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主要的战略取向是在台湾扶持一个“亲日派”政府作为其制衡中国大陆的战略筹码。马英九在2008年-2016年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期间,坚持“不统、不独、不武”,拥护“九二共识”,积极推动两岸良性互动,奉行“外交休兵”和“活路外交”。在对日政策上,马英九多次表达不会“反日”,希望“知日”与“友日”,努力发展台日关系。但于日本相当一部分政治势力来说,马英九的标签是亲大陆、一个中国、保钓者,他们对马英九的信任远低于民进党。所以,当国民党在岛内众多选举中不断溃败时,日本早已安奈不住心中狂喜要更加主动地拉拢民进党并介入台湾事务了。
一、2016年以来日台关系调整
1.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变更
2016年初台湾进行四年一度的“大选”,已执政台湾八年的国民党在本次选举中溃败,蔡英文组合获得689万张选票,国民党朱立伦组合仅获得381万张选票。而在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选举中,总共113个席位,民进党获得68席,占据绝对优势,国民党仅获得35席。从选举上来看,国民党溃败无疑。5月20日,蔡英文正式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引发了大陆、台湾与日本三角关系的新一轮变动。2.日本全方位积极主动地介入台湾事务
早在2015年10月,岸信夫(安倍晋三的胞弟、日本国会众议员)就邀请了国民党的主要对手蔡英文访日并给与了高规格的“政治礼遇”,与日本跨党派国会议员组织日华恳谈会成员进行交流。蔡英文在赢得选举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外务大臣岸田文雄、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分别公开向蔡英文发电祝贺,这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是第一次。就职当日,日本更是派出了250人的庞大代表团赴台道贺。不久安倍晋三甚至通过李登辉牵线安排自己的母亲到台湾进行了访问。以安倍晋三为代表,日本政界多个层级,在日本和台湾均开展了高频次的互访、团拜、交流。可以说,2016年以来,台日间的互动频繁程度远超马英九时期,更超过当前台美之间的交流。而其战略意图,正如前文所述,是借台湾政权更迭之时,迅速拉拢民进党将日台关提升至新的高度,以获得制衡大陆的筹码。
3.蔡英文当局积极联合日本亲台势力抗衡大陆
面对日本抛出的橄榄枝,蔡英文上台后不仅给与了全方位的回应,甚至在等众多问题上不惜牺牲台湾自身利益,以谋求台日关系发展的各种“软突破”,应该说,蔡英文上台后对外策略的最大着力点放在了日本。例如,在人事安排上,蔡英文派出曾担任过“行政院长”和民进党主席的谢长廷作为驻日代表,任命前“总统府秘书长”邱义仁担任“亚东关系协会会长”,这种级别的人事安排已经超过驻美代表。后又将“亚东关系协会”更名为“台湾日本关系协会”,以示对双方关系强化的期待,其意图昭然若揭。在海洋争端上,将马英九时期派驻“冲之鸟礁”巡逻的护渔船舰撤回,并公开声称“冲之鸟是礁还是岛要继续观察再做决定”。
对于日本所关心的福岛食品出口问题,民进党亦置民众切身利益不顾,多次推动放开,如果不是岛内民意的强烈反对,估计木已成舟。在经贸往来方面,蔡英文积极推动所谓的“日台FTA”,鼓吹建立所谓的“命运共同体”。
对于日本反华势力与台湾民进党之间的这种密切互动和暗中勾结的行径,如听之任之,危害极大,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认为,必须坚决反击。
二、当前日台关系与陈水扁时期的异同
1.双方联合抗衡大陆的战略没有变化
蔡英文所采取的模糊大陆政策,与2000年岛内首次政府轮替后,陈水扁政府所采取的渐进式“台独”是一致的、连贯的,且未来调整“台独”政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蔡英文及民进党具有媚日基因。民进党高层包括蔡英文本人的家族很多是日本殖民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很多政客没有民族气节,充斥“皇国史观”,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感受与认识,和真正的中国人民截然不同。他们在情感上乃至政治立场上亲日是毋庸置疑的。
双方的利益依然一致。对于日本反华势力来说,他们绝不乐意看到一个强大而统一的中国,认为这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中国是日本在东亚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者。他们与图谋“台独”,意图分裂中国的民进党是先天的盟友。
2.对中国大陆崛起的忌惮使蔡英文采取迂回式“暗独”
但与陈水扁公然鼓吹台独,宣扬“一边一国”的直接挑衅不同,蔡英文则披上了和平的外衣,声称不会挑起矛盾、冲突和对立,企图通过模糊处理两岸关系,依靠美日拓展国际空间,搞“事实独立”。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于大陆进入21世纪后,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如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实现了质变,这对日本和民进党是最大的震慑。以两项经济数据为例。从经济规模看,2000年台湾省GDP占大陆比重高达29.7%,到2017年已下降到约4.7%,仅排在大陆各省份第六名,18年间,大陆经济实力早已今非昔比。从贸易数据看,2017年台湾对大陆出口额占比27.7%,高居第一位,较2006年(商务部网站可查最早数据)占比提升了5%,而同期对美出口占比则下降了2.7%(表1),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有增无减。

