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高级中学 广西平果 531400
在高中起始阶段的高一,这个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很多在初中阶段数学都非常好的学生,满怀信心的来到高中,刚接触到高中数学觉得与初中相比有了很大难度,学生在对难题久攻不下的情况下产生对高中数学的恐惧、焦虑心理,这一现象是初高中衔接普遍会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的发现了解并帮助学生彻底的解决,否则这对于学生接下来的高中数学学习生涯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和负面影响。
1.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探究意义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做了修改,教学课时也做了缩减,与现下所使用的高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难度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与高考大纲的考试标准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在初中加强对高中知识的预习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时提前让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对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有很大帮助,对初中教师将课本内容和综合能力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利,更对学生思考模式和数学能力的养成有利。对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上进行研究讨论,可以使在职业的各位数学教师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可靠地教学工作方向,学生作为教育事业的主要收益者,通过教师客观的引导,在升入高中时能快速的融入高中数学课堂。[1]。2.对初高中数学在衔接问题上的建议
2.1 结合初高中教材知识结构的整体,衔接好教学内容
随着对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响应,中考的考试大纲出现了变化,初中所使用的教材在原基础上对内容上进行了部分删减,而这些删减的部分内容中较多知识点,都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需要提前了解的。这就需要初中教师在平时授课时注意对学生高中知识点的衔接。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将初中数学里的内容与高中相关联的知识串起来讲,用化繁为简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活泼,学习好初中数学的前提下,对高中数学知识也有一个提前的预习,认识到初中数学内容与高中数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哪里,有效的做好初中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现在初中所用的教材在内容上通过删减之后,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易懂,例如在初三数学上册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章节中,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能够独立将方程式转换为一般式,在计算实际问题是能将式子列出,建立出数学模型能够用教材上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估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这样看来,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只做出了简单要求。在求解二次函数时并没有要求用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来求定点,只需要用数学书中所提到的公式进行求解,并对记忆式和推导公式并没有相对应的要求。教材的删减降低了初中数学的学习难度,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在学习数学时变得无从下手。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书本内容的教学以外,对其他必要课外知识也要进行普及,对高中教材内容也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在初中课堂上进行穿插,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为学生升入高中打好基础[2]。2.2 掌握学生的心理,做好心理衔接
在中学阶段,学生处于一生中最好的时期,青春期。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较强的好奇心和年轻的思维能力使的他们学习能力很强。但是这个阶段处于他们的发育阶段,不论是心理和生理都还没有定型,在情绪控制方面的能力还颇为不足,对事物有强烈好奇心,但又会存在一丝的焦虑和不安。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内心想法,但是不会向别人轻易展现出来。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创造力发展的高速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独立思考问题,但是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够成熟。所以看得出,中学阶段的学生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心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独特的性格,却又因为自尊和自信心很强容易受打击变得自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恐惧的心理,教师要注意课堂上言辞的使用,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展开教学,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方针坚持以学生作为教育事业主要收益者。帮助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每次跨越,不论是心理还是学习内容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衔接[3]。2.3 打好初高中衔接的基础
教育系统应该加强对教育制度和教师教学素养的评价,从中发现问题,通过综合分析得到有效衔接措施。从不同方面综合的对教师素养、课堂有效性、教学目标等进行评价。对学生要精细划分,了解不同阶段的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水平,从而对不同阶段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同时将相通的知识点穿插起来讲,在给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对即将要面临的新内容也得到了复习,使得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数学知识能够有效的连接[4]。2.4 着眼于数学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数学主要应用的学习方法是记忆、模仿、练习,但是仅仅掌握这些简单的机械是学习方法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是远远不够的,高中数学的讲究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高中高一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改进,促进学生早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模式。高一教师在新学期的开始就应该将高中数学的特点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进行详细的介绍,帮助指导学生初步制定数学学习计划和培养数学学习习惯,分析自身学习态度并客观的认识自身不足从而端正数学学习态度。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听课、课下联系以及多个环节进行监督指导,并且提出学习要求:(1)作业:在作业上要求做到规范细致,能够自己做到简单的变形和纠错。
(2)听课:在课堂上不光听老师讲,在老师讲课的同时自己应该对问题产生思考,遇到问题积极在本子上演算,积极回答课堂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后及时的巩固克服遗忘,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3)课下练习:在做完教师布置的课下作业后,适当的增加课下的联系,数学题型千变万化,经过不断的联系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同时对数学习题的多加联系有助于提高自身数学解题能力,对考试来说有很大帮助。
(4)总计反思:在课堂上及时的对教师所教授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对于有难度不理解的问题总结在笔记本上,课下及时的请教老师。每次考试后对与自己不会做的错题、难题做好总结,并且及时的纠错,做好总结反思工作。
除了这些学习要求外,教师还可以经过某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开展一些针对性的小测试,让学生在测试中找出自身不足总结经验,及时的发现自身不足就是的弥补,测试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使学生之间产生良性竞争圆满完成当前阶段的学习任务[5]。
结束语:
中学时代是学生培养自身能力和素养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高中阶段如何使学生的基础素养、思维能力、精神世界得到综合稳定的发展,那初高中数学衔接工作的开展就十分重要了。对数学能力和素养的理论和内涵的了解,是能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综合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就要注重初高中数学内容的关联逻辑性和梯度性,更要在新课程改革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在促进初高中数学知识迁移的同时,顺利实现初高中数学的有机衔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