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讲给国际班学生的话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苑·经典美文 热度: 14208
张建平

  第一课:什么是文化?

  白岩松给我们讲过这么一件事情:一些本科生、博士生很有学问,却连基本的为人处世方法都不懂,连身边的清洁卫生都做不好,这不能算有文化。白岩松也对中国大学外光里糙的现象表示很难接受。

  倪萍的姥姥不识字,但她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连乞丐到他们家门口,她也要给他们尊严。她会说,炉子正好开着,家里正好有点剩饭,热热给你吃了吧。

  龙应台说过这样的场景:江南乡下的女人是不识字的,但是当她穿着居家服在门口剥毛豆的时候,看见有外人串门,就要回到屋子里,换上一件得体的衣服接待外人——用干净整洁的衣着接待别人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记得我小时候,好像人人都不存在隐私。干部常常到各家突击检查卫生。上海当时的住房面积很小,人均四平方米。但是,每户人家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因为干部检查完会在你们家门口贴上大红、粉红、绿色的三种条子,大红代表很好,粉红代表良好,绿色代表不好。一家人的“荣辱”都在这各种颜色的条子上体现出来了。所以,我们这些孩子从小就知道要用自己的行为给家门口贴上大红条子。后来形成条件反射,一旦干部来了,我们便作鸟兽散跑回家,迅速打扫属于自己的清洁区。这个习惯使我终生受益。

  我们去国外的学生不少,回来以后的感觉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有日本、韩国让我们感触最深的不是那里的高楼大厦,不是人们的时尚穿着,不是家庭优越的居住条件——我们现在许多家庭优越的条件不比他们差。但这些国家让我们感觉与他们之间有差距。邓小平说过,我们需要几十年,甚至一百年才能达到他们的高度,这个高度就是精神文明的高度。精神文明体现在人们对环境的尊重,对细节的关注上。

  龙应台讲什么是文化,就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和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他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是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如果他在会议室、教室、电视屏幕上等公共领域里大谈民主人权和劳工权益,独处时,他如何与自己相处?一个人所有的教养、原则性、行为规范,关键是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他做得怎么样。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这种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习惯,才能通过“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最终达到“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高尚道德、高贵品位。

  第二课:把握人生的方向

  我先讲几个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第一个故事,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前天中午我前往叠石桥去给老师们购买床上用品,去的时候用了八个小时,但回来的时候用了十个小时。原因是回来时我们在一个岔路口走错了方向。原本该向徐州方向的路,我们却走了连云港方向,后来拐了一个大圈子,才走到了徐州,整整浪费了两个小时。方向错了,速度越快,离目标就越远。

  第二个故事,我家的兴衰。韩总监是我的女儿,在选择轻松接班还是艰苦创业的时候,她选择了艰苦创业。她说:“我如果接你的班,我做得再好,人家也会说这是妈妈留下的东西。其实,我不靠妈妈也会做好,为什么要依靠妈妈呢?”

  我的老家在福州,我爷爷的爷爷也创下了万贯家产,但是,因为后代不思进取,所以败落了,成为中国司空见惯的“富不过三代”的佐证。这些都让我思考,我需要怎样教育孩子才能让她幸福地成长。所以,我很少娇惯我的女儿。她上高中的几年,我的任务不是催她学习,而是催她休息。她可以依靠我的钱出国读书学习,但她坚持自己考雅思。她是凭借雅思的优秀成绩出国读研的。

  第三个故事,规则不下王子。网络上有张点击率很高的照片,英国王子在伊顿公学上学期间,按照学校的规定,蹲在厕所的地上擦地板。

  三个故事每个人都有思考,我不想把我的思考强加给大家,但是,作为家庭优越的学生,我们怎么把父母给予我们的优越条件用好,怎么把父母辛辛苦苦挣下的家业发展下去,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作为一个管理者,我时时刻刻想到的是你们的未来。你们的未来在哪里?在你们自己的手里。

