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近年来,不少高校借鉴国外的学徒制模式,与一些优秀企业合作办学,承办现代学徒制班,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医疗器械学院的泰宝学徒班为例,该班学生有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也有部分时间在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泰宝公司”)以学徒身份进行学习和工作,比其他学制的学生拥有更多机会在企业实际环境中体验和实践。但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格局将被改变。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党总支学生党支部于2008年9月成立,成长发展历史已将近十年,工作管理制度相对成熟,有较健全的组织架构,此外也有学校党委的支持和引导,对学生入党的培养考察工作也形成了一套规范程序。而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于2017年下半年成立企业党支部,目前也有专人负责管理,党组织领导班子为企业高层,也会照常开展常规党务活动,但频率较低。
二、学徒制党务工作困境
1、培养考察不连贯
学徒班学生在校时间段,入党的培养和发展时间不够,学生在回到企业后还需继续观察和锻炼。据了解,企业较少系统地组织党课学习活动,与学校的培养教育衔接不佳,党性认识并未深刻渗透到学生思想意识中。企业党组织尚未建立有效的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机制,也无专门的党小组和培养人进行跟踪和了解,不利于培养人对学生的持续指导和考察。企业有关发展学徒班学生党员的考评审查标准不清晰,评估缺乏量化指标,主观模糊性较高,导致公信力弱,后期解释教育工作也缺位。因远程困难,学校也难再对学徒班组织统一的学习和培养工作。2、组织生活管理被动
企业的党组织生活多数是结合企业的工作需要及政治要求,很少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交流和实践活动。相比学校,企业较少切实针对学生情况开展生动充实的党员教育活动。这也导致学徒班回到企业后所受到党性教育方式不够积极和创新,组织活动内容贫乏且质量不高。3、党员管理归属模糊
学徒班学生有在读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引发其党团管理的归属问题争议。不少学生的入党意愿存在明显功利性和投机性,以为学校和企业两边都可以申请入党。但按照党章规定,即将离开本单位三个月或已不在本单位不得发展入党,学徒班回到企业后,组织关系也应归属于企业。然而泰宝公司的员工入党指标比学校更少,且通常先考虑企业高管,最后才考虑学生。这就导致学徒班学生比在校学生更难入党。学校和企业对党务管理存在一定脱节, 且双方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都缺乏重视和沟通,校企间的责任不够明确,导致培养和管理出现“真空”。4、企业党建基础薄弱
企业党组织成立时,多项制度尚未健全,党务工作经验匮乏,且执行容易缺位,规范性缺失。企业的培养考察制度尚不完善,对于党务工作的操作及程序规范还欠缺经验和人才。在泰宝公司里虽然也有例行党员会议等政治学习活动,但相比学校,企业的党员活动形式单调且频率低。学徒制学生对入党程序及党相关的历史、常识了解,多数来源于学校网络及在校师生相告,资源掌握比不上在校学生。三、对策
1、开发校企“网上党校”
开发易班“网上党校”平台。利用“互联网+”手段,实现远程交流互动,同时也给企业党组织指导管理方法。学校在平台上可随时查看学徒班学生在企业思想汇报、党费缴交、关系转移等情况,可以通过视频会议开展党员谈话和党性教育。企业也可在平台上实时反映对学生党员的评价意见,同时学徒班学生也可通过平台了解校园党建动态和最新学习文件精神。2、创新党课教育模式
从传统的授课、考试等集中学习模式转换为分散实践模式,结合“互联网+”手段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和沟通交流,将线上和线下资源整合,推进学徒班党建活动多元化。鼓励学生党建与企业发展、专业科研、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就业实习等方面相结合,让党建文化贴近学生生活,也为支部文化建设增加关注焦点。3、发展学徒特色党建机制
学校的学生党务管理经验可转移到企业基层党建中去,也可借鉴现行的学徒教学管理模式,增加校方回访指导与监督频率。校企针对学徒班特点共同商议修订党建方案,明确校企角色职责,企业主导,学校协助,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设立校企双联系人,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党员到企业中与学生和企业党务工作者进行回访谈话。同时要把学徒班发展学生入党考察制度健全,在确定发展对象前,登记学生的各项信息并量化成分值,结合校企各方的评分得出评估指数。这样有利于提高发展工作的指导性和清晰性,也增强说服力和公信力,也给企业的发展党员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