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细节中的中国史(上)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书文摘 热度: 19277
品墨 编著

  

朝堂百态

管理百姓如牧羊



  汉武帝认为卜式是个人才,想让他入朝做官。但卜式却非常有个性,说“我的爱好是耕田牧羊,对做官不感兴趣”,给拒绝了。汉武帝低声下气地说:“你看,我的上林苑中有一群羊,你去管理它们正合适。”卜式这才接受中郎官职,身着布衣、脚穿草鞋去牧羊。一年以后,羊长得又肥又大,繁殖得也快。汉武帝看到后,大加赞许。卜式说:“其实不只是牧羊,管理百姓也是如此。让他们按时作息,发现坏人,及时铲除,不能让坏人危害大家。”等到时机成熟了,汉武帝就让卜式做缑氏县令,缑氏人认为卜式治理得很好。后来汉武帝又调卜式做成皋县令,兼管漕运,成绩卓著。最后卜式青云直上,做了齐王太傅。

汉元帝不知廷尉为何物



  萧望之是汉元帝的师傅,也是汉宣帝选定的托孤辅政重臣,担任前将军一职。因不满宦官中书令弘恭、石显把持朝政,许、史后族横行京师,萧望之屡屡裁抑,却因此触犯众怒。弘恭、石显捏造萧望之和周堪、刘更生三人罪状,趁萧望之休假时让别人呈报元帝。元帝不信,又向弘恭、石显求证。二人也说萧望之污蔑同僚意欲把持朝政,有不忠之心,请令“谒者召致廷尉”。元帝初即位,竟然不知“谒者召致廷尉”就是逮捕入狱,还以为只是让人调查一下,也就批准了。过后他召见周堪、刘更生,才知二人已被抓入狱,大惊道:“不只是让廷尉问问啊?”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汉顺帝时,外戚大将军梁冀专权,多树党羽,残害忠良,贪赃枉法,贿赂公行。汉安元年 (142年),顺帝派出8名使者分赴各地察巡风俗,对地方官有赃罪者上奏,政绩清勤忠惠者,也上报朝廷。8名使者多身历显职,当世名儒,唯张纲年少,官级最低。其他使者受命后即行赴任,只有张纲埋车轮于洛阳都亭,表示不去巡察的决心,并说了“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这句话,意即大将军梁冀当政,惑乱朝纲,不去追查,反而要去外地抓小狐狸。其并不赴任,并上疏顺帝,揭露梁冀罪恶及叛逆之事15条。顺帝虽然知道张纲所奏之事属实,也不敢过问。

皇帝的警告



  唐高宗时期,右相李义府主管选拔官吏,依仗皇后武则天的权势,专以卖官为能事,选授没有次第,弄得怨声载道。唐高宗也时有所闻,曾在闲暇时对李义府说:“你的儿子和女婿很不谨慎,做了不少违法的事,我还为你遮掩,你应当警告他们。”李义府脸色骤变,涨红着脸说:“是谁告诉陛下的?”唐高宗说:“只是我这样说,何必向我追索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呢?”李义府根本不承

  认自己的過失,缓步离去。唐高宗因此很不高兴。

中国第一个检举箱



  史载,中国第一个检举箱—— 铜匦 (guǐ,匣子) 的制作者为侍御史之子鱼保家,此人应该是个投机分子。因为光宅元年 (684年),徐敬业举兵反武则天时,鱼保家还曾为徐敬业效力,制作武器。两年以后,他又迎合这位女皇帝“欲大诛杀以威之,盛开告密之门”的心理,设计了铜匦这个新产品。铜匦由铜浇铸而成,里面分四个隔断,每个隔断都有相应的投递口,信函只能进不能出。这种类似邮局信筒分本市、外埠两口投信,以利分拣的办法,能够较快地区分效忠信和举报信,不能不说是一种创见。其对那些一心拍马溜须想讨官做的人来说,就等于特快专递一样,简直太方便了。当时还规定:“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为了提倡告密而给出如此优厚的待遇,武则天可以说是不惜工本了。

