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淮扬地区水灾的频繁发生,对淮扬地区的社会经济、社会秩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水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引起物价上涨。水灾发生后,淮扬地区农民经常颗粒无收,恢复农业生产也需一定的时间。灾民多,粮食少,供不应求造成物价上涨。如,1916年,“下河六县均遭水患,米价昂贵,民食为艰。”【1】又如,1921年,“棉花市价暴涨,棉花一项今庚底货已空。棉区叠遭飓风、霪雨,收成大为减色,稍可积蓄者,无不居奇货。日来市价飞涨,皮花每石售价四十五元,子花缺货无市。”【2】
水灾发生后,淮扬地区的粮食价格都以不同程度上涨,一部分是因为水灾导致农作物供应减少。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一些商人囤积居奇,粮食供应的减少,造成市场混乱,物价上涨,影响民国时期淮扬地区的经济发展。
2.导致淮扬地区的人口变动
水灾一旦发生,轻者,背井离乡,四处就食 重者,毙尸横流。人口是淮扬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民国时期淮扬水灾造成人口大量流失。对于淮扬地区经济发展来说,无疑丧失了动力。但是把研究淮扬地区人口的时间延长,我们发现民国时期淮扬人口总体上处于增长趋势,如表五民国阜宁县人口情况。“民国三年,阜宁人口为803521民国十二年阜宁人口为800405民国十七年,阜宁人口为985101民国十九年,阜宁人口为992193。”【3】(p.55)
从民国三年到民国十九年,阜宁县人口数量总体上呈上升状态。由此可知,人口的流动,是对水灾作出的暂时性应对。水灾引起一定数量的人口死亡,造成大量人口从淮扬地区向其他地方迁移。淮扬人民通过提高出生率,增加农业劳动力,降低水灾冲击农业生产的风险。人口增加后,为谋温饱,增加粮食产量,淮扬人民开垦荒地、围湖造田。其过程必然会破坏植被和水道,增加水灾隐患,使得淮扬水灾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民国淮扬地区的水灾对人口的影响,不管是暂时性的减少,还是长期性的增加,都加大了对该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压力。
3.阻碍交通
淮扬位于我国南北交通的中间地段,水陆交通便利。水灾发生后,长江、淮河、运河并涨,影响淮扬交通。如,1916年,淮扬雨水不止,导致河湖并涨,水势奔腾。“江北运河至清江至邵伯一带绵长三百余里,水已平堤,岌岌可危。兼以清镇长班各不轮,行使不绝,输浪鼓荡,尤属危险……请镇江关税务司示论华洋各小轮公司于六号起一律暂行使,以保堤岸。”【4】又如,1931年,“7月24日,扬州霪雨为灾,城内街市全成泽国,汽车交通全停。8月3日,运河水势日涨,下游溢甚。韶关、三河闸以涨至2丈2尺6寸,车逻归海大坝以开。西南各乡田禾相连,行人均撑舟代步。”【5】(p.60)
(二)水灾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1.引起开坝纠纷
淮扬地区水灾频繁,运河一堤人民关于开坝、保坝一事,经常发生纠纷。车逻坝上游高邮、宝应等地 ,遇到运河水大涨之年,主张开坝放水。兴化、东台一带为车逻坝下游,一开坝,上游来水大,里下河地势低洼,水流难洩,里下河经常遭受水灾侵扰,故主张保坝,“常常把负责运河的大员,弄成左右做人难,无所适从。”【6】如,1916年,江北运河一带水势日涨,“江北运河水势以拍岸,平堤加以风浪震荡冲刷,大有溃决之虞。现经淮扬道尹左秋周、扬属运河堤工总局马俊卿二军督率运河各防汛弁兵暨游缉队,修守兵役等,分驻高邮车逻各坝,加意防护,昼夜不修。然若再大雨,坝身难保,故拟先行启放一坝以资宣洩。”【7】兴化农会却电请省长关坝,“下河车逻坝启,田禾淹(),室庐可危,马本办本无胆识,徒以殷浩虚名,肆胜口说,恐其临时()()(),将轻启五里坝,急()卸责,不愿意万民生命,恳求省长用左文()严督河员成例,饬令马士杰力保五里坝,非得省令不得启放。庶兴民余生不致断送,工程总局之手临禀哀愤,迫切上闭。”【8】1931年,江苏省大水,江北水灾尤重。高邮、泰县、兴化、东台领袖协商开坝。当时江苏省省政府决定,水位升至规定的标准就开坝。但是,双方争执不断,“是晚水位复升至一丈七尺六寸,水利局视情势紧迫,乃决定于翌日(卅日)开坝,届时即派员前往执行。然下游农民聚众千余,威胁哀求强占坝身,无法工作。”【9】由于保坝、开坝之争耽误了政府开坝时间,高邮披灾惨重。
2.盛行抢米风潮
水灾发生后,淮扬地区农作物受灾严重,加上米价上涨,贫民饥饿难耐,抢米风潮盛行。如,1921年,“下河高、宝、盐、兴各县,低荡田亩为水淹没,灾情奇重。加以连日暴雨,米价飞腾,秈米每石已售至十九千文。一般平民难谋一饱。闻日前宝应东乡王家庄小荡等处,已多有贫民聚众向各米行抢米。”【10】又如,1936年,“萧山龛山镇于二十三日上午,突来大批江北难民,肩挑长担,共一百余人,一批往外沙而去,一批往坎山塘上停歇。嗣该难民等向塘上周和计米号索炸,不遂,竟将共殿堂内之百米五石五斗,抢掠一空,扬长而去。”【11】水灾发生后,贫民生活艰难至极,抢米成为灾民走投无路时的无奈之选,反映民国时期水灾激化淮扬地区的社会矛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