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碧薇藏画
1945年末蒋碧薇与徐悲鸿离婚,获得悲鸿作品百幅,另部分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傅狷夫捐赠浙江美术馆近现代美术文献中,有一页“蒋碧微收藏近现代名人画展目录”。其中以任伯年、齐白石、徐悲鸿作品最多。悲鸿推重伯年画艺,历年所见伯年画,或以己作或出金力收之,庋藏极富。蒋碧微藏伯年作品山水人物花鸟齐全。白石画多是花鸟鱼虫。览蒋碧微所藏书画,实悲鸿趣尚流溢。悲鸿作品以画马为多。蒋碧微标悲鸿画马题目,殊别致,如 《背影》、《回顾》 等,命名存文学意味,感情色彩极浓。
吴小如论临摹
世人知歐阳中石工书,师事吴玉如,实则最初从学吴小如。
吴小如是学人中善书者,一生勤于临池,书风酷似乃父,世以“大小吴”称之。其于书法,常有精论。若跋 《临明文徵明书 〈赤壁赋〉》 卷:“临摹古人书,有三不可:浑不似古人,一不可也;无临摹者己之风貌,二不可也;所临摹之书,不能去粗取精,并古人之病痛亦一一仿而肖之,三不可也。己之所书,不能无病,以己书之病益以古人之病而不自知,反以为己书已超越古人,于是书道绝矣。”吴论概而言之,不可无我,不可无古人,又能分辨古人优劣,具取精去粗能力,其意恰似“不似欺人,太似媚俗,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以此论衡古今书家,达标者寥寥无几。
通人不谙韵语
沙孟海为文高迈,雅有六朝人襟度。题跋文字尤佳,落笔下语磊落肯綮,文成不能易一字,独憾不谙韵语。晚年以书法盛名海内,各种应酬不绝,皆以语体应之。偶有点明求韵语者,勉力为之,常有小疵,或平仄不调或出韵。人皆不信沙老不谙韵语,尊之者率以年高不耐推求为辞。
梁漱溟亦不善此道。曾有托名梁氏批郭沫若七律二首,传诵一时。有人致函梁氏问其故。梁复函表示:“我一生至今天,从来不会做诗词韵语,此诗当然不是我做的。”
吴人喝绿茶
已故苏州画家蒋风白泡碧螺春喜投数片龙井,人问其故,则曰:“虽则同为绿茶,产地不一,香氛亦不同,两两相合,求其茶味醇香更绵长。”吴人喝绿茶名堂最多,闻有新茶旧茗混搭者,又有不同品种合泡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吴人味觉偏细腻清淡,不尚刺激,喝茶口味本色,然清腴中亦别存怀抱。绿茶喝法,可知吴人茶道非仅以清淡为上,亦求韵致。
水赉佑整理宋四家书法史料
水赉佑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致力宋四家书法史料的整理,数十年砣砣于此,先后成蔡襄、黄庭坚、米芾书法史料集。自蔡襄集始,每出一集,便请同学茅子良镌姓名章,钤盖新书。迨苏轼书法史料集成,水、茅两人皆逾古稀之年。茅亦上海出版界名手,患白内障后,已多年不奏刀,闻水编宋四家书法史料集告竣,依前约刊姓名印一方相贺。
人美社书画家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美术出版社配合形式之宣传,任务繁重,乃广事延揽,各种艺术人才纷纷纳入社中,其中有前清落魄秀才、民国大学教员及各种自由艺术家。合作方式亦多种多样,有纯为卖稿或收稿关系者,亦有记件创作取润笔者,还有吸收为正式员工者,长期专注于某类创作。可以“短工”、“长工”喻之。据闻,进进出出先后有数百人之多。今艺术市场兴盛,出场艺术家须有社会身份,人美社为新中国最有影响的美术出版社,凡与其有关系的艺术家,皆表之。前见拍市有董立言者小楷扇面,简介直书“曾为人美社连环画书写员”。盖早期连环画,所配文字皆由工楷书者写出。我以其人询诸人美社总编林阳,彼答:“许多人物人美社史亦不载,社史只记少数知名人物,若得详情,现在只有访问人美社健在的老人。”林阳有感于斯,近年肆力于人美社史人物梳理,已出社史人物编二册,正着手出版三编。