不能为了一个盘子而治罪



  有一次,唐代宗召江西判官李泌入京觐见,同他谈起元载的事说:“路嗣恭刚平定岭南的时候,进献了一个大琉璃盘来,直径有九寸长,我以为是天下至宝。等到元载被抄家时,才发现嗣恭送给他的一个琉璃盘,直径有一尺长。我要治他的罪。”李泌说:“嗣恭这个人,行事小心,很会侍奉人,但害怕权势,勤敏于政事而不识大体。从前做县令时,其凭借才能而闻名于天下;只是陛下未能深知其为人,被元载所利用,因而他才对元载尽心尽力。陛下如真能了解他的为人而加以重用,他也就一定会为陛下尽力了。何况嗣恭平定岭南,新建大功,陛下怎能为了一个琉璃盘而降罪于他呢!”唐代宗这才平息了心中的怒气,而任命路嗣恭为兵部尚书。

  立“誓碑”不杀言官

  《避暑漫抄》 记载:宋太祖登基后的第三年,秘密地刻了一方石碑,安放在太庙寝殿的夹室里面,称之为“誓碑”,用销金黄幔盖着。宋太祖留下诏命:新天子即位,拜谒太庙完了之后,必须在一个不识字的小太监陪同下,独自进入夹室之中,诵读碑文中的誓词。很长时间里,群臣近侍都不知道碑文所誓何事。靖康之难,太庙被毁,洞门大开,人们才知道其中内容。碑高七八尺,阔四尺

  有余,上有誓词三行:第一行:“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第二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第三行:“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因为有了宋太祖的这块祖训碑,两宋皇帝对读书人、士大夫们都相当客气,相当优待。一如碑文中所要求的那样,宋朝一代基本上没有杀过士大夫以及上书言事之人,也基本上没出现过残忍好杀的暴君,只有昏君。

  名士风流

  司马相如跳槽

  汉景帝信黄老,不喜欢作诗、写文章,司马相如郁郁不得志。梁王带着几个文人来朝见景帝,司马相如趁着这个机会跟这些文人交了朋友后辞了职,成为梁王的门客,跟那班文人住在一块儿。在梁国的那几年,司马相如的日子过得十分得意。梁王死后,喝酒、作诗的门客也就树倒猢狲散。于是,司马相如去到了邛县投靠他的朋友王吉。王吉替他想了一个抬高身价的办法:请他住在都亭里,自己每天挺恭敬地去拜访他。开头几天,司马相如还出来接见县令,后来干脆叫随从的人出来推辞说他身子不舒服,不便相见。司马相如不出来接见县令,县令便更恭敬地每天去问病,王县令每天这么招摇过市地到都亭去拜访司马相如,很快全城皆知。

  我儿子怎能在他下面

  《芝田录》 说,史思明寄樱桃给他的儿子,作诗说:“樱桃一篮子,半青一半黄,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至。”群臣告诉他说:“您写的诗确实很高妙,只是把‘一半与周至一句移到前面,从音韵上来说更为稳妥。”史思明大怒说:“我儿子怎么能在周至的下面!”

  生吞郭正一,活剥张昌龄

  唐时张怀庆想作诗,又不下功夫,常把别人的东西,或生拼硬凑,或改头换面。诗人李义府《白燕》:“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张怀庆在其诗句前各加两个字,就成了自己的作品:“(生情) 镂月成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对镜)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时人讥笑他:生吞郭正一,活剥张昌龄。

  “金龟换酒”交李白

  贺知章好酒、好书法、好作文,更好交友。当年大诗人李白带着梦想来到京城长安,在紫极宫的紫气烟霞里与贺知章相见,贺知章一眼瞥见仙风道骨的李白,直呼其为“天上谪仙人”。相见恨晚之时,他一把拉上李白就往酒楼里跑,要与之一醉方休。“酒逢知己千杯少”,直喝到日落西山,不得不分手了,去买单时,贺知章才发现身上没带银子,付不了账。于是,他解下腰间佩戴的金龟交给店主作了酒钱,真是潇洒大方。这件事,他让李白记住了一辈子。

  不愿看见这样的恶鸟

  一日,张九龄给萧炅送去芋头,并附信称送上“蹲鸱”(蹲鸱在古代也指芋头)。萧炅回信说: “拜谢您送来芋头,只是蹲鸱却没有送来。虽然我家贫寒,但也不愿看见这样的恶鸟。”九龄把他的回信给客人看,满座大笑。

