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末代皇帝”溥仪的户口簿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书文摘 热度: 16656
孙辉刚

  

中国户籍制度的源流



  户籍制度,也就是户口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指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的原则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

  户籍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登记制度;一是管理制度。户籍登记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西周时创建了原始的人口登记办法。据 《周礼·秋官·司民》 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辩其国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

  可见,商周时期,已设立了掌握户籍的官职“司民”,对生齿 (男孩满8个月,女孩满7个月为生齿) 以上的人,按不同性别登记于册,即“书于版”,并分城 (都) 乡 (鄙) 进行人口统计。同时,每年要对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进行登记,以掌握自然变动情况,每隔三年进行一次人口调查核实 (即“大比”),孟冬 (阴历十月) 时上报。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建立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即“书社制度”和“上计制度”。“书社制度”的内容是:百姓25家为1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上计制度”是: 郡、县长官每年于年底前将下一年度的农户和税收的数目作出预算,书之于木券上,呈送国君。如商鞅变法规定“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随着封建制度的日趋成熟,户籍登记制度也日趋完善,管理户籍和财经的衙门出现,即户部,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至清光绪末年,改“户部”为“度支部”,管田赋、关税、厘金、公债、货币及银行等。

  民国前期,尤其是北京国民政府时期,没有详细的户口制度,只是参考了清末 《调查户口章程》,制定了 《警察厅调查户口规则》,1915年颁布了 《县治户口编查规则》 及 《警察厅调查户口规则》。1934年4月27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出台了 《户籍法》,定于7月1日起施行。

  1935年出版的 《首都志》,卷六为户口。开篇即曰: 首都户口,自汉至今,历历可考。然或以郡计之,或以县计之,或以市计之,区域有大小,难以比较其繁衍之度,而所计者又未必尽覈 (核)。兹据诸书为表,存其大都而已。

  书中将西汉以来,至民国二十四年 (1935)首都人口,分为男女详细列出。可见户口制度在中国的重要性。

  抗战胜利的第二年,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以后,推行国民身份证制度,于1947年颁布了 《户口普查法》,建立了各级户政机构。

  新中国户籍制度始于1950年8月12日,公安系统在内部颁发了 《特种人口管理暂行办法 (草案)》,正式开始了对重点人口的管理工作。1951年7月16日,公安部制定并颁布了 《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建国后最早的一个户籍法规,从而基本统一了全国城市的户口登记制度。

“末代皇帝”的户口簿



  在封建社会,作为皇帝,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谁听说过皇帝还有户口?如果皇宫大内没有户口制度,紫禁城里众多的人口将怎样管理?当然,这些不在本文探讨之列。

  我这里所说的皇帝的户口,专指“末代皇帝”溥仪的户口簿。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伪满洲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作为战犯,在沈阳被苏军逮捕,押往苏联伯力关押。1950年7月被押送回国,先后关在哈尔滨、抚顺战犯管理所。经过十年的改造学习,于1959年12月4日,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被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宣布特赦。

  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元年(1908)登极。1912年2月,袁世凯为当大总统,与隆裕太后谈好條件,即《优待清室条例》。规定:(1)清帝称号不变;(2)每年由国民政府给予四百万元;(3)清帝仍居清宫,以后移居颐和园;(4)原有私产由民国保护等等。

  2月6日,参议院通过了《优待条例》。2月12日,6岁的清朝末代宣统皇帝溥仪退位,暂住北京紫禁城;但《条例》并未规定清室搬出紫禁城的具体日期,所以溥仪等一直住在紫禁城中。直到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才迁出了紫禁城。

  以后,溥仪居无定所,先借住其父载沣的“北府”,后搬迁到日本公使馆,又借住天津张园和静园等地。直到1931年11月,在日本人的帮助下逃到旅顺,于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所以,他的出生地和户籍,也应该是北京市。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溥仪从战犯到公民,就要有户口,当时户口是与粮油关系以及各种副食品票证联系在一起的。没了户口是无法生活的。那溥仪的第一个户口关系究竟落在哪里呢?

  溥仪回到北京后,先落户到西城区前井胡同6号。这里是溥仪五妹韫馨和五妹夫万嘉熙的家。为什么落在这儿呢?溥仪的亲友们大多住在这一带: 族弟溥俭和五妹同院,距离不过二百米的南官场口则住着他的几位族侄;绕过后什刹海再走四五分钟就到了六妹住的四合巷4号,四妹住在鼓楼,二妹住在景山东街。离得都不远。

  来到五妹家的第二天,溥仪就由族弟溥俭陪同,去所在辖区派出所办理了户籍手续。

  溥仪说:“我住在什刹海后面的五妹家里。在那以前,我从来没有作为一般的公民生活过。我活了五十几岁,还头一次一个人随便逛大街,在商店买东西,坐公共汽车、电车,随便到亲戚家串门,到朋友家访问,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感到太新鲜了。”

  为此,溥仪还闹出找不着家门的笑话呢。有一天,五妹夫妇上班走了,溥仪操起笤帚到大门外扫街,本打算扫扫自家门口,扫来扫去却不知跑到哪家门口,迷了路,找不到回家的门了。后来一位街坊问明了情由,才把他送回家来。

  十多天后,即12月23日,溥仪搬到东单附近苏州胡同南口崇内旅馆,和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郑庭笈等其他国民党战犯住在一起,每人一间,溥仪住214号房间。此外,邱行湘、陈长捷、曾扩情、卢浚泉、周振强和杨伯涛,则住在前门南边的虎坊桥旅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