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别忽略那些无用的事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苑·感悟 热度: 12848
古典

  这有什么用?如果我不做一个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四年学习有什么用?

  会不会浪费?能力三核的修炼如此之难,隔行如隔山,如果我好不容易修炼出来能力却不干这个,会不会浪费?

  知识、技能、才干构成了能力三核,这三个部分兼容性各自不同。知识是最没有迁移能力的,即使你读到了医科博士,也不一定会做麻婆豆腐,隔行如隔山,说的是知识的差距。

  但是到了技能层面,事情变得不一样了。大部分的职业由70%的通用技能和30%的专业技能组成。你完全可以把以前学到的技能迁移到新的工作里使用,再加上新学习的技能,就能迅速上手。职业与职业之间并无太大的差距。

  而到了才干层面,职业之间的界限完全被打破。不仅是职业的界限,工作中培养的才干会漫延到你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你不想使用都不行。

  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说,他认真研究了当时的大学开设的课程,发现其中只有两种对于培养管理者最有帮助,短篇小说写作与诗歌鉴赏。诗歌帮助一个学生用感性的、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影响他人;而短篇小说的写作则培养你对于人及人际关系的入微体察。诗歌和领导力、写作和管理,虽然知识和技能有差别,但在才干上高度一致。毛泽东是个好诗人,丘吉尔和希特勒都画画不错。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领域的高手很容易在其他方面也非常优秀,他们先在一个领域走到才干层面,然后带着这些才干与技能鸟瞰新领域的知识,自然是一通百通。

  当你看到了能力的全貌,这个问题就会好回答得多——大学学习不仅让你获得了知识,还有技能和才干——即使你完全不从事这个行业,技能和才干也能迁移出来,运用到其他工作中,同时加速你在新领域的知识学习速度。

  我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从大一开始,我就不喜欢这门学问,也没有获得过高分数。毕业后,我做了半年建筑工程师就彻底脱离了这个行业。但回头看去,我从这门学问中获得不少好处——这门学科带给我理科学生的思考框架,工科学生的实用观——这让我在研究生涯中一方面不会太文艺,能区分科学和忽悠;一方面很注意实用的技术,我宁愿设计一个简单却能使用的模型,也不愿复杂得谁都不明白。

  我大学时代的建筑施工图还处于需要用手绘的时代,需要用2B铅笔画根粗线墙体,然后用2H铅笔在外面一毫米的地方画一根细线代表有抹灰,然后用3B铅笔在里面画一根粗的代表钢筋,最后还要在钢筋和墙体之间点上点加上三角形,代表这里填满混凝土——所有这一切需要在键盘上不超过一个字母的宽度上完成。

  这个过程让我每次恨不得拿起铅笔出门插几个人,有细节控的人光削各种标号的铅笔就能用一小时。我的MBTI老师一直好奇我作为一个ENFP(“伟大的激发者+著名的不靠谱者”),为什么对于细节、字号、颜色、字体有那么多设计要求,她认为这和我的人格不符。我会告诉她这是我在一个格子里面每天改12小时设计图,就因为一个破字号或者线条就重新返工练出来的吗?估计就是在那里我人格分裂了,一个说“我要做伟大的激发者!”,一个说“别瞎想,图又来啦,你还是靠谱点吧”。

  那年我20岁,完全不理解什么叫能力三核。当时的我对于未来全无规划,也不知道练习AutoCAD对于未来到底有什么用,只有一个朴素的信念:只要你认真做事情,总是有用的。

  推而广之,其实何尝有一件事是白费呢?我写诗歌要做文艺青年;写长信和远方的女孩谈恋爱;我和小明、王伯骑单车从长沙到北京,期间困难纠纷无数,算是一次深远的团队组建;很多人夸新精英的战略布局穩健,项目虽然慢但是有一个是一个精品。

  他们不知道,我当年打《星际争霸》是使神族,什么时候防守,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攀科技树,什么时候开分基地,都有规律。

  把当下当道场,把经历炼成才干带走,怎么会浪费?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