  不怕先生责,却怕后生笑

  欧阳修在文学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很高的成就,与他对自己的创作一向精益求精是分不开的。他常常把写成的文字,“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欧阳修自己也说过:“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唯此尤可以属思耳”。他对写文章从不敢大意,“虽作一二十字小柬,亦必属稿,其不轻易如此”。即使到了晚年,他仍然在改定过去的文字时“用思甚苦”。其妻子曰:“何自苦如此,难道还要怕先生责怪吗?”欧阳修笑着回答:“不怕先生责怪,却怕后生笑。”

  屋中无妓,心中有妓

  程颢、程颐二夫子到一士大夫家里赴宴,有舞妓在旁边劝酒,伊川先生 (程颐) 拂衣而起,明道先生 (程颢) 却尽欢而罢。第二天,伊川到明道屋中,余怒还未解。明道说:“昨天座中有妓,而我心中却无妓。今天屋中无妓,可你心中却有妓。”伊川自认为比不上明道。

翁同龢巧对李鸿章



  翁同龢是咸丰六年 (1856年) 的状元,日本海军舰队侵略朝鲜时,翁同龢是主戰派,与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政见各异,争论甚烈。一天,李鸿章退朝后调侃翁同龢说:“我近日偶得一句下联—— 司农常熟世间荒。可是上联老想不好。你是对联高手,请赐教!”翁同龢是常熟人,时任户部尚书,相当古代司农;李鸿章是合肥人,时任北洋大臣,掌管内政、外交、官事等大权,实为宰相。翁同龢坦然一笑,立即回敬:“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鸿章顿时哑口无言。他们都以职务和籍贯以及时事相互嘲讽,还各自正好用“荒”对了“熟”,“瘦”对了“肥”,既有互对、自对,又都是一语双关。

你怎么敢连老婆都不怕



  据 《清朝野史大观》 记载,勤果公张曜,为一时名将。其妻子貌美且很有才华,但是他自己却是个大老粗,于是就跟随夫人学习,就像老师和学生一样,他夫人骂他,他也不敢顶嘴,觉得理所当然,时间久了他也慢慢学通了文史。后来他担任山东巡抚,有次和下属一起聊天,就说起了自己的夫人多么能干多么厉害,还问大家:“你们怕不怕老婆?”有人回答说不怕老婆,这个巡抚张大人马上神情凝重地说:“你好大的胆子,怎么敢连老婆都不怕?”

佞幸谄媚

司徒有铜臭



  崔烈出身崔姓望族,也是当时的名士,享有重名,历任郡守、九卿。汉灵帝时,开鸿都门大卖官爵,三公九卿下至最低级的官吏都要出钱才能当上。当时段颍、樊陵、张温都是名将,且立有功勋,却也是掏钱才登上三公位。崔烈也不免心动,便通过灵帝的奶妈程夫人掏了五百万,得到司徒的高位,即是西汉的丞相之位。崔烈买官后,声誉顿减,时间长了,心中也不自安,偷偷问儿子崔钧:“我位居三公,外面的人怎样评价的?”崔钧道:“大人少有英名,历位卿守,外面评论的人说大人不是不能够当三公,而今却令天下失望。”崔烈问道:“为什么?”崔钧道:“评论的人嫌其有铜臭。”崔烈大怒,举杖击打。崔钧时任虎贲中郎将,戎服在身,狼狈逃走。崔烈骂道:“父亲打,你却逃,这是孝顺吗?”崔钧答曰:“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崔烈惭愧而止。

改来改去的家谱



  唐高宗时,李义府成了朝廷中的新贵,他开始整理自己的家谱,声称自己这一支出于赵郡李氏,与当时李氏各支排辈分。于是一帮趋炎附势的姓李的人,纷纷前来与其攀亲,认其为父行或者兄行。给事中李崇德修家谱时,也把李义府列为同谱的族人。

大臣为宦官哭丧



  唐玄宗时代,宫中宦官总管被特封为大将军的高力士,权倾朝野,极获玄宗皇帝的宠幸。高力士父亲去世时,左金吾大将军程伯献和少府监冯绍正二人来到灵堂前,披散着头发,大声痛哭,其悲痛哀伤之状,甚至胜过自己的亲爹死了。朝野听说这件事情后,都觉得特别可笑。

