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辩证法的起源:苏格拉底“产婆式”问答法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生代 热度: 14120
孙翔宇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辩证法”一词源于古希腊, 它的原意是谈话对话,后指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讨论,在这一基础上发展成为通过合乎逻辑的论证来寻求真理的科学。辩证法的实质, 就是在对话中揭露和克服对方议论中的矛盾以取胜,是从概念上把握存在者的艺术。具有这样意义的辩证法始于苏格拉底的“产婆式”问答法,也称“精神助产术”。

一、“产婆式”问答法的内容

苏格拉底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他聚徒讲学前后长达二十多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独辟蹊径,首创了“产婆式”的问答式教学方式。他走遍于雅典城的大衔小巷, 与任何愿意和他请教的人讨论各种政治、哲学和伦理问题。这种“产婆式”式的问答法往往是由他先以无知的样子开始发问,当被问者的答案不完整或不正确时,他亦不立即纠正,而是顺其思路引出新的问题,使其答案越来越趋向荒谬。最终使被问者认识到自己的知识肤浅和无知, 进而从苏格拉底的启迪中得出完善的结论。

  苏格拉底的“产婆式”问答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讽刺,通过谈话和辩论,揭露对方的矛盾,迫使对方陷入窘态或是迫使其对方放弃原来所肯定的观点。

  2.诱导,也就是通过发问,让对方回答,从而一步一步地使对方懂得某种道理,获得某种知识。苏格拉底认为,学习就是回忆,人生而有知,他不是教人们认识,而是通过发问使人们回忆起头脑原先已具有的知识。

  3.归纳,就是从许多具体事物寻求"共同定义",从个别中寻求一般,从现象中考察本质,是西方理念论的先驱。

  4.定义,即就是对找到的真理加以表述。在苏格拉底这里从无知开始,经过运用讽刺、诱导、归纳,最后归纳出定义。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环环相扣、密切相关的 ,它们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过程体。苏格拉底所以采用此种方法是与苏格拉底唯心主义的认识论紧密相关的, 他认为理智原有于人的心灵内, 可是人的头脑中往往充斥许多模糊的、杂乱的概念, 如果碰到问题, 不经周密的思考而轻易作答, 其答案中必定存在片面或差错的东西。苏格拉底认为,他的这种做法与其母为他人接生孩子相类似, 不过他是为别人接生知识,故称之为“产婆式”问答法

二、“产婆式”问答法的逻辑性特点

苏格拉底的学生、史学家克塞诺封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苏格拉底也把自己的推理方法叫做辩证法"。克塞诺封认为,苏格拉底所说的辩证法是人们聚集在一起讨论问题所运用的一种方法,即按照讨论对象的属种加以辩析的方法。苏格拉底认为,每个人都应掌握这门艺术,学会它才能成为一个讨论见解最深刻的人,能够指导别人的人、能干的人。据色诺芬说,苏格拉底是经常使用“辩证法”的实践家和践行者,他也是第一个在哲学讨论中使用“辩证法”这一术语的人。这些记载表明,辩证思想的提出与人们的论辩有关,更体现在苏格拉底的“产婆式”问答法中。

  1.在对话和论辩中注重合乎基本逻辑规律的推理和论证。苏格拉底在对话中总是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确定的意义,每一概念和判断必须与它自身保持同一性。苏格拉底还在论辩中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反对的判断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这就是A不是非A的不矛盾律。如果推出自相矛盾的判断,则表明思维过程是错的。与此相关,苏格拉底还表达了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为假,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不能有"两不可"的错误。揭露对方论述中的逻辑错误,否定对方论题以探求普遍性定义是苏格拉底经常使用的方法。

  2.在对话和论辩中注重从逻辑思想方面研究概念定义。苏格拉底认为定义是寻求知识和真理的基本工具,而只是不同于日常经验或意见,应能说明事物的本质或原因。所以,概念定义要具有三种功能:一是判别功能,即人们可以根据具体事物或行为是否具有定义所揭示的本性来判断它属于某一类事物或行为 二是揭示因果性的功能,即概念具有揭示因果性的作用,才成为人们探求知识的根本手段 三是认识功能,即通过概念定义可以认识普遍真理,推断出新的普遍性知识。这三种功能,决定了苏格拉底寻求的定义不是词语定义,而是探求一类事物的共同本性或本质,不是一般事物的某些共同的偶然性,定义所揭示的普遍本质同这类事物的存在有因果关系。

