,还是挺身相助。
“转眼间,便到了1957年。这年的春与夏,对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来说,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春晖霜露,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季节;对我的父母来讲,则亲历了由天入地的堕落。”(P10)
这一年的春与夏不仅是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的一道坎,还是对人性的一次残酷漫长的考验。
在这一考验中,张伯驹夫妇和康同璧母女,成功胜出。
张伯驹夫妇收反右斗争激烈的情况下,收右派头子章伯钧女儿为徒,形式严峻的政治环境下,仍与章伯钧一家保持如水的君子之交,清冽淡雅。
康同璧母女在文化大革命红卫兵盲目猖狂的危险时期,收留章诒和,待其亲切友善。
如今再看这些,本都是小事。收徒,交友,待人和气,不过是人之常情。可是放在当时的年代,却如沙漠中的绿洲和水源一样难能可贵。
看看至交好友史良对章伯钧的批斗,看看来往密切的辛副秘书长对李健生的避如蛇蝎,看看红颜知己浦熙修用床笫之语对罗隆基的控诉,看看储安平第二任妻子对其身心的背叛和伤害;看看邻舍之间相互揭发,看看上司和下属之间的监视举报••••••
亲密无间,血浓于水,夫妻恩情,在那样的年代,或如烟般无踪,或廉价到低贱。我真疑惑,革命和运动怎么能拥有如此大的威力,摧毁了物质还能摧毁精神,摧毁了性命还能摧毁感情?这样的革命,目的除了毁灭,还有什么?
我很尊敬张伯驹,一个爱国心强烈的花花公子,一个不苟言笑的学者,一个倔强和蔼的长者,一个不识时务的国家瑰宝保护者,一个才华横溢的被埋没者。
我也欣赏康同璧母女。这一对贵族母女。我总觉得在中国,贵族这一名词是一个光辉的贬义词。贵族的生活条件让人羡慕,养尊处优,为所欲为,却与自私,霸道,不食人间烟火等许多以自我为中心的词语类似。康同璧母女颠覆了我这一看法。真正的贵族,有一颗悲悯之心,学识和修养都不是常人所能企及的,他们虚怀若谷,灵魂博雅谦卑。
也正是这样,在历史的舞台上,有过数不尽的身影熙熙攘攘的来往。而大浪淘沙,洗尽铅华后,只留下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名字。这其中,有张伯驹夫妇,有康同璧母女。
(三)“最珍贵的东西,以最粗暴的方式毁灭——中国的人与物之命运,常如是。”——昂贵的沉痛
看完《往事并不如烟》,即使是再理智的告诉自己当时的领导人出发点是对的好的,犯了错,也仍是功过于过。却都不能说服心里喜欢这一领袖。
打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旗号,引蛇出洞,让牛鬼蛇神自投罗网反的整风运动,让多少有才华有能力的民主人士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严重创伤?反右倾斗争又让多少共产党的党员受到清洗?大跃进闹出了多少荒唐的笑话?大炼钢浪费了多少资源?下乡摧残了多少青年?文化大革命摧毁了多少无价之宝?统计出来的数据,会让人很不可思议吧?
就且说书中提到的人物和事物。
那时的人,储安平,新闻界难得一勇士,满腔的激情在被批斗被殴打中消磨;张伯驹,满腹的才华,埋没在茶米油盐的平淡生活中;罗隆基的机灵敏锐用在管理不能说话的木头上,陈半丁的艺术用在画大跃进的图画上•••
那时的物,传统点的称为封建主义,古籍书画器物,销毁。时尚新潮点的,连高跟鞋,玫瑰,裙子,甚至颜色鲜艳一点的衣服,都称为资本主义,销毁。连吃个豌豆都像做贼一样
躲在被窝里,被发现了都得受批斗。
这样的对待知识分子,对待传统的文物和新事物,和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和日本南京大屠杀,除了主事者和手段的残忍不一样之外,本质上,是不是也有一定的相似?
所幸,那样一个噩梦般的年代早已过去,我们用最大的代价获得了深刻的教训,用最粗暴的毁灭换来了昂贵的沉痛。留给后人的,只能是只言片语的告诫:切勿重蹈覆辙!
(四)小结
往事如烟,再多的心酸过往,都不能抓住更改,冤者受过的冤屈,谁都无能为力。所谓的平反只能在结痂的伤疤上贴上一块印有红五角星的创可贴,谁能收回那已经产生的伤痛?
往事又并不如烟,谁也不能忘记那样一段人不能全人的悲难史。可是历史终会还原他一个真实的面目和一个完整的自我。
《往事并不如烟》,愿逝者安息,生者遗憾不再。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