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略谈甘南双岔地区阿尼宁日山神祭祀仪式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生代 热度: 14433
仁欠卓玛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成都 610225

  过去的祖先崇拜到现在的祭祀山神的演变属于文化变迁。但从原始社会的信仰到苯教再到印度佛教的传播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山神信仰、山神祭祀文化经历了历史的洗礼。经过了漫长的历史以及文化的演变、变迁至今仍然举行此仪式,山神祭祀仪式仍然被藏区大部分地区所认同以及传承,是因为山神祭祀仪式乃仍然在整个藏区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故此略谈甘南地区山神祭祀仪式颇有意义。

一、田野点介绍

双岔地区位于甘肃省碌曲县东北部,平均海拔3800米,青山绿水、风景优美,被誉为碌曲的“小江南”。此地属于半农半牧区,农牧文化长期的互补、交融,当地的百姓生活过得美美合和。这一地区曾出现过两位甘丹赤巴一位乃第五十三任甘丹赤巴名曰赤钦·坚赞桑盖,另一位尊者叫赤钦·南卡桑布,是第五十五任甘丹赤巴。赤钦·坚赞桑盖后被追认为第一世郎木寺赛赤),赤钦·南卡桑布后被追认为拉卜楞寺第一世萨木察赛赤拉卜楞寺寺主嘉木样大师座下有四大弟子,人称“四大赛赤”,位高权重,萨木察赛赤便是拉卜楞寺四大赛赤之一。]。两位尊者都是通晓显密、德高望重的佛学大师,对当地的政治文化影响颇深。赤钦·坚赞桑盖赴西藏求学,最终荣登甘丹赤巴宝座,晚年返回故里,俗称大师回乡后广做法事,降魔除妖,这一地区的山神、河神等悉数归顺于佛教,将阿尼达日山神()奉为总护法 神。 他膝下有四大内臣和八大外臣,阿尼宁日(就属于八大外臣臣之一。阿尼达日是双岔地区总的护法,此山神的祭祀农牧六个措哇(村落)都要参加。其余的阿尼都座落于各个村对应的大山山顶,且为它们献供的只有各个对应的村庄。本章的主题阿尼宁日山神对应村落是二地村,此村信徒的观念中村落兴衰、人畜兴旺、风调雨顺都跟山神阿尼宁日紧紧相扣在一起。

二、阿尼宁日山神祭祀仪式

神山祭祀由来已久,人们与自然界接触中发现其自然界的神圣性、不可逆转性,从而祭祀万物。有了山神观念以后,神山崇拜在藏族各种信仰中的主要特征就是要按照一定的宗教祭祀仪轨形式和民间的各种民俗的信仰习俗融合,举行各种膜拜、祭祀、祈祷、供养等形式多样的仪式。通过祭“拉则”煨桑烟祭、放龙马的形式,祈求地域神保佑家人及朋友无病无灾、畜业兴旺、心想事成。

(一)山神祭祀仪式过程

双岔地区的传统藏族群众无一例外,他们虔诚信仰佛教,相信世间的六道轮回、因果报应,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果。幼年时便会念诵六字真言,极其敬重高僧大德。比较年老的男女皆是手握佛珠,念诵六字真言,平时走路时都要在路上捡块小石头,放到下一个玛尼堆上,以积德行善。双岔地区虽说属于半农半牧区,但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此地农田广阔,农民们勤劳善良、纯朴。他们会播种各种农作物,过着自给自足的安康生活。传统农民认为庄稼能否有好的收成,主要取决于此地的山神,因而崇拜山神、祭祀山神成为至关重要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仪式。藏区有些地方男女均可参加山神祭祀仪式,可这一地区男人才有资格去祭拜山神。重大的祭祀仪式一般有特定的时间,双岔地区的祭祀山神仪式也不例外,他们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三日和元月十三日(藏历新年)以后举行集体性的山神祭祀仪式。快到祭祀时间的时候,村里的男子们会提前买好“龙马”、经幡,备好祭品,做好彩箭。祭祀当天要爬到山顶,因路途不便坐车或骑摩托车,只能到达山脚下,从山脚到山顶只能背着祭品以及彩箭等慢慢爬上去,所以,每次去祭祀山神的男士们都是凌晨3点多起床,天没亮就背着祭品爬山。一个个陆续到达山顶后,村里比较年长且具有威信的老者带领大伙儿先挂好经幡,之后一起煨桑、献供,插彩箭,念祈语,转山神,放龙马,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万事如意。

  除了特定的集体山神祭祀以外,当然也有个体的山神祭祀仪式。前提条件是祭祀者自家有重要的事儿比如自家的孩子要参加考试、比赛以及外出做商业等情况下,个体为了使满足目前的利益不定时的去祭祀山神,祈求得到山神的保佑。

(二)祭品与禁忌

1.关于祭品

  藏区每年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宗教仪式。举行这类仪式的目的是为了娱神灵,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希望得到神灵的佑助而获取成功的愿望;人们也想通过宗教仪式禳灾除难,吉祥平安。祭祀山神本是为了实现一系列美好愿望,但如果不懂其祭品性质及禁忌情况而进行祭祀,反而会触碰山神的忌讳,惹怒山神,引来不祥之事。因此懂这方面甚是重要。

