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之间总能找出各式各样的相似点,有的是三观,有的是审美,即使是酒肉朋友也要口味一致才能一起吃喝。然而,科学家发现,人们对友谊的根基认识得还不够深入,科学研究正在不断发现朋友间的相似点。
对男人们来说,呼朋唤友一起看球是世界杯的正确打开方式之一,往往一场球看下来,小伙伴之间的友谊进一步得到巩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研究发现,朋友在一起看球的時候,大脑会以非常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朋友间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有着相同的起落,时而出现相同的奖励反应高峰,时而又有相同的厌倦警示。比如,大家都会为喜欢球员的一次进球而振臂高呼,也会为其失误感到沮丧。
与陌生人相比,朋友之间在看球时的神经反应模式“神同步”如此明显,研究人员甚至可以单凭任意两个人的大脑扫描就推测出他们关系的亲疏,同步性越高就越可能是好朋友,而这种朋友间神经反应模式的类似性是超越性别与年龄的。
英国社会心理学家罗宾·邓巴认为,朋友群规模和群体大小具有一定关联性,一个人至多会跟150人产生有意义的关系。150个朋友也被称作“邓巴数字”,而能进入这个数字范畴的人都与主体有明显的思维相似性。
社交网络的兴起为研究朋友间的相似性关系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但要区分“评论之交”、“点赞之交”和更深层次的友谊,并不容易。因此研究人员还是从现实的社交圈子入手。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认知学家卡洛琳·帕金森选取了达特茅斯学院的27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调查问卷绘制出了连接程度不同的社交网络:朋友、朋友的朋友、三度朋友等不同的疏密层次。
随后,学生们被邀请参与脑部扫描。在学生观看一系列有长有短的视频片段的同时,一台设备会追踪他们大脑的血液流动情况,这是神经活动的一种衡量方式。通过对学生大脑扫描的分析,帕金森和同事们发现,血液流动的模式与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友谊程度存在高度相关性。
这项研究表明,友谊不只是拥有共同的兴趣或是在社交媒体个人资料中勾选过多少相同的选项,而是与友谊引发的“化学反应”有关,而且这种“化学反应”还能带来“血浓于水”的效果。
研究人员甚至还精确定位人脑中能显示朋友间模式一致性的区域,下前脑负责奖励处理的伏隔核,以及位于大脑顶部和后部的顶上小叶决定大脑如何分配对外部环境的注意力,也负责处理朋友们的“神同步”。朋友之间的彼此相似不只停留在一起欢笑一起哭的表面,还存在于他们的大脑结构中。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