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银行从成立之日起,风险就与之相伴.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约占总业务的70%,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信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风险与收益并存,如何保证银行信贷收益的同时有效控制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信贷资产,防范信贷风险,必须在贷前贷后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因此,贷后管理是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部分,体现了信贷全程风险管理的最终成果,如果贷后管理不过关,可能会白费前期贷款的所有努力,银行业的贷款质量一直有"三分在贷,七分在管"的说法,也就是说,为了避免不良贷款,银行不仅要做好贷前贷中管理,也要重视贷后管理.研究商业银行银行存在的信贷风险,分析贷后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有效的措施来完善信贷贷后管理,对于银行识别、控制、降低甚至化解风险,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促进其稳健经营和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及贷后管理概述
(1)信贷业务
信贷业务又称信贷资产或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也是银行主要的盈利手段.它是指银行利用自身实力和信誉向客户放款,或者代客户承担债务,客户在一定期限支付利息、偿还本金或者承担债务的一种经营行为.信贷业务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照期限可分为短期信贷业务、中期信贷业务和长期信贷业务;按照借款人贷款担保方式可分为信用贷款业务和担保贷款业务;根据贷款主体的不同可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按贷款的对象划分,又可分为公司类信贷业务和个人信贷业务.基本的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包括:受理、调查评价、审批、签署合同、贷后管理和贷款回收与展期等.
(2)贷后管理
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的信贷管理,主要对借款人、借款人执行的借款合同情况以及借款人的经营状况进行动态追踪和调查的过程.它是信贷管理的最终环节,对于确保银行贷款安全和案件防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贷后管理的范围涵盖一般公司客户、机构客户、个人客户的所有表内外授信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检查、押品管理、风险分类、客户维护、本息回收、预警客户跟踪管理、资产保全、档案管理等关键环节和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经营状况、管理状况、信用和担保情况、对信贷资金使用状况、银行往来状况以及行业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以保全信贷资产,确保贷款本息可以回收.
2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随着风险管理逐渐得到重视,风险监管力度加大,我国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一是各行普遍加强了贷后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了贷款管理台帐,加强了贷款档案管理和贷款企业经营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二是在组织结构和制度上加大了贷后的风险管理力度,进一步推进股份制改革,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架构逐渐成熟、现代化,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向现代企业发展的道路靠拢.三是建立大额客户风险管理制度,加大了对贷款企业特别是大额贷款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增加了回访频率,这对降低银行贷后风险,促进稳健经营起着重要作用.三是加强了贷后管理的内部考核,实施信贷人员从业资质管理制度.多数行把贷后管理状况与贷款审批权限挂钩,部分行把贷后管理状况与相关人员的政绩、工资等挂钩,同时对信贷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遵照真实性、及时、重要、审慎的信贷资产分类原则,所有银行都对信贷资产的质量实施了五级分类管理,贷款质量管理渐趋细化和专业化,有力地防止了信贷资产质量的劣变.五是加强了存量不良贷款的盘活、转化和处置工作.各个商业银行都对不良贷款设置了专门的部门进行集中管理,部分行还千方百计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六是信贷风险监督管理的信息系统逐渐完善,以大数据的理念和技术为基础,全面加强贷后风险监控预警工作,推进了贷后管理的有效性.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取得极大进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隐患和问题.一方面我国大多商业银行都存在着"重贷轻管"的现象,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有大量的资金缺口,银行在这一机会中也快速发展,工作人员把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利润上,而忽略了对信贷投放后的管理.另一方面,目前各商业银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一些客户逆向选择,道德缺失、融资风险过高等问题越来越多,部分部分规模化、集团化大客户利用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施压银行,进而降低授信条件,迫使银行降低贷后管理要求.此种条件下,银行通常难以决择,一方面怕过高的授信条件使得客户流失,不敢采取正常的贷后管理;另一方面,如果放弃一些贷后管理措施,商业银行就便会难以管控贷后风险.银行对企业在交易细节核查、项目实施中的资金流向、项目进展实况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信息采集、反馈机制,对集团客户及相关联客户身份难以识别,同时,关于企业诚信记录、违约记录及金融风险等信息资源各银行之间不能有效共享,严重限制了银行贷后管理效率,无形间也增加了银行贷后管理成本.
3 完善贷后管理的举措
(1)加强贷后管理的重要地位,建设贷后风险文化
加强贷后管理,首先要全面加强贷后管理的重要地位,在商业银行内部强化贷后管理理念,加强风险意识,在银行内部形成重视贷后管理的氛围,确保每名贷后管理专员明确贷后管理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性.所有的信贷业务人员应该对贷后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同时深刻认识到"重贷轻管"的不足之处,从思想上给予贷后管理的应有的重视;加强贷后风险管理文化的传播,强化资本收益率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培养积极的风险管理文化.(2)完善贷后管理制度建设
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完善贷后管理的制度规定,以此来推动贷后管理工作.首先根据业务需求和监管的要求完善贷后管理的规章制度;其次明确贷后管理各种报告的内容和具体的格式,统一的格式有助于保证工作效率;最后可以建立"贷管分离"的均衡机制,设置专门的岗位进行贷后管理,在业务上与其他信贷部门进行明显划分,以此来防范信贷风险.(3)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体制,要对风险预警系统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成立独立的内部监督部门,建立严密的贷后风险预警、评价体系,设置科学的风险衡量指标和预警阈值;完善的风险预警数据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风险管理模型,研发适合自己的风险管理模式;在数据处理上,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4 结论
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和贷后管理进行了基本概述,又通过对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完善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应采取的措施,说明了进行科学合理的贷后管理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银行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和加强贷后管理,只有加强贷后管理,才能有效的监控、降低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实现银行利润的增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