只知皇帝,不知太子



  《谭宾录》 里有个故事,说有一次,玄宗命太子与安禄山相见。今天的太子就是明天的皇上,多少人想巴结都来不及,可人家安禄山不这么想。他执拗地站在太子面前就是不拜。玄宗活到胡子白了像这号人还是第一次见,于是很奇怪,问,安卿见了太子为何不拜?安禄山说,臣是胡人,没文化,不知道太子是个什么官。玄宗一向以为胡人多半粗野,笑了笑解释道,太子就是储君,等朕百年之后,替朕打理天下的那位。安禄山还是不拜,说,臣愚蠢,一向只知道这个天下是陛下的,而不知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太子。这话玄宗听起来真是比六月天喝了雪水还舒服。谁人不怕死呢,尤其是那些位高权重的皇帝,想想自己死后的凄凉和生前的喧嚣,往往就不寒而栗。安禄山这招正中要害,效果自然相当明显,“玄宗嘉其诚,尤怜之”。

  

在宰相家墙外等足球



  秀才柳三复球技出众,他知道宰相丁谓喜欢踢球,为了升官,他天天等候在宰相府球场的围墙外,有一天终于等到球飞出了墙外,于是捡起球以还球为名进了相府。在拜见丁谓时,他把球抛在空中,一面跪拜,一面用头、肩膀、后背等部位颠球,球一直未落地 (如此球技即使放在现在也算相当了不得了),丁谓见此大悦,给了柳三复一个官职。

人人讳道是门生



  王安石执政的时候,不仅实行了一系列变法改制,而且修订了 《诗经》 《尚书》 《周礼》 的经义,颁布于学官。一时间世人争相学习,科举考试也以王安石的 《三经新义》 为准。后来王安石失势,保守势力上台,旧的经说遂又成为准绳,王安石所著的 《字说》 也被禁止引用。这时,王安石的门人纷纷改变自己的学术崇尚,而且讳言自己是王安石的学生,甚至于著书诋毁王安石。当时一个叫张芸叟的人,还在王安石过世时,写下这样的挽词:“今日江湖从学者,人人讳道是门生。”

  十几年过去了,到宋哲宗亲政的时候,变法派又占了上风。皇帝下诏,以王安石配享圣庙,并且给王安石追赠官衔和谥号。这样一来,学者又都纷纷讲求 《三经新义》,大量地引用王安石所著的《字说》,过去曾从王安石学习的人又都自称是荆公门生了。于是,有人就将张芸叟的挽词改了一个字,成了“今日江湖从学者,人人都道是门生”。

太尉的脚好香



  北宋有个彭孙,原为占山为王的强盗,被招安后,做了宋朝的官。此人对上司百般阿谀,对同僚及下属却傲慢無礼。有一次,侍郎韩持国去拜访他,彭孙叫出歌妓来陪着饮酒,席间对持国非常轻慢,持国却也不敢和他计较。但彭孙对上司却恭顺有加。当时李宪正专权执政,朝中一些无耻之徒在李宪面前简直像个奴才,彭孙便是如此,甚至还为李宪洗过脚,据记载,彭孙他捧着李宪的脚说:“太尉的脚好香啊。”连李宪自己都感到肉麻,用脚踹了一下彭孙的头,说:“你这个奴才,巴结我巴结得太过分了吧!”后来彭孙召集逃散的旧部300人为自己修宅第,被人告发,皇帝降旨,将其斩首。

狷介风骨

不能让胡须受到玷污



  光武帝建武六年 (30年),护羌校尉温序,带领部下去襄武 (今甘肃陇西),被隗嚣的部将苟宇所劫持。苟宇说:“你我若同心协力,天下都能得到。”温序大怒而叱责苟宇:“你胆敢胁迫汉将?”并接连杀死数人,苟宇部将欲杀死温序,苟宇阻止道:“按照义士的死节,可赐以宝剑。”温序接过宝剑,嘴衔胡须大声说:“既为贼所迫杀,不能让胡须受到玷污。”遂伏剑自杀。