古文字专业学生多娴于书
从前中华书局出古文字学者论文集,都请书法家用正楷誊写,盖论文中经常出现古文字,不易排出。于省吾当年出文集,曾请辽宁当地名书家冯月庵为抄胥,冯一听数字多,工程浩繁,以目力不佳,书写速度太慢,恐影响出版周期谢辞。于省吾转请学生林沄承担抄写任务。大凡古文字专业出身的学生,老师要求他们抄说文部首,还有学生抄写整部说文,借此熟悉字形兼记字义,有此基础,书法通常优于其他专业学生。川大、吉大、中大三校古文字专业学者,字皆不恶。
辽博收马一浮书作而不得
辽宁博物馆素重当代名人字画收藏,如老一辈政治家墨迹系列、当代篆刻名家治印系列等等,更早则入藏大量白石字画,开国内公立博物馆收藏今人作品先声。
“文革”后期,辽博欲收马一浮字,通过沙孟海关系,找到二位藏家,协商未洽。时马一浮已谢世,其名虽隆,公家收购价偏低,藏马氏墨迹者大多珍同球璧,不肯轻易脱手。后转请杭州书画社设法。据沙老言,马一浮墨迹浙江博物馆亦无收藏。
辽博收藏健在的名家字画亦区别对待。1985年董寿平以私人名义邀请日本友人一行数人来华访问,费用由董个人承担。事前,董绘丈二匹松梅及红梅各一张,冀辽博收藏,以换取捐赠款接待外宾,因故未成。又,王蘧常夫人谢世,家中急需用钱,经弟子接洽,辽博收王蘧常巨幅墨迹,王家得收藏款,顺利办妥丧事。此与今日博物馆遇名人即收风气相比,当时博物馆把关似有过严之嫌。
《兰亭》 论辩参与者李长路
李长路曾参与中国书协筹建,亦豫 《兰亭》,为拥郭派主力之一。晚年观点有所松动,与杨仁恺书云:“东晋有真楷或接近真楷书,与旧时出土遗存为据,我暂不涉及。郭说 《兰亭序帖》 出自智永,我从未同意过。”当时有“三周”同一论调,皆反对郭沫若之说。三周者,周传儒、周绍良、周汝昌。周传儒四川江安县人,亦名学者,惜晚近名气不如后“二周”大。吾乡朱建新亦不同意郭沫若论 《兰亭》,文成无处可发,只得束之高阁。建新去世数十年后,故乡出其文集,始问世。
学人宣言
杨仁恺写成 《朵云轩复制 〈十竹斋书画谱〉》一文,寄呈启功征求意见。启功阅后指出,此文系门下代笔,并言:“此稿不似出自斫轮老手,门下起草,老师必宜严格把关。”又,周绍良以十年之功辑成 《唐代墓志汇编》 巨册,其书收唐志甚多,最可珍者唐朝二十五代帝王,该书收二十二个,八十个年号中收得七十五个,收志时间及二百九十年中的二百八十年,其中有一百六十九种为北京图书馆所无。出书当年,施蛰存获赠一套,随后写信向周致谢,并提出意见:“附录中无采录书目,为美中不足。”“伪刻多种亦均收入,此事窃所未解,鄙意既知其为伪刻,可以不必收入了。”学人之间提意见不绕圈子,直截了当。
当时学人撰文,初稿成,先在小圈子里传阅,待诸家意见反馈回来,再修正定稿。在一个时期内成了学者之间不成文的惯例,学人之间交流也真诚坦率。
朱光借书
广州市长朱光1965年9月养疴沈阳,客中无书,特修书向辽博商借书画册,聊怡倦眼。朱估计博物馆所藏古书画按规定不能借与私人,故所开书单皆印本:1.日本影印大千藏石涛专辑。2.日本影印 《南画大成》。3.中国旧印名画集。4.辽博复制的一些名画。5.二王草书帖印本。即便如此,辽博当时仅借给朱光一些普通字帖和一部 《安徽省志》,那些珍贵的画册依然没借到。