  供奉神灵的祭品其性质取决于祭品所供奉的护法神的特征:一位怒相护法神的祭品是由肉、骨做成的朵玛.由胆汁和血液配制的奠酒;脑盖骨做成的鼓和腿骨做成的法号是他的乐器。一个善相护法神的祭品祭品是药物、香甜美味的食品、香烛、丝绢等。以上两种护法神还要象征性地给他们所供奉所持的标志物(或乐器),穿的衣服(或盔甲)以及坐骑等等[ 勒内.内贝斯基.沃杰科维茨 西藏的神灵和鬼怪(M)1993-05-1 第415页 西藏人民出版社]。阿尼宁日山神的祭品里面不能放荤的食物,主要是香甜美味的食品糌粑丸子、炒熟的青稞、大茶等等。但传说阿尼宁日山神前身是个咒师喜欢饮酒,所以祭祀的时候在杯子里除了带甘露以外,会放点酒精类食物。

  2.关于禁忌

  人们认为大多数的护法神是怒相神灵,只有一小部分是以平和和善相出现的护法神。但即使是后一种善相护法神,护法神传记经常提到他们的善恶相定型也是不牢固的,有时会突然地呈现出恶相。因为它们都是世间护法神,没有出离六道轮回,所以很容易被入侵者激怒,并能很快引起疾病和其他灾难。除非以适当的手段使他们息怒,才能免遭其害。

  双岔地区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祭祀山神,膜拜山神,由此形成了很多禁忌阿尼宁日山神位于若兮山和卡瓦夏山交接处,人们都认同阿尼宁日山神在此山中的存在,都禁忌在此神山上挖掘植物;采集药物,砍伐神山上以及神山附近的树木;禁忌在神山上打猎,伤害神山上的兽禽鱼虫;采山石等等。祭祀山神的当天女生同胞是禁止出现在山神居住的山顶,到现在比较年老的妇女还是不太会去山神祭祀的祭台旁边,总是敬而避之。下面举个案例关于触犯山神禁忌的典型例子。

  个案一

  二地村有个妇女名叫妮萨(假名),她的丈夫在她30多岁时,因得绝症不幸去世,她膝下有两儿一女。有一次因家中有重要的事要去祭祀山神,但儿子又太小。母亲就带小儿子(大儿子正在上学不在家)背祭品爬山去祭祀山神,到山顶后妮萨深知妇女不能去煨桑台惹山神激怒。因此让小儿子自己去煨桑台,并且跟儿子讲清楚了怎么放柴火、柏树、祭品、甘露等等。小儿子按母亲说的都弄好了,但因当天蒙蒙细雨、风又大,因此小儿子一直没能起火烧桑。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母亲上去从儿子手里接过火柴起了火。弄完后他们俩就下山了,过几天后二地村连日好几天下暴雨,使人畜难以正常生活,田地里的庄家被暴雨打的甚是严重。

  个案二

  二地村的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年(50多岁)老人,名叫扎西(假名)。他以前是二地村的村长,他为人正直一向都是对所有的人直言不讳,英勇好斗;在村里甚是有名望。前面已有讲述山神周围的森林是一直以来都不许砍伐的,所以山神管辖区的森林长得格外茂盛。扎西先请了寺院僧人在山下做了些法师之后租来两个专门砍伐树木为生计的两个伐本工人,让他们两个去砍树。经过半个月的幸勤劳动两个汉族同胞砍了150多树(这里指的是比较大的专门弄房子的树),扎西给他们两支付了相应的费用。扎西让别人砍伐这些树木不是为了给自家盖房子,而是想高价出售给牧区那边森林稀少的地方。后来扎西果然高价出售了所有的木头,赚了一大笔钱。扎西本来以为因为他之前做了法师也就是跟山神沟通好了,会无碍的。而不幸的是他也不久后逝世,人过世后藏区一般都会去寺院大挂、占卜。占卜者说“因扎西生前严重激怒了山神,所以折寿。现在一定要让他的家人做各种山神祭祀请求山神的原谅等等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显而易见,双岔地区的人们是发自内心地敬仰山神、膜拜山神。人们相信其神圣的力量,同时他们与山神在有形或无形的接触中,经历了一些无意中冒犯山神的事情之后,每个人的观念中就已经形成了其不可冒犯性。因此,在山神祭祀的过程中,“禁忌”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必须要虔诚地信仰山神,不能违背禁忌,否则将会受到山神的惩罚(至少我的访谈对象是这么说的)。

  另外,山神祭祀在时间上是长久性的、不可终止的。自山神信仰萌发到敬仰、祭祀直至形成一种制度化试的体制之后那是不可更改的。犹如你家养着一条狗每天都准时给它提供一日三餐,突然有一天你不想再继续养这狗了不给它提供食物的结果就是狗急的跳墙——反咬一口。山神祭祀也是如此,你一直敬仰山神祭祀于此山神由此你就获得山神的保佑、庇护。因而形成了互惠关系,这种关系需要我们去坚持、维护、持之以恒。如果有一天你不再相信山神的神圣的力量或因为各种事,不再祭祀此山神就很容易激怒山神,要承受来自山神的严厉惩罚。所以山神祭祀是长久的互惠关系。

