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城市低收入阶层的生存状态及贫困的演变趋势已成为社会震荡和矛盾激化的土壤。
1.2 研究意义
1.2.1 实际应用价值
近五年,在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的大前提下,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突出的问题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问题。低收入群体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妥善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帮助这部分人尽快走上温饱小康社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1.2.2 现实指导意义
低收入群体作为广东省低收入群体的一部分,解决增城区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问题有助于缓解广东省就业形势,对增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为建设“经济强省”和“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数据
1.3.1 研究对象
根据往年政府下达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报告中,对派潭镇、正果镇、小楼镇、中新镇福和片区进行走访,对走访地区的现有居民进行一个调查问卷的调研,同时重点调查政府记录下的贫困户。
第2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为解决低收入群体收入现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高收入,让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党的十七大强调,再分配要注重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调节过高收入。2.1 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现状
低收入是一个相对概念,低收入是指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低于社会普遍收入水平(平均收入或者中位收入)的状况。无论-个国家或地区如何的富裕,总有一部分人处于收入相对较低的状态。
(一)低收入标准地域差距大
就我国国情看,国内的绝大多数地区采取由各地民政部门负责划定最低生活保障线,在过去的30年间,我国成为世界上收入分配差距,居前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快推进经济增长速度和提高综合国力,我国采取了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梯度推移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央对东部地区给予许多优惠的倾斜政策,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猛,中、西部地区相对缓慢。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的差异扩大,直接导致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
(二)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幅度低
在城镇中,低收入群体平均收入不高、消费水平和消费档次普遍较低、生活质量差,从业人员中大多数是非正规就业人员,低收入家庭很容易入不敷出,常需要向亲朋好友借贷来维持正常生活。
(三)低收入群体收入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低于社会普遍收入水平的低收入群体,由于个人和家庭因素,病、残及意外灾害导致个人生存和劳动能力障碍、过高负担系数,或是具有劳动能力、但在投资和就业竞争中居于劣势只能获得较低报酬的社会成员。
(四)低收入群体恩格尔系数大
如果一个家庭收入越少,那么在这个家庭总收入中(或者家庭的总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来购买食品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五)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支出低
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可以通过直接的财政转移支付,即第二次分配,由国家财政出资供养贫困人口,被称为社会救助。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低收入群体的保护,在经济改革的同时,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但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投入不足,管理和执行过程存在不少问题,出现了低保范围偏窄,贫困线定的偏低等状况,导致救助不力,扶持不到位。
2.2 低收入群体收入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
(一)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政策制定依据不足
国家在制定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政策时,虽考虑到了这部分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尽可能的为其提供政策和财政的帮助,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的,上涨,部分低收入群体每月获得的收入仍无法满足其基本需要。
(二)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政策制定标准缺乏可行性
在政策规划中必须充分估计各种因素对政策实施的影响,注重可行性的分析,尽量使政策规划建立在可行性的基础上,如果是无视现实条件与可行性,再好的政策也无法实施。
第3章 调查结果分析
3.1 当前城市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状态贫困是一种经济、文化落后的表现,城市低收入人群处于一个贫困状态,在社会层级结构中属于社会下层。在一个低收入的家庭里,贫困往往表现为父代自身难以摆脱贫困,那么子代实现脱贫,需要付出的比收入中等的家庭多得多,需要面临的艰难险阻、社会问题也会较多。萧灼基说过:对低收入人群体要保障而不是救济。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劳动力后备军的存在是任何经济体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根据小组的调查,结合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城市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状态主要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家庭负担重
(二)经济收入低且增速慢
(三)基本社会保障无法满足需求
(四)就业选择少
(五)医疗成为家庭负担
(六)买房困难
3.2 城市低收入阶层的演变趋势
在近十几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增城全体收入水平有所上升。地铁的开通更是让增城进一步发展。在经过调查中发展,低收入群体的问题有所变化,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有所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发展趋势关键在于收入问题,因此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失业保障制度,增加就业机会是关键点。
(一)广州增城区城乡收入差距及变化
1.以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费收入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名义比率来衡量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演变趋势。在改革初期,由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是相当大的,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费收入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比率高达2.37。
2.以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名义比率来衡量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演变趋势。
(二)广州增城区低收入群体就业发展趋势
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质量不仅是现阶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一是根据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特殊性制定长远的教育规划,建立和完善教育帮扶体系,全面提高低收入群体成员的整体素质, 避免贫困的代际传递。二是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公益性岗位设置扩大就业的机会和空间。三是加大对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的扶持力度, 进一步探索建立把社保补贴与税费减免、信贷优恵等相结合的政策体系,把鼓励支持企业聘用低收入群体的机制规范化、常态化。在政府的关注支持下,低收入者的收入问题慢慢逐渐在被解决。
(三)广州增城区低收入群体的安全保障发展趋势
在以往的生活中,低收入者往往是有吃的就行,有房子遮风挡雨就行。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安全感。对此政府健全了保障体系,一是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将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中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纳入保障范围,及时做好低保标准的跟进调整,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二是全面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积极采取多种专项救助制度,做到兜底线、救急难,填补社会救助体系“缺项”。三是继装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使城镇失业人员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屋有所住、失业后生活有保障。四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改善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五是整合各部门、各单位的帮扶资金和项目,建立目标一致、政策协调、相互沟通、协同运作的高效率的社会保障机制。在这方面,增城区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大大得到了提高。
总而言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低收入群体的努力下,低收入群体将慢慢缩减,朝中层阶级靠拢,虽然可能是触及中层阶级收入的边缘,但是也摆脱了低收入的圈子。
第4章解决对策的提出
(一)加强统计监测,做到精准扶贫加强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统计监测工作,做好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统计监测工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通过基层统计,摸清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受保障状况,尽量做到减少遗漏和失误,并建立贫困家庭档案 (2)要在普查的基础上,对贫困家庭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跟踪其家庭情况 (3)加强低保政策宣传,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低保政策落实的监督,切实维护低保人员的权益,坚决抵制不法人员冒充低收入群体,分割本就不充裕的低保金。通过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以便对症下药,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
(二)提高低保制度,确保生活水平
我国对低收入群体的关注从未降低过,一直向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在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低保面不断扩大,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但当前低保标准依旧偏低,低收入家庭在领取低保金后,依然处于家庭经济相当拮据的状况,甚至无法负担难以预期的重病医疗费用和家庭子女的教育费用等突发性事件。
(三)完善医疗救助系统,建立普惠医疗
“看病难,看病贵”是低收入群体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因此在现有的城乡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基础上,为低收入群体制定独立的、针对性的制度,扩大政府医疗救助投入力度,完善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救助保障系统,建立有益于低收入群体的普惠医疗是势在必行的。另外医疗保障制度报销规则的设计应该更多考虑公平,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消费需求,减轻他们的医疗负担。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立足于本国本地区的低收入群体状况和医疗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借鉴其他情况相似的国家出台的政策措施也不失为是一种可行之法。
(四)推动政企合作,促进积极就业
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经济危机使美国一度陷入金融崩溃。因此政府应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增强其对市场投资者的吸引力,促进和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努力提高就业容量。同时,为了激励企业参与低收人地区的投资,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建设、税收和财政政策等手段,增加对企业的激励和支持。对于旨在以低收人群体市场为平台实现对高端市场的渗透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企业来说,政府的支持尤其重要。另一方面,企业应该深人研究政府政策,在政府调控下开展涉农业务,这对于获得政策支持是非常有帮助的。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