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当遵循情感性、实践性和直观化的教学原则,强调运行丰富的教学方法,在全面增强学生体验性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主要问题
(一)学生兴趣不足
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给学生呈现的知识与内容较为抽象,很多大道理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难以影响学生的心理,无法有效的打动学生,对学生起到的积极影响不足。由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过于枯燥,加上中学生的性格又活泼好动,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兴趣不足,影响教学有效性。还有的教师不能充分的发挥信息媒体技术的作用,不能构建直观化、生动化、全面化的教学情境,因此影响了教学有效性,没有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教学活动,不利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积极有效的传承应用。(二)实践活动较少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积极参社会实践,引导初中生在社会化的氛围下进行自主学习与体悟社会规则的教学活动。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活动较少,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不足。因此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直观性,没能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积极成长的目标。由于教师未能构建课上课下一体化教学环境,学生对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参与不足,不能直观生动的体验道德法治知识的应用价值,没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影响了该课程的实际价值,影响了相关教学活动效率。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基本原则
(一)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优化设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应当切实提高针对性,注重从初中生身心年龄特征出发,运用符合学生接受的模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分析、整理与运用各种学习资源,从而达到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辅助所有学生得到发展的效果。(二)应用信息技术
网络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并且设置有效的问题教学情境,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标。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为学生呈现与课堂教学主题有关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提炼教学的主要内容投放在大屏幕上,还可以在课前制作微课指导学生课下学习,从而发挥道德与法治翻转课堂的教学价值。(三)增加实践比例
现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不能单纯的依靠说理教育,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情感教育方式。只有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强调组织开展丰富的实践性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促进学生更好的体会道德与法治知识,达到牢固树立学生法治意识,引导学生提高警惕意识,真正树立学生的法律底线,达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目标。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联系生活突破难点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在生活化氛围中升华学生道德情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更好的认识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生活化的情境促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观化、情境化和实践化的道德法治教育切入点,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借助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初中生学习生活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活动的难度,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友谊与成长同行》教学中需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化理解朋友的理念,促进学生讨论生活中彰显友谊力量的现象,促进学生理解友谊是平等双向的互动,从而达到降低道德与法治教学难度的目标。(二)互动教学营造氛围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质量,还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开展互动教学,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促进学生主动的发表意见观点,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言行中采用潜移默化的教育指导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观点的时间。能够通过游戏、表演、比赛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没有发言权的教学问题。其次,营造良好的互动课堂氛围,充分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注重在平易近人的氛围中引导学生畅谈人生观与价值观。(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多偏向理论教学,在现代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环境下应当组织开展实践性、参与性、调研性的课堂活动,在统筹安排课上课下活动的基础上促进中学生更好的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达到提高学生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性,在实践中充分思考道德与法治问题的目标。例如,教师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指导的方式,促进学生排演生活中道德法治问题的舞台剧,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参与,吸引学生体验观察,从而实现深入理解知识的目标。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丰富的课下调研活动,围绕着讲诚信、促团结、社会和谐等主题理念促进学生在公交车、超市、以及其它公共场所进行调研,从而达到深入收集社会现象并且有效反思的教学目标。第三,教师还可可以借助互联网促进学生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围绕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达到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道德法治问题目标。这样可以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秩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结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在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氛围的基础上,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组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