三、山神祭祀仪式的文化功能

莫妮过卡·威尔逊说过“仪式能够在最深的层次揭示价值之所在……人们在仪式中所表达出来的,是他们最为之感动的东西,而正因为表达是囿于传统和形式的,所以仪式所揭示的实际上是一个 群体的价值。我发现了理解人类社会基本构成的关键所在:对仪式的研究。”以下分析举行此山神祭祀仪式的双重的文化功能。

(一)仪式心理功能

马林诺夫斯基的经典著作《巫术、科学与宗教》其探讨强调信仰对个人的影响——它如何同时满足个人对一个稳定的、可理解的、可强制的世界在认知上与情感上的要求,并如何使之在面对自然偶发性事故时保持内心的安全感。人们祭祀山神、崇拜山神是因为相信山神在时刻关注着自己的生活活动,还坚信当自己遇到了偶发性危险时,内心大喊山神并祈祷山神,不管自己在何方或离山神有多远,山神都能听见你的祈语便会解救你脱离困难和危险。他们因信仰而祭祀山神、膜拜山神。举行祭祀仪式的过程中,他们为心中的执念一再地祈祷,用尽全力把龙马往天空最高处洒,使他们获得内心的“慰藉”。此后不管遇到或去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坚信只要自己尽力去做,山神就会时刻护着自己。通过对山神的祭祀,人们与山神会达成一种神圣的互动,并且能从中获得内心的慰藉。

(二)仪式过程及社会功能

在山神居住山顶举行山神祭祀仪式,当祭品往煨桑台焚烧,把龙马一次又一次地用力往天空洒,大声呼喊山神阿尼宁日时,祭祀者从某种程度上能与山神近距离的接触,能感受到其神秘性。山神祭祀仪式中世俗与神圣的时空转换体现出了维克多.特纳的“结构与反结构”的特征:在山神祭祀仪式前社会、世俗处于原始的“结构状态”,当仪式过程进行时,原有的结构状态开始发生改变,阈限状态得以形成。人们通过对山神的祭祀乞求其神圣力量的赐予,而山神则在仪式中被人们崇拜,得以继续维持其神圣的本真状态。仪式结束后,人们获得了神圣力量并将之用于社会生活,从而更有利于其世俗状态的进行。由此可见,通过对山神的祭祀,当地新的社会结构得以生成,山神的神圣性特征于该地便显得尤为重要。

  双岔地区的二地村的人们每年定时举行山神祭祀仪式,在他们观念里每年的祭祀仪式包括买龙马、经幡以及弄彩箭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与其说是责任不如说是内心的驱使力以及观念中对山神的崇拜、敬仰、神圣使他们不嫌疲劳年复一年地举行此仪式。举行山神祭祀仪式是全村的,是有组织性的宗教行为。神山和山神的祭祀发挥了“维系社会道德准则和加强部落内部动力的凝聚力、向心力”的作用。山神祭祀仪式使各个村落以及个体之间拉了一根强而有力的线,而这跟线披上实在性的外衣就是——信仰及义务。故山神祭祀活动在无形中增强了村落的凝聚力,组织力以及秩序性。生活中敬仰山神,膜拜山神的同时也因惧怕山神权威,因此不敢冒犯其禁忌,故而不能在山神周围乱砍伐,采集植物,挖彩石等。这是家里老者用他们的行动灌输给一代代年轻人的信念,而年轻一代人则潜移默化地尊顺其规则,这些代代相传的传统观念对环保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结语

双岔地区的人们通过祭祀阿尼宁日山神祈求神灵的保佑,为此而年复一年的祭祀山神,神山因这地区的人敬仰、祭祀、崇拜而长久座落于这片土地接受世人的祭品、夙愿。并为此而庇佑双岔地区人们无病无灾,人畜兴旺,风调雨顺,水草丰美等等。这样通过山神祭祀仪式在人与神之间建立了强而有力、普遍的,以及持续长久性的互惠互利关系。这就是说,神灵从祭品的气味中,从煨桑的香气中,从挂经幡以及插彩箭的仪式中获取了供养分,而参与者从祭祀仪式以及他们的社会互动中获得了“养分”。这个神圣的充满希望的仪式有两种结果:一是神灵得到抚慰,二是村落内部组织性、团结一致得到强化。

  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与罗伯逊·史密斯的《闪族宗教讲座》的社会学方法,强调信仰,特别是仪式加强传统的个人之间的社会纽带的方式;它强调群体的社会结构通过对作为基础的社会价值的仪式化或神话符号化得到加强和保持长久的方式。Kula(库拉)现在已不存在了,但马林诺夫斯基在他的名著《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中详细记录了以至于没有被历史的演变所淹没到现在有着无法衡量的价值,所以我们传统的信仰方式以及世俗与神圣之间的纽带——山神祭祀仪式务必需要我们去深描、解析其文化含义和社会功能,并且能持续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