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疗愈环境发展起源及研究背景
(一)疗愈环境发展起源
近年来国内对于医疗空间建设重视究其根源可追溯到上世纪末西方国家疗愈环境相关理论.西方国家疗愈环境最初起源于护理学和心理学的早期案例,南丁格尔在战争期间观察发现病患感染控制与房间日照、通风等因素有关,由此改善医院环境,证明指出色彩和光等因素会影响人体身心健康.另一起源是心理学家罗杰,他做了一个著名实验:将两名同样病情患者的房间窗户一面对着砖墙,一面对着绿地森林,一段时间后,发现窗外是绿植的患者比窗外是砖墙的患者病情好的更快,服务需求也更少.罗杰提出了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建筑设计的理论,将患者疗效与患者房间窗外的景观结合起来,强调通过美好环境设计来分散患者注意力.此外,西方循证设计理论、法国梧桐运动(强调关注患者感受)、美国和西欧国家倡导环境与艺术结合、让艺术走进医院的思潮,都让疗愈环境这一概念广为发展.(二)国内儿童医院现状
国内背景下,随着人们基本生活的满足,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需求,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及美学观念开始被更多人所追求.德国社会学家、理论家尼可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1927-1998)曾指出:"如果人所身处的环境受到持续性的关注,那这一环境就应当不断的进行变革."儿童医疗机构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公共场所,不仅是患儿及家长,许多社会人士也非常重视,医疗机构也因此更重视用户体验(包括产品及环境的建设等).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大众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而在当前,多数国内的儿童医疗机构的空间环境不能有效满足儿童的特殊心理需求,与儿童的互动交流有一定阻碍.尽管多数医院意识到对于儿童的人文关怀,并做出相应改变,但大部分也仅停留在片面使用高亮度颜色、动物形象等上,无法全面顾及到医院诊疗环境内的情景化设计,整体缺乏与患儿的交互性以及与儿童的沟通交流性.二、基于儿童心理的诊疗环境分析及建议
(一)从心理学出发的信息形式研究
儿童医疗机构的诊疗环境、整体形象对于患儿的影响及心理作用是直观的.从儿童的心理出发,设计使用符合于儿童心理认知的信息形式,可在潜移默化中调节患儿的情绪,从而影响患儿的认知心理,影响其下一步的行为运动,引导其积极辅助医生治疗;诊疗环境的构建对于患儿家长及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压力缓解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从国内的研究背景我们发现,多数儿童医疗机构的诊疗环境不能有效满足儿童的特殊心理需求,与儿童的互动交流有一定阻碍,在此背景下"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具有互动式的情景化设计是不可规避的发展趋势.结合当代数字科技,展现能够引起儿童趣味的诊疗空间,用智能的方式表达视觉信息,增强环境与儿童互动交流,能够有效促进儿童的心理及病情好转.
医疗情景中,通常是通过不同的视觉信息影响人的认知,根据环境和标识引导人的行为;医疗空间中的视觉信息能够唤醒人的五感体验,拉近患者与医院的心理距离.医院应分析患者的不同需求,发掘患者潜意识中的心理诉求,寻找共同的情感交流点,用造型、色彩、材料、光线等元素营造特定的医疗空间,创造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度.
对于儿童的心理诉求来说,信息语言的表达形式更倾向于图象、景象、色彩等,符号和文字次之.儿童正处于对自热的探索认知阶段,对于接触事物有一定认知,符合儿童的就诊空间应以儿童所能接受的主题创建,以主题化、游戏化的特点吸引儿童对陌生空间的探索兴趣,增加趣味性.主题化的角色形象可以通过人物、动物、植物、食物及物品等的拟人化构想参考,故事性的主题应展现自由开放的世界,引导儿童积极性.
(二)游戏趣味化空间设计及案例研究
在儿童信息形式的表达基础上,虚拟童话空间或现实空间结合虚拟形象,是空间构建中较好的表达形式.虚拟童话空间是目前医疗机构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应加强与儿童的互动交流.如英国大奥蒙德医院(GOSH)(图1),提供卓越医疗服务的同时,也致力于减轻患儿心理压力,帮助患儿尽快康复.在大奥蒙德儿童医院的走廊上,设置了一面165英尺的电子LED墙壁(图2),内里附有传感器,当有人"触摸"时,会以交互的动画模式出现各种各样有趣的动物造型,如同身处神奇森林,从而缓解孩子们的恐惧心理.

(图1 英国大奥蒙德医院)

(图2 LED墙纸墙壁)
互联网普遍应用和电子产品的使用发展,使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电子产品,儿童也一样,现代社会的发展改变了现代儿童的学习方式和娱乐方式,电子产品早以各种方式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卡通游戏就是一大形式.就目前市场多数游戏的模式来说,是通过闯关进行,其中有不同的路线、人物及奖品等等,这种模式可以借鉴;把医院中的就医流程和不同门诊部门的就医路线设置为游戏的一环,利用虚拟的形象引导儿童.例如:3至6岁的儿童,具有一定认知表达能力,在家长的陪同下到达医院就诊,卡通的虚拟形象能够吸引儿童注意力,缓解儿童的恐惧焦躁心理,通过游戏这种更轻松的方式可帮助患儿就医流程进行,通过达成不同的任务获得奖励等(如患儿可在医院空间内进行游戏探索,自主走到游戏引导的就诊室或其他目的地).空间应营造更舒适安全放松的自然场景或其他场景,可以通过交互、虚拟现实以及色彩、光感、音乐等来实现.
三、互动式体验情景设计
研究发现,儿童正处于对自然的认知和探索阶段,对于所能看到、触摸到或具有交互性的产品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如果能够利用科技或电子产品对儿童产生互动交流,使儿童放松对医院的警惕,转移儿童注意力,调节患儿情绪,能使就医流程更高效有序;同时电子科技产品等的技术使用也让儿童医院的整体形象更科学,具有信服力,增强患者及家长们对医院的信任及战胜疾病的信心.(一)LED互动情景
例如英国大奥蒙德医院,LED的互动墙纸能够有效产生与儿童的互动交流;另外,LED的灯光效果可以营造许多光感,可利用于专业制作的光感游戏或诊疗环境的情景设计等.增加交互元素的情景化设计能够有效吸引儿童注意力,安抚患儿情绪,促进就医流程.(二)AR技术
加强现实环境与儿童的互动交流可通过AR技术.增强现(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根据实时计算影像位置和角度,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能够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例如AR技术的革新应用——AR游戏,《口袋妖怪GO》将AR技术和宠物小精灵的角色设定结合起来,通过游戏地图定位,在摄像头实时拍摄的画面中叠加小精灵,拿着手机走动可寻找藏匿的精灵等,发现并抓住它.

(图3 AR游戏《口袋妖怪GO》)
诊疗环境中,结合AR技术与医院环境,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定位需求,制定儿童喜爱的卡通角色,与儿童产生互动,在现实环境中引导儿童的行为路线.
儿童医院的情景化设计中加强互动交流性,与儿童产生趣味互动,有效调节患儿情绪,为患者家长们提供更好的医护体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