犬马犹识主,况于人乎



  西汉平帝时,王皓出任美阳令,到王莽篡位时,王皓弃官回到家乡四川。公孙述在蜀地称王后,遣使招王皓出山为官,并将其妻子作人质。使者对王皓说: “赶快打点行装与我回去复命,你的妻子还能保全性命。”王皓遂说:“犬马还知道认识主人,何况人哪!”然后自刎而死。公孙述得知后,非常恼怒,遂杀害了王皓的全家。

  富贵不易妻

  唐太宗曾经对尉迟敬德说:“我想把女儿嫁给你,怎么样?”尉迟敬德说:“我的妻子虽然低贱,但是一起过着贫贱的日子已经很久了。我虽然没什么知识,但也听说过古人富贵之后决不更换妻子,陛下让我更妻娶公主,不是我的愿望。”太宗于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神道不可欺骗



  武则天长安年间,有一次,张易之无端构罪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有不顺之言,并强拉凤阁舍人张说来做证。因为要到武则天面前去回话,张说内心非常惶惑惧怕,他担心如果自己不顺从张易之之意会惹祸。宋璟则告其曰:“人的名义至关重要,神道不可欺骗,你千万不能追随邪恶而陷害忠良,以求自己一时免罪。如果你因为如实讲清情况而得罪皇帝被贬官流放,那你即可美名扬于天下;如果你有什么不测之祸,我将全力救你,并愿和你同死。你可千万要努力自勉,是否能让后代万世瞻仰,就看你此举了。”张说听了宋璟这一番话,很受感动,鼓足勇气,向武则天讲明魏元忠并无不顺之言,魏元忠这才免了一死。

忠义孩儿



  据 《随隐漫录》 记载:陈桥兵变,三军回城的时候,后周祗候班的陆、乔两位小卒长率部据守南门,赵匡胤于是避开南门绕道自北门而入。后周灭亡,陆、乔二人上吊自杀。赵匡胤赞叹二人为“忠义孩儿”,为二人建庙,赐庙名“忠义庙”,将祗候班更名为“孩儿班”。孩儿班士兵每人帽子后面都垂着两条头巾,一条粉青色,为了给后周发丧;一条红色,为了庆祝赵匡胤登基。赵匡胤又特别降旨,在孩儿班大营的正门上面“护以黄罗”,以示旌忠。

陆秀夫驱妻子入海



  宋军与元军在海上作战,眼看宋军败局已定,无出路可走。陆秀夫先驱赶自己的妻子、儿子入海自尽,然后背着皇帝一同溺海而亡。后宫中的大臣,跟随他们一同赴死的有许多。剩下的有八百多船只,连人带船全部被元军张宏范俘获。7天以后,死尸浮上海面,黑压压一片,溺海者有十万余人,元军因此获得皇帝尸体、诏书以及许多宝物。

怒斥求安派



  明英宗被俘、土木惨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诸多大臣的恐慌,郕王召集群臣讨论战守之策。翰林院侍讲徐理首先站了出来,朗朗说道:“臣夜观天象,稽算历数,天命已去,唯有南迁可以纾难。”徐理的话刚说完,就有一人从文臣班里站出来,厉声斥责说:“这些主张南迁的人,都是罪当斩首!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动则大势去矣。你不明白吗?你难道忘了宋朝南渡的教训吗?”这一通驳斥有理有据,让徐理非常难堪,徐理顿时哑口无言,低着头退了回去。那个驳斥徐理的人就是兵部侍郎于谦。

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



  洪府落成后,洪承畴曾到家乡搬请母亲。其母深明大义,故意穿着出嫁时的衣裳,端坐堂上,就是不肯住洪承畴所建的府第。洪承畴又去找他的弟弟洪承畯,其弟痛于国亡兄降,发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于家乡英都造了一艘船,偕母坐在船里,泛于江上隐居生活。后人为纪念他的民族气节,在其泊舟隐居的石壁上,刻下“素月孤舟”四个大字。洪承畴的妻子莲心愧于丈夫的变节,愤然剃光头发住进尼姑庵。亲故不齿,乡里难容。洪承畴只好返回京都,在泉州古城留下了一座无人居住的府衙,现在在泉州还可以找到“洪衙埕巷”这个古街巷名。

  (选自《图说微历史:细节中的中国史》/品墨 编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年2月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