  3.在对话和论辩中揭露智者诡辩术的种种逻辑错误。智者的修辞学和论辩术对于训练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起过积极作用。但由于它不是去解释客观对象的本质和矛盾、追求真理,这就使他们的论辩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其思维形式也缺乏严格的逻辑规范。后来的一些智者将这种倾向推向极端,将论辩术变成一种任意玩弄概念游戏的诡辩术。而苏格拉底则将对话和论辩看做人懂得自己无知,自觉追求真理,达到灵魂至善的方法。这种方法始终坚持理性原则,是在思维的矛盾运动中寻求确定知识的辩证法。在他看来,诡辩不合乎逻辑,不是真正的辩证法。辩证法同正确的逻辑思维形式是一致的,它要求在思维的形式结构方面遵循严格的逻辑规范,才能保证在论证的思维运动中消除片面的错误的论题,使人从不知到知,从片面到全面,从现象深入到事物本质。为此,形式逻辑成为苏格拉底运用辩证法去探求真理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三、“产婆式”问答法的深远意义

具有以上性质和特点的辩证法, 苏格拉底称之为 “精神助产术”,其意蕴引人深思。

  1.它体现着与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联系, 寻求一种真实开放的精神境界。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对话”、论辩来解释对方思维和语言表达中的矛盾,促使对话双方主动放弃个别的、似是而非的观念,以寻求普遍、必然性的真理。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就是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方式, 他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话来寻求真理,唤起人们自觉的道德良知, 养成道德人格,进而追求道德的至善。这种以寻求至善目标的辩证法, 始终围绕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生命, 人应当追求什么样的生活这样一些问题展开。他通过对话、 论辩去揭露有关善与不善的种种流俗观念的矛盾和弊端 , 努力寻求诸如“美德”、“公正”、“勇气”、“节制”、“虔诚”等普遍定义, 因为这些定义代表着生命的永恒价值, 把握了这些定义, 不懈地去追求这些永恒的价值, 人的生命也将不受偶然性和表象性事物的束缚而趋于永恒。在这里, 原初意义的辩证法就蕴含着生命境界, 有着人的生存论的冲动和意向。

  2.它不是对现存一切的辩护,而是蕴含着对现存事物和已有观念的批判和否定精神。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社会从鼎盛走向衰落的时期,一些所谓对自然哲学有研究的、“最有智慧” 的人,对于人本身的真善美则无知;盛行一时的智者思潮在蜕变, 以相对主义的感觉论看待人, 人成了飘忽不定的形象,导致种种似是而非的见解和混乱的道德观念充斥于整个社会。他借助德尔菲神庙上的铭句“认识你自己”来主张“首先研究人自身 ,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 。因此,当德尔菲神庙祭司传下神谕说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时, 他不是沾沾自喜,而是在与所谓的智慧之人对话交谈中去验证这一神谕 ,后来“他发现那些名气最大的人恰恰最愚蠢”,而自己之所以被神谕为最有智慧者恰恰在于“自知自己无知”。以此深刻思想去唤醒人们对自己的智慧进行反思。反思的手段就是辩证法,也就是与各种“有智慧的人”对话、论辩,在对话和论辩中使对手陷入自相矛盾,使他们视为天经地义的信念变得不再可靠, 认为理所当然的道德信念发生动摇,在看似完美无缺的事物中发现它的缺憾的一面,如此等等这里,辩证法不是为现存的一切辩护,不是提供某种现成知识的方法,而是一种怀疑、批判和否定性的活动,代表着人类思想的反思和超越维度的特质, 已经鲜活地彰显出来了。

  3.它植根于实体本体论基础, 以一种异在的形式表现着生存论的意向。按照苏格拉底的理解,善是一种美德,美德对人是有益的,但只有理性、知识才能帮助人懂得善恶,辨别益害。所以“美德就是知识”,“善”同时就是“真”,哲学的任务是“求善”与“求真”的统一。美德就是知识, 而知识就是对善的概念的认识;但是具体的、相对的善并不是真正的善, 只有一般的绝对的善,才是真正的善,对于这种至善的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才是真正的知识。这里的“至善”概念具有本体论意义, 它凌驾于人的生命之上, 构成了全体生命追求的目的。对于至善的追求、形成真理性知识的过程,就是他所谓的 “精神助产术”,这里,辩证法内在的生存论冲动和意向是以异在的实体论和知识论的形式表露出来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