美食家互通有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周绍良常撰文谈美食,人称“调鼎老手”。晚年迁居其子在东郊开发的双旭花园,远离城市,友朋往来殊不便,自称“孤悬郊外,与浮云白日为伴耳”。读书著述之暇,周绍良依旧好吃,然其所谓美食不过是选材做功讲究的家常菜,与并世美食家多有探讨。2004年周绍良致函王世襄,询“桃仁丝瓜”做法,王详解此味,谓:“‘桃仁丝瓜一味,十分简单,只是核桃炒丝瓜而已。但选料颇严格:一、丝瓜必须嫩,刮去皮,切斜刀块,不宜太大。入锅几颠即出,不宜多出水。二、核桃有关节令。复日尚长在树上,取下去外层绿肉,壳已形成,但未长实,剥出仁来,去仁上绿皮,仁呈白色,很嫩。过此时期,便不相宜。丝瓜下锅后,再下核桃仁,少顷即出锅。不宜加高汤,因此菜汤汁以少为宜,可放些白糖、盐、味精、黄酒少许。此味嫩而清白漂亮。”因食材夏天上市,王世襄特地说明此味只合夏天做,另外言明只是“上过浓味菜如东坡肉、红焖肘子之后再上,用它来间隔浓腻”,实是大菜后的过渡,起爽口作用。
王世襄类似的家常菜有不少,凡与其有接触的晚辈都会一二样。三联书店资深编辑吴彬会做一道“口蘑炒蒜蓉”,即为王世襄亲授。其法简单,热油炒蒜蓉,待蒜蓉出香味,再下口蘑,然后放水、调料,盖盖煮,操作简单且味美。据说老一辈美食家之间经常作交流,多数是好吃又易做的家常菜。
李一氓喜收藏外文版马恩著作
李一氓素养极好,中英文俱通,且古籍、古书画均有涉猎,亦喜外文版马恩著作。所藏马恩外文版著作,著名者,有1887年英文版 《资本论》 卷1—2。《资本论》 为马克思平生最重要的著作,共三卷。第1卷出版于1867年,第2、3卷为马克思去世后由其友人恩格斯整理增补后分别梓行于1885年、1894年。又藏有1867年德文初版 《资本论》 卷1、1883年德文版及1888年英文版 《共产党宣言》。一氓颇珍德文初版 《资本论》,得书后按线装书的格式配以锦面,贴签条,以颜体楷书亲题“初版 《资本论》 第一卷,一氓珍藏”。在外文版马恩著作扉页,按中国藏书家习惯加盖印章,如“成都李氏收藏故籍”、“无是楼藏书”、“一氓所藏”或“李一氓五十后所得”等。一氓所藏早期外文版马恩著作,后悉数赠北京图书馆。
周绍良不喜打印件书札
舒芜八十岁后学会电脑,此后与友人通信辄喜以打印件示人,唯落款仍手写,此作风颇洋派。周绍良每次收到舒芜打印信,即去信“抗议”。偶得舒芜手写体信函,极口称好,且言:“倍感亲切,异于打字机打出者。”周绍良暮年将友朋往来书信托付李经国,李为之印书信集行世。
学人口味各有所好
谢国桢招待朋友,常到东来顺吃烤鸭。王力则喜邀同事友人到全聚德吃烤鴨。徐邦达晚年好大董烤鸭。东西十条江苏餐厅是王世襄、黄苗子时常相聚的地方。黄苗子、郁风移居兴华公寓后,则喜欢到工体边“锦都久缘餐厅”,此为粤菜馆,苗子曾在此宴请熊秉明、汪世清。张中行偏爱在景山东边的一家“老帝坊”与朋友聚餐,此实为一家北方家常菜馆,取其与上班的人教社近也。
凡绅商赐顾者,须认本斋德记招牌
从前的老牌子老店,常遭仿冒,商家十分无奈,为维护自家商业信誉,各出其招。有老店店招干脆写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有的利用商品包装纸表明商号和分号地点。
