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区域活动概念、特点与原则
幼儿园区角活动又被称作是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教育目标以及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为依据有目的创设的多样化的活动环境,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以及能力来投放活动材料,借助自主操作以及摆弄等形式来完成自主性学习,从而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幼儿园区域活动有自主性、教育性和实践性三大特点,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创设符合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确保区域活动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教育作用。结合幼儿区域活动的特点,教师在创设幼儿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区域活动的主题选择要因地制宜,符合本园的实际情况;二是区域活动的创设要充分体现出幼儿为主的原则;三是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投放要确保安全卫生,具有科学性。
2 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对区域活动的深入认识
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个性与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很多幼儿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并不深入,他们认为区域活动可有可无,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有的幼儿园虽然开展了区域活动,但是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教师往往将区域活动当做一种集中教育活动来开展,没有认识到幼儿区域活动的本质,因此将区域活动与其他活动混为一谈。有些幼儿园由于受到条件限制,教学场地与投放材料有限,难以设置种类多样的活动区域,因此划分活动区域材料单一化,被迫将区域活动作为自由活动来开展。2.2 区域活动材料准备与投放工作欠缺
区域活动要想促进幼儿发展还需要种类多样、形式丰富的区域活动材料来支持,幼儿只有在良好的条件支持下才能进一步激发其创新思维与个性发展。从目前幼儿园实际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幼儿园由于教学任务过重,开设班级过多、场地受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只能为幼儿提供简单的成品区域活动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教师和幼儿在自然物品与废旧物品回收利用方面的缺陷,导致区域互动材料缺乏实操性与探究性。此外,单一区域活动材料不仅不能满足幼儿多样化的需求,还阻碍了区域活动本身的深入开展,严重降低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2.3 区域活动设置不合理
在教师区域活动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主观意愿的影响,活动形式过于花哨,活动内容不够全面合理。有些教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放任幼儿自行玩耍,忽视了对幼儿活动的细致观察,指导过于随意,因此不少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想法和需要并不了解,综合评价停留在较浅层次,同时也忽略了自我评价与其他教师的评价,从而不能从活动中总结经验和规律,也就不能进一步提高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果。3 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对策
3.1 提升对区域活动的认识
幼儿园领导和教师要认真学习并且认识到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真正理解幼儿区域活动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幼儿园领导应当重视对幼儿教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教师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此外,还应当充分发挥领导的职能,改变区域活动随意性、形式化的现象,确保教师将幼儿的发展放在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将区域活动开展为成就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平台。3.2 正确定位教师角色,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适应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是教学主体,而外界环境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外界因素的支持与引导能够有效加强幼儿园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在日常活动准备工作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其中,有效地引导幼儿收集材料,制定目标,激发学生自主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应该明确教师在活动中观察者、引导者以及合作人的角色定位,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经验来丰富幼儿区域活动种类和展满足幼儿不同层次求知欲的活动,并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幼儿自主操作,同时活动中可以增加帮助他人和他人帮助的活动环节,让幼儿在这个环节中提升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孩子的兴趣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权衡各方面利弊后,可以根据主题活动更加科学合理的投放材料。3.3 实行多元化的区域活动评价方式
科学合理的评价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更好的自主探究与发展,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评价应当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尽量从正面角度去引导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幼儿之间的评价等等。教师应当结合幼儿年龄阶段特征及其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善于发现自己和同伴的优点与问题,并互相评价并改进,实现共同进步。4 结语
如今,幼儿教育备受瞩目,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改变区域活动已经引起了教师与家长的重视,因此,在实际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汇总教师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更好的借助区域活动发展幼儿个性,挖掘幼儿思维能力,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