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这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前言的第一句话。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数学无不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密切相关。随着新时代数据产业技术的不断的发展,数学会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同时,数学课程的教学还能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运算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还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运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运算能力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根据有关的具体法则和运算律,正确而快速地进行运算的一种综合素质。培养运算能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运算算理的过程。评价运算能力的核心指标是准确和快速,要能准确和快速,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成为不二的选择。数学运算能力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根据计算规则和法则,在适当的时间之内准确计算出结果。然而,数学中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往往不是单一和孤立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是长期的发展结果,往往结合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其他的数学思想的学习一起进行。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还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特别是数学的思想,至始至终贯彻于计算能力培养的教学中。就小学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而言,速算也即是快速计算是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
三、关于速算认识的误区
关于速算的认识,主要有以下认识误区:第一,一些教师认为,不用刻意去培养速算能力,很多教师对于速算的强大功能没有意识到,对于孩子发展的高起点高站位认识不到位,往往只知道这是一种快速的算法,至于他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则没有关注,他们认为,练习时间久了、做的计算练习题多了自然速度就快了;第二,部分教师在考虑速算的时候,没有关注教学方法、运算规则、教学理念以及各个不同学段学习方式方法及内容的衔接,只是机械地执行教材上的内容;第三,很多教师在形式上追求计算的机械速度,忽略速算能力涉及的算理规则、逻辑思维及问题处理能力的培养,忽略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的培养。四、速算教学的策略
(一)强化速算技巧的重要性认识
速算,不仅仅是运算的速度快。它还包括了速算的基本知识、基本速算方法、变式的速算方法、特殊的速算方法以及综合各种方法的综合速算法。速算教学也不是单一的过程,而是复杂的教学过程。主要涉及到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方法的学习,包括发现、概括,抽象和总结等。(二)扎实基础理论的教学
每一种速算方法都是建立在基础计算规则和运算规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某一种速算方法的时候,一定要对当前所给的教学内容的基础规律、基础法则、基础内容做充实、充分、有效的教学准备。与学会走路才能跑得快、跑的稳的原理一样,只有加强基础规则的教学,加强基础思想的养成,加强思维方式的培养,那样速算的教学才会有很好的效果。(三)关注各学段学生的学力
每一个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学习的接受能力、领悟能力、思维的方式等都有区别。所以在速算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各个学段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及知识储备情况,要关注教学的方法、分析运算规则、审视教学理念,并把纵观各个不同学段知识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知识与方法的有效衔接。只有充分关注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素养的培养才能是一个系统的、不断推进的、渐进的过程。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备学生、备教材、备知识、备方法,并注意反馈,随时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四)强化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用数学知识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的之一。在速算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速算的探究和学习,让学生把数学的想运用到具体的运算规则当中去,解决计算的准确,缩短计算的时间,从而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解决其他问题。实践方能出真知,只有让学生不断比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劣,才能从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例如,教学速算中的“破十法”,只让学生机械记忆其规则,“十几减九,几加一”“十几减八,几加二”“十几减七,几加三”“十几减六,几加四”“十几减五,几加五”“十几减四,几加六”“十几减三,几加七”“十几减二,几加八”是不可取的。首先需要认识方法所适用的情景,被减数的末位数字小于减数(一位数);其次需要讲清楚,“减几加几”其核心还是“凑整”与“拆零”的结果,是预先借“十”拆零所得。
五、结语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学素养是新时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也在生活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速算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着整个数学教学的质量,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速算教学中,需要强化教师对速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扎实基础理论的教学,关注各学分段学生的学情,并强化思维训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机结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