尹润生藏有曹素功六世孙曹德酬所印带说明的包装纸,商号地点标得及其详细,用意便是除此之外都非正宗,仿佛告消费者书。其云:“徽歙曹素功按易水法 (制) 墨,迄今在姑苏濠街南水衡口北首下岸第四家朝西门面开张,不惜工,不计费,实欲精益求精,世守其艺,非敢昧图射利。一应贡品门市,照徽法制,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凡绅商赐顾者,须认本斋德记招牌,庶不致误。”
文人好笺纸
今人论及笺纸,每言1933年鲁迅与郑振铎联手编印的 《北平笺谱》,实则当时也有其他学者关注笺纸。1929年卫理贤曾致函徐志摩,乞其在北平代觅南纸店印笺纸,以备法兰克福中国学院赠送德国学者之用。徐行踪不定,又将此事委托蒋复璁。卫理贤寄来的笺纸样张,徐志摩对其中一些花样不满意,与蒋商量另外挑选。卫致徐函提出要求:“纸宜用上好宣纸,画则取淡雅为主,色宜用淡墨色,五三彩亦佳,惟不可过浓耳。版则必须木刻,不可有印行。”还提到可请姚茫父帮忙。以当时市价计,每千张笺纸大约须费十余元。可见当时尚有不少学者也看重笺纸价值,认为笺纸是中国文房用品之代表,兼具艺术实用两面,故郑重其事,以此作为中外学人交流的礼物。
张仃 《太行房山十渡图》
张仃与李可染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山水的践行者,50年代写生作品,张、李同调,以写生之法,追摹壮丽山河,不分轩轾。二家皆工于写实,然同法而异趣,盖取景立场不同。又李可染重视笔墨与水墨感的表达,且已注意到山水样式的重要性,意念中有“不与照相机争功”之想。张仃则更在乎现场感的传达。
1977年秋张仃 《太行房山十渡图》 卷成,画风一变,此后专注焦墨山水。此卷作者甚自珍,先后请艺坛名手刘海粟、李可染、黄胄、陆俨少题跋。刘海粟题:“精极笔法,豁然心胸,略无凝滞。”李可染曰:“吾友张仃同志作 《太行房山十渡图》卷,结构雄伟而精微,纯用焦墨而苍劲腴润。前人无此笔墨,真奇迹也。”黄胄题:“《太行房山十渡图》,所谓干裂秋风,笔含烟润,垢道人、石谿等大师喜运此法。仃公推陈出新,别具新格,精心运焦墨于笔皴擦而能开一代新风,功力之深,非率意游戏笔墨者可知也。”
最值得留意者,乃张仃夫人陈布文题记:“它山有画太行山之想久矣。丁巳秋有邀去房山十渡写生者,即欣然偕往。盖它山画山水素重写生,主张一静不如一动也。初以为房山便在京郊,未料十渡已是太行山区。一下火车,即见峰屏屹立,山势雄奇,四顾皆山,层峦叠嶂,气象万千。又见蓝色的拒马河,急流呼啸,清澈见底,环山绕谷,奔腾而下。它山为景所惊,竦立震慑,心情激动,不可名状。从此日出而作,怀糗策杖,跋涉于荒山野谷之中,无视于饥寒劳渴之苦。尽四五日之功成此长卷,纯用焦墨为之,亦它山画稿中前所未有者也。太行山区乃抗日老根据地,山民朴质勤奋,宽和好客。它山常常于山崖青石板之小屋中与老乡同喝一碗水,同吸一袋烟,同是白须白发,谈笑之声洋溢于山水之间。所谓师造化,为人民,其庶几乎近欤?此乃它山于花甲之年初试太行山笔也。戊午布文跋于北京白家庄。”陈以见证者记录此卷产生过程,具美术史价值,相比之下,诸名家所题乃泛泛之辞。
陈布文,江苏常州人,曾任周恩来机要秘书,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文学。白家庄在今团结湖畔,当时文化部系统不少名人寓居于此。
(选自《掌故(第三集)》/徐俊 主编 严晓星 执行主编/中华书局/ 2018年1月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