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是一类特殊而敏感的群体,他将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学作为法治观教育的前沿阵营,必须要把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学生因为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的抵抗性很差,容易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当受到一些诱惑而被骗或者被侵权之后,很难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意识亟待增强.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也能很好的促进社会治安的稳定,减少青少年大学生犯罪率,保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下去,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业也有充分的保障.
一、不能忽视的教育失范 :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
对大学生犯罪案例进行分析发现 ,虽然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因素偏向多元化 ,但法律意识淡薄,无疑是导致大学生走向犯罪的主凶 .这些大学生大多法律知识匮乏 ,不了解法律或认为法律的有关规定可以有 "弹性 "而不惜以身试法【1】.由于大学生在法律认知上存在严重不足 ,对于法律本质的理解尚且处于启蒙状态 ,有较为模糊的义务性的法律意识,但缺少具有保护自己的权利意识【2】.不少大学生还存在情大于法的错误观念,认为法律在某些方面过于严苛,不够温情.或者大学生根据身边案例引发思考,一方面对于我国的法制建设非常关心 ,认可法律的社会价值体系 另一方面又对我国的现行法制表示出很大的不信任和怀疑.贪污腐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践踏法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在客观上减少了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3】.
另外心理素质的培养缺失和较差的家庭成长环境,导致青少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出现,也让大学生在面对法律问题的时候手足无措,缺乏面对的方法与勇气.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曾经轰动一时,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李玫瑾教授曾经在法律讲座中,引用此案例来说明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刘海洋是典型的高分低能学生的代表,家庭教育的缺失让他的感情机制发展受挫,一个感情机制有问题的人,法律意识的灌输是毫无意义的.在他看来把硫酸泼在动物园狗熊的身上不存在什么法律问题,重要的问题是狗熊被泼硫酸之后的特殊反应能让他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体会,归根结底是一件青少年心理疾病导致的犯罪事件.
二、对大学生进行法治理念教育,增强意识,依法治校与形式创新相结合
大学生首先应该是个好公民,其次才可以被称作一个好学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大批的懂法守法的高层次知识型能力型的人才,因而大学的法律教育与知识文化的教育同等重要.1、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懂得法律的惩罚机制与后果.
首先要从大学生本身出发,从内心强化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知识的学习,进行由内而外的教育.高校进行的法治教育,不仅仅在于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 ,根本目的是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与法律意识.让自己产生自我保护的意识,要把知识教育与法治观念的培养很好的结合起来 ,思想品德修养德教育也应该与法治观念的培养相结合.对大学生进行法治理念教育,必须营造依法治校的校园环境,加强制度环境建设.要健全民主参与制度,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发展和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中来.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制定要让学生也参与进来参照法律,理论联系实际,采纳学生的建议,培养学生权利和责任意识.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2、对大学生进行法治理念教育,必须营造法治教育校园环境与良好的家庭氛围.
第一,要重视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校园法治环境,可以很好地让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伴随其学业成长.学校应响应号召坚持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治校相结合,按照法治社会的要求 ,规范办学和管理行为.学校在教育学生方面担有极其重要的责任与义务,但社会、家庭的教育和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全社会都应该高度关注,充分发挥各种引导作用 ,加强学校 、家庭 、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衔接 ,形成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凝聚力来完善法治教育内容【4】.
第二,要知识教学与法制案例结合,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等,从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手,让大学生有一个非常好的学法参与环境.在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方面创新改进,在法治教育活动创新上下功夫.多进行线下实操,多接触与分析真实案例,使大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培养良好的法治理念.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不能仅通过课堂上法律规范的简单讲解,或法
律理论的教育而形成,要让学生更多地学会解决周围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大学应当理论联系实际,主动发现学生潜在的涉法问题,帮助其澄清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等问题上存在的各种模糊认识,运用学校的相关法律资源-诸如法律援助机构、结合心理咨询、教学资源、法律信箱等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着手解决大学生各类法律心理问题和实际涉法问题,从而提高其应对法律问题的能力.通过鼓励其积极参与并自觉增强法律意识,摒弃"法律过于严苛"、"钻法律的空子" 、"足够聪明可逃避法律"、"人情大于法" 、"权比法大"、"法不责众"及"不知者无罪"等错误观念,树立符合和谐社会需要的现代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强化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与法律意识【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