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部分】
很多幼儿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不良饮食习惯,具体可以分为三大类:不定时、不定位、不定量。那么,幼儿普遍存在不良饮食习惯以及幼儿养成不良饮食习惯,家长方面影响最为关键。其次,幼儿园也要注重幼儿的饮食习惯。我们会围绕着不良饮食行为的含义、不良饮食习惯产生的原因、幼儿期不良饮食行为现状、以及对策来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
【主题部分】
一、不良饮食行为的含义
饮食习惯是“生活习惯的一部分,是指长时间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受思想支配表现在外表的活动,是一种已经成为定势的性格。”不良饮食习惯是指“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非正常饮食行为,表现为偏食,挑食,无节制地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几乎遍布各个年龄段,男女老少,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良饮食习惯。幼儿时期即为人生的3~6岁,是不良饮食习惯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时期养成的不良饮食习惯可能会伴随一生,无法改变。
二、不良饮食习惯产生原因
不良饮食行为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不定时。包括不吃早餐,三餐时间不固定,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等;第二,不定位。是指进餐的位置不稳定,包括进餐的时候姿势不正确,躺着吃饭,吃饭位置不固定,到处走动,或一边吃饭一做其他事情,如边吃边看电视,边吃饭边玩游戏,边吃饭边交谈等。第三,不定量。是饮食的分量不合理,饮食不均衡,包括暴饮暴食,挑食偏食,爱吃某一种味道比较刺激的事物,如爱吃甜食、辣味食品等。三、幼儿期不良饮食行为现状
近年来,饮食行为相关的问题在儿童营养和发育行为儿科领域引发了广泛重视和探讨。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高,约有25%~45%发育正常的儿童和80%以上发育迟缓的儿童有不同程度的饮食行为问题。金星明等对上海地区1257名幼儿饮食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幼儿中普遍存在不良饮食行为问 题,其发生率为39.7%。张小棉等对西安社区168名幼儿饮食行为研究也显示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病率高,可达63.3%。上述研究提示在不同地域的幼儿中均普遍存在饮食行为问题。四、幼儿期不良饮食习惯的对策
通过以上的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问题分析我们得出对策。1.幼儿教师首先要对孩子独立完成吃饭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幼儿心里得到肯定的暗示,树立独立完成进食的自信心,从而逐渐改掉坏习惯。
2.幼儿教师要和幼儿家长及时沟通,指导家长在家中怎样让孩子的进餐的问题,强调遵循家园一致的原则。
3.家长要鼓励幼儿吃各种食物,力求食品多样化,即使自己不喜欢,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评食物,一面对孩子造成影响,对某些事物留下不良印象。
总结
本文就是关于3~6岁幼儿饮食不良行为的问题研究,初步探索其发生的原因和能够实施的策略。我们希望更多人关注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问题,想办法总结出更好的策略和方法,使幼儿在更好的行为习惯下成长。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