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2013-2016年国产青春电影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生代 热度: 10165
李玉静 梁君梅 郭晓媛 蒋周敏 钟雨晴 朱伟斌 王亚博 汪舵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一、 2013-2016年国产青春电影的市场现状

从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开始,国内银幕上掀起一股青春热潮,依靠高颜值、怀旧风以及热门小说改编三大“法宝”大行其道。连续三年青春片的投资和创作如日中天。在国产电影市场票房“水涨船高”的大趋势下,崛起的国产青春电影几乎霸占了整个电影大盘的半壁江山。据统计,2013年国产电影票房排行前十位的作品,青春片占了三席,分别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又名《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其中《致青春》以超过7亿的票房位居第二。而在2014年,青春片仍是国内电影市场的消费亮点,不但数量众多,且《后会无期》(6.29亿)、《匆匆那年》(5.78亿)、《小时代3》(5.26亿)的单部票房收入也都超过了5亿。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贺岁档上映的《匆匆那年》,无论是口碑还是单日票房方面,均超过了同时段上映的“国产大片”。国产青春电影的热度仍在持续,2015年上映的《重返20岁》、《左耳》、《何以笙箫默》也都取得了高票房的佳绩。但在国产青春电影投资创作热潮中,同时存在着一些粗制滥造的青春电影,高票房和冷口碑之间的矛盾,成为当下电影文化中一个非常尴尬的存在。在经历了高增长的井喷之后,2016年的国产青春电影无奈露出了裤底。2016年1月至8月全国上映的青春片数量达17部,与15年全年的青春片数量相差无几,但总票房仅13.3亿元,不及15年票房的一半。国产青春电影在“小鲜肉”和粉丝团的推动下不仅没有形成大的舆论话题,而且在票房上退出了一线大片的行列。由此可见,国产青春电影的市场在逐渐缩水,它的发展活力也正在减弱,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国产青春电影的发展已进入没落之年。

二、国产青春电影备受诟病的原因

国产青春电影从高峰一路跌至谷底,究其原因,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从电影本身来看,反复雷同的情节、松散拼贴式的结构、堆砌而成的细节叠加等成为国产青春电影叙事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通病。从《致青春》到《小时代》再到《匆匆那年》,"早恋、堕胎、失恋、车祸"的情节比比皆是,重复雷同,观众早已产生审美疲劳,厌烦透顶,不自觉地生发了"青春病"和"青春癌"的恐惧心理,形成了"青春片就是烂片"既定的刻板印象。与此同时,部分国产青春电影剧本失真、影片内容贫乏、缺乏思想深度、极少反映社会背景及问题。例如《小时代》里展现的极尽奢华的生活,对于大四实习生和白领阶层的表现完全失控,让人无法相信电影的情景和感情,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完全违背叙事逻辑。此外,《小时代》亦透露出一股浓浓的中产阶级趣味,但内容却空洞、浮华。影片中表现出奢靡的生活,刻意营造的造型语言都难掩人物的肤浅与苍白。影片所传达的价值观念与中产阶级品味无疑缺乏思想的深度。然而,浪漫而不张扬、有品位而不高调、消费而不盲目、享乐而懂克制、积极、健康、理性且兼具自我反思能力的中产阶级文化或许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在此类国产青春电影中并未得到展现,所以我们的国产青春电影应该更多的创新,更多地传达和弘扬积极正能量的社会价值观,创作有思想有深度的青春电影,而不是一味地粗制滥造,俗套雷同,以至于人们对于国产青春电影丧失信心,更无期待。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分析,13-16年内国产青春电影的国产青春电影出现一度“高热”的现象,是对我国电影类型中长期缺失青春话语的一种反拨,也是当下新生代怀旧情结的集体潜意识的表现。国产青春电影之所以能够获得广泛关注和广阔发展空间,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迎合了当下新生代观众的生活诉求和情感需要。有需求就有市场,新生代导演和投资人们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在《致青春》收获七亿票房后,纷纷上马,导致国产青春电影流水线般的制作,都想趁着“青春电影狂热”的东风抢先占据市场。然而,他们忽视了人们对国产青春电影需求是受情感偏好所影响的。在资源稀缺性的前提下,当电影市场上的国产青春电影数量过多,供过于求时,人们自然就会对此类电影减少了观影兴趣。加之国产青春电影的叙事模式俗套雷同,题材单一,怀旧意识泛滥且难产生情感共鸣,更导致了人们的审美疲劳,人们自然而然对此类电影丧失了兴趣,对其需求也必然会降低。市场具有自发调节性,当某一产品的需求降低时,市场自然就会减少对其产品的生产数量,所以国产青春电影市场缩水和其衰败是必然的。因此,国产青春电影市场在井喷式爆发后就难再起波澜。正如哲学观点事物是运动和变化的,要想国产青春电影持续长足发展,而非昙花一现,电影制片人们就要不断创新思维,使国产青春电影适应时代观众的需求,不断地改进青春电影模式化、同质化的叙事方式,运用多元化的题材适应大众的需求,更好的促进国产青春电影的发展。

三、国产青春电影发展的对策

从整个国产青春片来看,可以确定的就是有精华的部分,但目前来说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糟粕的地方,若想青春片可以持续发展,个人认为必须在青春片上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就是青春片的诞生,为我国电影事业添上了丰富的一笔,开拓了电影的另一个新的篇章,另外从另一个视角去更贴合观众。但是流行是转瞬即逝的,需要保持青春片的流行,必须保持创新、新颖。电影根本上遵循的仍是“内容为王”的路径。况且任何类型都不可能是常青树,加之青春片创作质量上的徘徊,观众很自然地产生了审美疲劳,这一点从目前的国产青春片的观众接受度就可以证实。故本文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电影标题较为单一,大多数的电影名称都是围绕这爱情。

  这点上例如《致我的少女时代》、《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类似题材,在《致青春》出现之后,这种题材无疑是增加了观众的审美疲劳。而我们更希望可以出现更多类似《中国合伙人》《舞出我人生》等这种题材的电影,从电影的名字上就感觉到励志,而不是看到电影标题给人感觉的只有对青春爱情的惋惜之前。建议可以更多的选取青春路上励志的题材,更好的传播正能量。

  第二,电影的主题内容大多数从青春小说中改编,可现实却差强人意。

  国产青春片中从青春小说中改编的有《何以笙箫默》《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匆匆那年》等,将观众在青春时期看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可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营销手段,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成果,往往都是差强人意,例如《何以笙箫默》这部作品,看过小说的书迷是很喜欢这个故事的,但是整个电影却被改的过于紧凑以及有点远离小说本身。所以希望在未来将青春小说改编成青春电影的导演,可以贴切于原著与现实。

  第三,宣传模式也是相对单一,电影预告大多都以悲伤的氛围去宣传。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宣传的手段普遍都以节目宣传、网络宣传为主,除此之外,预告宣传也是很重要的,回想我所看过的青春片,预告的基调都是以爱情的悲壮为主线,多了之后也是给人审美疲劳。在一部电影的预告宣传上,我们可以定下好几个基调,整部电影肯定不止只有悲伤,也会有喜悦的部分,倘若该电影以悲伤为主,那可以在预告上加上喜悦部分作为辅线,这样给人的感觉是这部电影设及到很多内容,而并不是给人看完预告之后只有“又是一部悲剧的电影”的感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