  我们常常说“一步走错,步步难回”,高速路上的走错可以用时间找回来,人生路上的走错,可能要付出一生的代价。我们现在面临着最关键的人生选择,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有些人做得很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幸福人生,有些人做得不好,也许会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己的命运都靠自己把握。

  父母的钱是父母的,我们现在用高于几倍普通高中的费用享受国际教育,这是父母给予的恩赐,我们应该怀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做让父母满意的孩子。把父母的家业传下去,当然自己创业更好。即便你后年出国,你也可以对爸爸妈妈说,我要现在开始打工挣钱,像西方青年一样,养活自己。

  王子蹲在地上擦地板,我想学校肯定是有具体要求的,王子只是按照学校的要求行动而已。王子能蹲下来擦地板,王子也绝对不会赖床,不会违纪。

  人们的行为需要两条线衡量。一是道德高度,像央视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我们可以学习,可以感动,但够起来很累,你可以不够。二是法律底线,在学校当学生,校规就是制度底线,这个线你不能随意触摸,一个人连底线都遵守不了,那他将来的人生道路很难走好。

  既然你想出去学习,那么你就要从现在开始遵守学校的制度。

  第三课:宁静而致远

  我常接到家长的来电,谈起孩子学习不积极,家长很焦虑。作為曾经的学生家长,我很理解家长的心情。

  白岩松说,世间最奢侈的东西不是香车、别墅,不是名利、地位,而是内心的宁静。我们身处喧嚣的社会,诱惑挺多,抵御诱惑,保持一种宁静的心态投入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成为精神奢侈品,而这个精神的奢侈品必将会给你带来辉煌的人生。

  我是十三岁走进中学大门的,那个时候课堂是真正的自由自在。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能大摇大摆地走出去玩。教室的设施也很“自由”——冬天的雪花能通过没有玻璃的窗户飘到教室里,教室里的温度只有零摄氏度。一到冬天,大多数学生的小手被冻烂了。煤炉里常常有调皮学生投放进去的辣椒面,呛得人无法上课。如此“自由”的乱象一直持续了十几年,直到我十九岁当老师的时候,学校还是一片“自由”景象。

  在大家都不学习的年代里,却有几个景象让我难忘。

  一是我当学生的时候,只要上数学课,大多数学生跑到外面玩了,教室里只剩下不到十个学生。数学老师就让我们坐到前面的座位上,我们就是在外面的喧嚣声中,保持宁静的心态,听完了一节节数学课,每次都完成作业。每当我们拿着作业找老师问问题的时候,老师都会感动地说:“你们太好了,太好了。”

  在数学专业的基础上,我在青年时期参加了河大的本科历史学习,中年时期参加中文(本科学历)、教育学硕士班的学习。至今我的博客已经有近200万字,点击率70多万。作为数学老师,亲笔大约80多万字的四本书由一线出版社出版,这些成绩没有内心的宁静是无法取得的。

  二是我当数学老师那一年,学校更加乱了。上课的时候,学生往往都跑了,教室里只剩下两个孩子,我是常常对着这两个孩子上课的。大家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零摄氏度左右的空旷破旧的教室里,听着外面传来的喧嚣声、吵闹声,一个老师对着两个孩子上课的感觉。

  心理学家曾经对一群三岁的儿童进行心理测试,把他们领到一个放着糖果的房间里,对他们说,如果吃了一块糖,你们以后就没有糖吃了,如果不吃糖,那么以后就会得到更多的糖。心理学家跟踪这些孩子若干年,结论是抵制诱惑不吃糖的孩子发展得更好。个中原因想必大家都清楚。

  我們身处网络社会,浮躁是一种社会毛病,也是阻止你进步的绊脚石。如何在这样与国际接轨的环境里,带着宁静的心态面对各种诱惑,是我们每个人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到了国外,每年的假期达到一半左右,有人会利用时间,也有人会无端地浪费抛洒自己宝贵的生命时光。

  我们如今的国际教育环境正好是对每个人的考验。你能经受考验吗?

  摘自《神州》2014年第1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