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把“友善”列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应该践行友善价值观。同学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最主要对象,同学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内容,因此,大学生首先要对同学践行友善价值观,其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同学
尊重是人际交往黄金法则的核心,《论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这段话体现了尊重的思想。尊重是对他人的尊敬与重视,这缘于每个人的人格平等。尊重他人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没有这一点,一切真正意义上的交往都不可能进行。尊重他人,是友善待人中的重要表现。大学生只有在校园内与同学之间、在社会上与他人之间相互尊重,才能在校园内很好地处理自己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才能在社会上才能获得信任和尊重,拥有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才能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才能更好地凝聚人心,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尊重他人也会使自己拥有超强的人格魅力,使相互尊重的风气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自尊心都较强,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则,不损伤他人的名誉和人格,承认或肯定他人的能力与成绩。否则,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坚持尊重的原则,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讲究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开恶作剧式的玩笑,不乱给同学取绰号,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尽可能满足他人自尊的需,如记住别人的名字和一些私人信息;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二、和气对待同学
和气待人是一种很好的待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是友善待人的重要外在表现,是核心价值观之友善价值观的重要内涵。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成份。同样一句话,用委婉的语气和用粗鲁无礼的语气与他人交流,其效果完全不一样,即使内容和目的相同,其结果也会截然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我们历来崇尚“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和气待人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弟子规》中就有许多关于和气待人的表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是对父母长辈的和气;“兄弟睦,孝在中”是对兄弟的和气;“言语忍,忿自泯”是对社会其他成员的和气【2】。大学生是即将走向社会的群体,在社会或者在工作中,很多工作必须依靠合作才能完成,这需要在工作气氛上和谐一致。倘若人与人之间不能和气待人,情感上互不兼容,气氛紧张,工作是很难出色完成的。和气待人不仅表现在礼貌礼仪方面,还有深层次的要求——在利益面前要谦让。虽说现在的市场经济之风盛行,但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也要保持着传统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节,保持儒家“仁者爱人”的风度,在小枝小节上展现待人和气的修养。
三、宽厚对待同学
宽厚待人是指气量宏大,在待人接物及日常交往中宽容厚道,不刻薄,能容人。宽厚待人是一个人好的品质,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人都是各式各样的,我们对待不同家庭条件,不同性格的同学要一视同仁,用你的包容和豁达来对待别人。要能理解与接受他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如果别人的生活方式、作息时间安排等影响到你的学习,可以适当的、委婉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考虑自我调整。对待他人要宽容,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也不要想着改变别人、控制别人,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地融入到集体中。对待那些和你一点共同爱好都没有的人,你也不要排斥他,因为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因为没有共同语言就一句话都不说,那会使气氛异常尴尬。所以,要努力发现对方的优点,即使没有太多语言上的沟通,见面打个招呼,平时寒暄几句,还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千万不要赌气,从此就与此人不相往来了,这是最愚蠢的做法,百害而无一利,吵架了,甚至打仗了,一定要在两三天之后,大家气消了,主动地与同学沟通,化解矛盾,否则这将成为你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四、关爱帮助同学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要想得到他人的关爱,首先我们要学会付出关爱。只有你关爱了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才会回报你。关爱他人,也是在关爱自己。关爱不是怜悯,更不是同情,而是快乐地以一己之力助他人成长,并让受助人也感到快乐。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们真诚的帮助。助人就是要激发自己的恻隐和同情之心,与他人产生共同的情感意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行为,君子应乐善好施。“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给予与付出的同时,我们的内心也会得到慰藉和快乐。
就大学生而言大学生,同学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伙伴,学业生涯中在一起的时间相对最长,应该和睦相处,彼此关怀,对方有困难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同学情绪低落有心事时,考试受打击状态低迷时,反常出现违纪时,让同学自己先说一说心里的想法,再帮忙分析一下具体的经过和原因,之后引导同学进行反思。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