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时代背景下贵州新型城镇化透视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生代 热度: 13318
张鹏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81

一、引言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载体之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贵州地处西南民族地区,历史上就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描述贵州省情的说法,其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厚,是一个多颇具山地特色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两欠"省份,因受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制约,存在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差距较大、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等问题.因此,新时代背景下贵州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协调,结合贵州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现阶段发展特征,为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努力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贵州新型城镇化路子.文章以贵州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新时代背景下贵州新型城镇化现状,发现并探索贵州在新时代背景下其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针对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和建议,并着力为促进贵州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发展思路.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分析与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形成对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途径科学认识,为文章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实证分析法.通过数据查找与分析,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数量分析与整理,探讨新时代背景下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有效途径.

  3.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通过对贵州新型城镇化的特征进行分析,综合已有的数据材料,进行量化处理和分析,为促进新时代背景下贵州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颇具参考价值的对策提议.

(二)数据来源

2008-2017年《贵州省统计年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三、新时代背景下贵州新型城镇化现状

贵州省城镇化水平远远低于全国水平,纵观近年来的数据变化估计差距要落后15年左右.因而有必要对新时代背景下贵州省的新型城镇化现状进行透视分析,从而推动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城镇化水平

从理论上说,城镇化是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以及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的历史过程.城镇化水平的大小通常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来评定,数值越高,城镇化水平越高.2008——2017年贵州总人口、城镇人口数及城镇化率统计结果见表1-1.

  

  表1 -1 2008-2017年贵州总人口、城镇人口及城镇化率变化

  通过表1-1 可知:2008-2017年贵州省总人口数呈现先降后升趋势、城镇人口数量的城镇化率呈上升趋势,十年间城镇人口数增加601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6.01%.2008年贵州省城镇化率为29.11%,2017年提高为46.02%,十年里城镇化率提高 16.91 %.而同期全国的城镇化率为45.68%和58.52%,由此可见,2008-2017年间贵州省城镇化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城镇化率水平.

(二)社会保障与就业水平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海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并成为城镇居民,从而带来劳动力相对过剩、工人失业和贫困等社会保障与就业问题.因而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与就业机制就迫在眉睫.2008-2017年贵州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情况见图1-1.

  

  图1 -1 2008-2017年贵州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由图1-1可知:2008-2017年,贵州省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由2008年的107.6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500.19亿元,增长了392.59亿元,增长率215.12%,年平均增长21.51%,由此可见贵州的整体社会保障与就业水平发展良好.

(三)城市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

科学技术、教育、医疗卫生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财政支出的高低是衡量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2013-2017年贵州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支出情况见表1-2.

  

  表1 -2 2013-2017年贵州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支出(单位/亿元)

  2013-2017年,贵州省财政用于一般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均呈现上升趋势.医疗卫生支出由2013年的228.71亿元上升到 2017年的 439.49 亿元,增长了210.78亿元,年平均增长10.41%;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66.58%,教育支出增长62.05%,科技支出增长38.82%,财政"保民生"和"促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贵州省在城镇化进程中采取了将周边郊区直接划归市区的办法,这加速了城镇化发展.

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现存问题

(一)城镇化"精度"

就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消费水平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精度"问题的直接体现.

  

  表1 -3 2008-2013年贵州就业人口、收入和消费水平变化

  表1-3可以看出,2008-2013年贵州省就业人口呈现先降后升趋势(U型),2013年就业人口比2008年下降了2.99万人,这表明这几年来其就业水平基本没什么大的波动.较之人均工资收入变化,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又在逐年下降的.分析得知:由2008年的49.2%下降到2013年的42.1%,下降了7.1个百分点,可支配收入占工资的比例不高将难以支付起高水平的生活和精神消费,这实质是贵州新型城镇化"精度"问题的直接反映.

(二)城镇经济实力不强

2013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292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15577 元;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3786 元,比全国年平均水平低768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67.0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288元,居全国各地区总排名24位;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居全国各地区总排名24位.综合分析表明,贵州省城镇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将导致缺乏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缺少对社会各项事业的投入以及对人才和外来投资的吸引力,缺乏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三)城乡收入差距问题

相关数据表明,2007年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比是4.50∶1,为1978年的1.9倍;2013年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比是3.80∶1,为1978年的1.6倍.贵州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3.03∶1),并且贵州省内的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某国或某地区若不重视这一问题,这很容易上升为政治性问题.

五、对策与建议

(一)提升城镇化的"精度"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城镇化率是一衡量指标,更要重视城镇化的"精度".城镇化进程健康有序发展,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也将从中受益.由于贵州城镇化的"精度"问题急需提升,贵州应立足自身省情,坚持走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的山区绿色城镇化道路.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有效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社会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路子.贵州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上可以参照并借鉴东部发达的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快小城镇建设,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效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以此促进城乡的平衡发展.

(三) 新型城镇化发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贵州作为民族省份,需要有健全的制度作为城镇化道路上的后盾.一是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取消户籍制度及其与之挂钩的种种城乡居民在就业、入学、社会保障中关于户口的硬性规定.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