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小学相似,其注重的是把知识讲解给幼儿,让幼儿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削弱了幼儿的动手探索能力,忽视了幼儿身心的发展.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不同过程有着不同的特点,受到的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就违背了该特点,对幼儿今后的成长造成了较大的负面作用【1】.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小学化
小学的教学方式与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讲,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是教学玩结合的教学方式,利用游戏来提升幼儿的认知,幼儿需要通过教师的帮助来进行学习、游戏.但是现在很多幼儿园教学的氛围却非常严肃,失去了幼儿园应有的活跃性与娱乐性,就像是小学课堂一样,从而对幼儿的兴趣与学习产生了负面作用,使得幼儿的启蒙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二)教育难度小学化
学前教育作为幼儿第一次接受的教育,大多数难度都很低,一般为最简单的认识拼音、认识简单汉字、学习最简单的计算等,幼儿只需要了解100个经常会使用到的汉字即可.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难度却逐步提升,幼儿不但要掌握300个常用的汉字,还需要掌握基础的计算方法,例如100之内的运算,从而给幼儿的成长添加了较多的负担.(三)课程长度小学化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研究,一般幼儿的注意力只能够持续10至15分钟.所以,幼儿课堂一般少于30分钟,而小学课堂的教学一般为40分钟.但是很多幼儿园的课时却逐步增长,有的甚至达到了40分钟,幼儿本来就难以集中注意力,因此极大的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措施
(一)强化对幼儿教师的管理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才是教育实施的主体.因此,需要强化对幼儿教师的管理,逐步优化教学制度.幼儿园需要对幼儿教育的难度、方法、内容等进行严格的要求,让教师有据可循,从而保证教学的规范实施【2】.为了激发出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幼儿园还需要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有效的评价教师的工作开展,如果教学难度不适应幼儿的发展,难度较大,就需要令其改正.(二)转变家长错误的思想
根据资料显示,使得幼儿教育变得小学化的根本原因是家长对幼儿教育过于急切的心理造成的.很多家长错误的认为尽早地学习小学知识能够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种错误的思想对幼儿的教育产生了揠苗助长的作用.对于该种问题,教师就需要科学的予以引导,纠正家长的错误思想.利用多样化的亲子教育内容,强化家园交流,把科学、正确的教育思想逐步传递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到教学量过多、教学内容太难,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会对幼儿的长远发展造成负面作用.除此之外,也要让家长了解到智力培养的重要作用,了解幼儿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的过程,从而提升幼儿教育的效果.(三)合理设置教学课时
要科学的设定教育课时,让其保持在25至30分钟,因为幼儿较难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充分思考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例如在幼儿的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时间设定为不超过30为宜.(四)增强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按照最新的教学要求,需要幼儿在学习中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关键内容,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幼儿教育的飞速发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在强化自身的知识、技能的学习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修养,按照幼儿的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使用针对性的方式,提升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3】.(五)创新游戏活动,提升幼儿参与意识
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该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方式与教育思想就显得十分重要.幼儿由于没有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缺乏认知能力、身心发展还没有成熟,因此通过游戏教育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多样化的游戏内容能够激发出幼儿的潜力,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并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三、讨论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与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背道而驰,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发展与健康成长.所以,教师需要正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小学化"问题,还幼儿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