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但人与自然关系在恶化。恩格斯很早就警告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着报复。”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多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论断,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纳入到国家发展的“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格局。初中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关键期,语文教学更是培养学生生态美育意识的重要抓手。
一、加强生态美育的意义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正在扣思想意识的“第一粒扣子”,他们在接触外部世界时,正在批判地接收自己认为正确的认知。但由于他们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生活条件优裕,普遍没有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对生活与社会的感恩。我们通过生态美育教育,既可以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也对学生构建生态审美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二、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生态美育的现状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应用的教材,无论是部编版,还是苏教版,或者鲁教版,均有大量篇幅涉及生态文学作品。本文所指生态文学作品并非狭义的以生态价值及反思的专门作品,而是指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所有涉及人与自然、自然美景等相关内容的作品。单就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而言,一共有96篇文章或诗歌合编,其中涉及到生态文学意识的作品共近50篇。中学语文生态美育融合生态教育与美育、语文美育的特点,主要发掘生态文本的美育价值,倡导课堂上以境育情的情感教学,中学语文生态美育还调动一切美的因素提升学生语文和生态素养,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谐性。
(一)教师积极开展生态美育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的背景下,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到生态美育的开展中,同时呈现出注重情感教育和凸显人文关怀的教学倾向。这与语文学科教学发展的方向基本一致。很多老师侧重于从文本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接受生态美育教育,并能从作品的人文内涵和创作意图等角度出发开展教学。但对故事情节和人物鉴赏的教学力度相对较弱。而且教师在教学中能注重从追求生态和谐、构建正确生态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教学难点,比如学生对这类文学作品的内涵理解较为艰涩,对整体生态观的把握也不成熟。
(二)学生生态美育教学效果不理想
就现阶段而言,虽然教学文本蕴含了生态情感与价值体验、生态智慧,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对生态美育课堂的参与度不高,兴趣不浓厚。学生在教学中也往往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多地侧重于语文知识的积累与掌握,忽视了文本的意境及内涵。而且在阅读和作文评价体系中,老师和学生也经常忽略了生态意识的有意增加,更侧重于表现手法和文本。
(三)教育系统对生态美育重视不够
虽然社会各界已逐步意识到生态美育的重要价值,但是现在的教育体制还有很多弊端,导致教育系统对生态美育重视不够,生态美育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学生在教学生活中虽然被引领要有生态意识,要欣赏生态美,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就不能很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正价值 社会各界在宣传领域做了很多工作,但很多学生和百姓的意识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这也导致了生态美育课堂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学校为了自身名气,侧重于考试考点,而忽略了应该有的教学点,也是很大的问题。
三、提升学生生态美育意识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情感教学的策划实施。“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能激发和促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态美育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做到深刻领会教学文本中的生态美育理念,认识到大自然的真善美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价值,激发出自身的情感,并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传递给学生,同时通过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等日常交流方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信其言,实现语文情感教学的展开、生成与交融。
(二)提升教师生态美育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这是对全国教师的殷切期盼。教师是生态美育的主要执行者,首先要做到自身具备扎实的生态知识素养和文本教学素养,体现出自身的生态意识,才能做到身教胜于言教。首先要具备扎实的生态知识,才能在教学中举一反三 其次要学会多角度解读教学文本,在传达生态文明理念的同时,注重人文性和语文工具性,做到统筹兼顾。这既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和整个教育系统的共同参与,通过培训、体验式教学等方式提升教师生态审美素养。
(三)激发学生生态美育的内生动力
生态美育的教学成果体现在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接受,更体现在生活中对生态知识的认可与遵守。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尝试在大自然中开设课堂,体验大自然。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而言,则可以通过视频等现代教学技术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目的,从而使学生对生态美育产生兴趣,进而自觉践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