表1 :2006年与2017年中国台湾主要出口贸易伙伴数据单位:百万美元

注:根据商务部网站贸易报告相关数据整理
再看日本出口贸易数据(见表2),2017年日本对大陆出口占比19%,较2008年(商务部网站可查最早数据)提升3%,虽然继续列第二位,但与第一大出口国美国的占比差距从1.6%缩小至0.3%,绝对差距已缩小至不足20亿美元,预计2018年很可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表2 :2008年与2017年日本主要出口贸易伙伴数据单位:百万美元
大陆军事实力的崛起,包括航空母舰编队的组建等军事装备的现代化和军队风气的彻底扭转,则是台海和平的坚强保障。所以,不管台湾当局和日本反华势力如何兴风作浪,只要蔡当局意图提振台湾经济,安倍期待安倍经济学更好地发挥作用,日本国内维护和平的政治经济势力,台湾岛内新一代年轻人的“维持现状”的务实态度,都会极大约束他们做出引发台海战争风险的错误决策,挑战中国大陆在统一上的战略底线。尽管两岸关系短期内难以好转,但也不会大幅恶化。
三、中国大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1.以更加灵活而强硬的政策处理两岸关系经过长达近70年的分离,当前台湾岛内并没有太多支持统一的民意基础,新一代年轻人多数希望“维持现状”这些年轻人更倾向于认同民进党的理念,认同“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的论述,这对于中国未来的统一大业是个重大挑战。同时无论是民进党还是蔡英文本人,都不可能改变民进党一以贯之的“台独”政纲,两岸僵持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变,统一大业任重而道远,在争取民意上,应当采取柔性灵活的策略。
中国大陆在对待台湾的国际空间上,已经摈弃马英九时期两岸的“外交休兵”默契,采取了较为强硬的一系列措施。自2016年5月蔡英文就任以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巴拿马、多米尼加、布基纳法索、萨尔瓦多5个所谓台湾的“邦交国”与大陆建交,即将超越陈水扁(表3),引起了岛内对蔡英文当局的极大不满。

表3 :陈水扁 马英九 蔡英文任期内台湾“邦交国”变化
同时,大陆在一系列事关两岸敏感问题上采取强硬措施。2018年2月起,包括要求44家航空公司将台湾更改标识为“台湾,中国”,同时在美国服装公司GAP(地图事件)、万豪连锁酒店(国家标识)、日本无印良品(原产国标识事件)等问题上,惩罚了相关企业。针对“台独”势力推动“2020年东京奥运台湾正名公投”,中国大陆主导东亚奥协取消了台湾2019年东亚青年运动会主办权,引发国际震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奥委会投票中,日本并没有投反对票,只投了弃权票。
2.在不触犯中国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全力推进中日友好关系
当前中国最大的课题依然是维持国内经济的平稳发展,这需要良好的周边环境。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发动贸易战的背景下,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和中日关系更显得至关重要。一直以来首相更替如走马灯似的日本在安倍晋三时代反而成为中美日三角关系中的稳定一环,但也在特朗普时代成为重大变量。在双边贸易上,特朗普准备对日本汽车增加关税;在安保关系上,美国要求日本缴纳相关保护费用;在多边关系上,美国退出了TPP,要求日本不能从伊朗进口原油。双方在一系列重大问题和国家利益上已经产生了较多分歧。
中日关系则在持续升温。2018年5月,李克强总理成功访日,并在《朝日新闻》发表了题为《使中日和平友好事业再起航》的署名文章,标志着中日关系已经回到正常轨道。此后,习近平主席也在多个场合与安倍晋三进行了高层会晤。中日双方在经济上的共同利益自不多言,朝鲜半岛无核化上也是双方的共同目标。当前朝鲜半岛局势的重大好转,也在为中日关系的推进减少障碍。2018年9月,安倍晋三顺利连任自民党总裁,迎来自己的第三任任期。现任外相河野太郎与自民党实权派代表的石破茂,因有相对正确的历史观而被称为“知华派”,全面推进中日友好合作,打造一个稳定而双赢的中日关系值得期待。
四、结语
自国民党溃逃台湾至今,即将满70年。台湾问题发展至今未解决,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伤痛,是中华民族复兴和统一大业的最后障碍。事关中国核心国家利益,对于任何企图在民族统一问题上扮演绊脚石角色的势力,我们都应坚决地与之进行有策略、有智慧、有决心的斗争。而站在更为广阔的视角上去洞察两岸、中日、日台关系,去回顾70年来三角关系的不断变化,会发现唯有壮大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力保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