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城大病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苑·感悟 热度: 15332
杨卓琦

  音乐人高晓松说,走进一个小城市的书店,看见的可能是《红楼梦》《金瓶梅》;走进大城市的书店,首先看见的保准是“成功学”“职场升迁术”“投资理财术”等让你异化的东西。

  大城与小城,差距真的如此巨大?舒适安静、节奏缓慢得让人忘记时间的小城市,是人们的遥远想象,还是现实中的真实存在?

  2015年3月2日,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以下简称大调查)国民大数据在财经频道首发。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媒体民生调查活动,大调查已持续9年,每年调查10万个样本家庭,积累了上千万个民生基础数据。

  在累计近70项大调查独家数据中,小城市的大问题赫然在列,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就业压力等常被诟病的“大城市病”,同样存在于小城市,甚至更严重。

  ▲县或县级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更突出

  近年来,雾霾、PM2.5等专业词语频频进入公众视野,空气质量、控制污染等议题亦被推至舆论前台。

  此次大调查发现,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先后顺序方面,民意直指空气质量。调查人员在关于最想改变的生态环境方面,给出了6个选项,最后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10万个家庭比较集中的意见是:优先改善空气质量、城市绿化和自来水质量。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应该控制城市化的速度,避免形成超大城市的格局,保证有城内和城间绿化带,让污染物有缓冲的空间。

  该调查同时发现,相比而言,省会及以上的大城市在空气质量上的问题较突出,但在自来水质、垃圾清运等方面,县或县级市的问题更为突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云中认为,县级市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凸显,部分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向中小城市转移,同时部分县级市的固体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非常欠缺,已有设施的运行成本高,而正常的收费机制难以建立和执行,造成了部分县级市的固体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环境问题突出。

  ▲小城市通勤时间堪比大城市

  交通拥堵是目前全国突出的城市病之一。此次大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上班人群当中,每10个人就有1个人单程出行时间超过2个小时,往返路上花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

  交通拥堵原来基本是专属大城市的特征,但是这次大调查发现,“病情”已开始向小城市蔓延。在县级市,人们单程出行的时间也超过了50分钟。拥堵问题已不再只是大城市的病,也成为小城市的大病。

  本次调查也发现,上班时间的长短和人们的幸福感息息相关。上班途中的等待和延误,会增加人们的焦虑和烦恼,由此影响居民生活感受,降低幸福感。大调查的数据显示,上班途中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幸福感会下降28%。

  中小城市出现拥堵,一方面是机动车辆增加较快,现有的道路设施难以满足行车需求,另一方面在于交通管理落后,各种车辆混行。

  ▲小城就业压力更大

  本次大调查发现,和大城市相比,小城市的就业压力更大。综合2011年、2013年、2015年大调查关于就业压力的调查数据来看,县級市和地级市的就业压力一直高于省会及以上城市,北京、上海等地的就业压力明显更小。

  就业环境和就业机会,构成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源源不断的吸引力。此次调查发现:逃不开大城市的主要原因在于收入和机会。

  调查同样表明,在选择居住地时,公众首要考虑的因素依次是:工资水平、房价、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发展机会。而大城市至少能满足其中的两三项,诱惑力因此增加了。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2015年第10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