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有关新冠疫苗的消息一波接一波——
先是8月中旬关于新冠灭活疫苗可以“订购”、可在“朋友圈兜售”、可通过“支付保证金采购申请”等消息一度广泛流播,引发关注,后经证实是谣言。
接着9月底又有报道说,“我国目前的新冠疫苗进展全球领先,预计2020年年底有望上市(三期临床已经走完了99步,离最后成功只剩一公里)。”此报道是真是假不得而知,既没有权威机构给予证实,也没有人出来辟谣,一时群情沸腾。
事实上,疫苗的研发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本刊今年7月号转载的《出血热“超级大国”往事》一文里就谈到,“六七十年代浙江省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比较高,这种以老鼠为主要传染源的急性传染病起病急、发病重、病死率高。当时我国年发病人数占世界的50%—80%。”1981年,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被成功分离,直到1988年出血热疫苗才首次被卫生部批准进行人体观察,历时7年。“由于疫苗是首次投入使用,人体观察非常严格,一期临床观察首先10人试验,再扩大到100人、1000人,进而开始1500人的二期临床观察”,这一过程长达5年。后不断改进疫苗生产的工藝,该研究成果才于1994年转化为生产力,形成规模生产。也就是说,出血热疫苗从研发到真正投入使用,花了13年时间。
另外据我所知,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全球第一支上市的戊肝疫苗益可宁,从研发到上市总共历时14年。
未来,随着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更加标准化以及学科知识本身的快速发展,一个新疫苗从研发到上市的速度确实会越来越快,但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已经不止一次强调,新冠肺炎疫苗的开发很难在18个月内完成。既然如此,为何短短几个月内,有关新冠疫苗已经研发成功的消息还是满天飞?
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曾经说过:“我对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兴,含混的事物没有信心。我相信缓慢,平和,细水长流的力量,踏实,冷静。我不相信缺乏自律精神和不自我建设,不努力,可以得到个人或集体的解放。”而缓慢、平和、细水长流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几种样态。也许,正是因为迷恋速度,渴望一蹴而就,渴望在短时间内创造历史,人们便对各种各样来路不明的信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相信有关新冠疫苗已经研发成功的虚假消息,相信各类奇技淫巧,相信偏方和捷径。而谣言散布者正是深谙且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其实,非常时期,人们容易相信积极的、看起来可以尽快扭转事态继续恶化的消息,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欲速则不达”,越是喧哗,我们越需要慢下来,尊重常识,以思想作为加持,对浩如烟海的资讯作出甄别,不被虚假信息蒙蔽,杜绝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