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峰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451450
引言
职业选择是每一位大学生都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但是关于职业选择的观念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每个时代各有各的不同,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观念,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待未来的看法也不相同,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信息的迅速普及,人们对未来的职业选择的看法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社会人们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习以为常,然而在当前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的同时,也伴随着经济危机,信息诈骗等等挑战.在家庭、社会,学校和外来文化的交互影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观不可避免的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何指导当代大学生正确选择就业道路,做好人生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此次研究在已有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对职业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父母教养方式进行再研究.从而帮助大学生梳理出属于自己的未来道路,规划好合理的人生观,进而指导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职业选择观,,同时促进社会主义职业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1 职业选择
《现代汉语词典》将职业解释为"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对于职业选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不同的人兴趣与爱好不同也决定了他对于工作性质的选择,从字面上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对于做什么工作做出选择.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职业选择的相关概念,从多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探讨,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对职业选择进行了定义,本文则对关于职业选择的相对有代表性的一些定义做了一些总结.职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现有的理论中,由于职业选择的阐释也并不完全一致,不同的职业选择理论针对不同的职业选择方面的定义也迥然不同,这些成熟的理论主要有: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霍兰德的职业匹配理论等.目前,我国学者对于职业选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以上几种理论的阐释和本土化研究,对职业选择还没有明确定义,但对于职业选择的相同认识是:职业选择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促使人们从事不同职业活动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1959年提出人格类型理论,把人格类型按照其适合的职业环境进行了分类.他认为同一类型的人与同一类型的职业互相结合,才能达到适应状态.霍兰德以此为理论基础,归纳出了六种主要的职业性向类型,分别为:艺术型(A)、企业型(E)、调研型(I)、社会型(S)、常规型(C)和实际型(R).临床心理学家罗伊的人格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她依据自己所从事的临床心理学经验及对各类杰出人物有关适应、创造、智力等特质的研究结果,综合了精神分析论、莫瑞的人格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形成了其人格发展理论.
2 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即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包括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向孩子表达情感的方式以及父母的行为风格.上世纪40年代,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就已经开始,近年来逐渐成为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Schaeffer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有三个维度:接纳/拒绝、严厉/放纵、心理自主/心理受控,并提出两个重要变量:控制/权威和温暖/敌意.Beekerd提出了父母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即允许/限制和接受/拒绝.Baumrind在Beekerd 基础上提出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包括父母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数量、种类以及父母对儿童行为的反馈.并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专制型和放任型.Maccoby等人则把放任型父母教养方式细分为溺爱型和忽视型.从而形成了被广泛接受的四类型父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其中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是最理想.临床心理学家罗伊的人格理论认为,满足个人需求的发展和个人早起家庭氛围以及成人以后职业的选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子女是接受或是拒绝,家庭氛围是温暖或是冷酷,家长对子女的行为是放任自流或是严厉苛刻,这些都将反应在其子女以后的职业选择上.因此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孩子的职业选择有重要的影响力.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华中、华南多所高校通过问卷实测和网上发放得到318份问卷,剔除66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252份(男生134份,女生158份),有效回收率79.25%.本研究采用的是霍兰德职业选择的自我测量表(SDS)中的职业兴趣量表.整个表有六个部分即R、I、A、S、E、C六项,共48道题目.量表采用三点计分,符合计2分,不确定记1分,不符合的为0分.该量表在国外是最成功的职业选择量表之一.在中学生、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以及在职人员的职业变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实用性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而且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都对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父母教养方式测量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该问卷是由蒋奖等人对s-EMBU引进和修订而成的,一共42个题目,分为三个维度,父亲和母亲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内容和项目均相同.三个维度分别为:拒绝、情感温暖、过度保护.问卷采用4点计分法,分半信度在0.73~0.84间,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4~0.84间,重测信度在0.70~0.81间,具有比较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和结构效度.
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4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总体上大学生职业选择类型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在选择从事研究型、艺术型、企业型传统型职业时在性别上差异显著,且女生在研究型、艺术型得分更高,在企业型和传统型中男生得分更高.说明女生更倾向与从事研究型、艺术型职业而男生倾向与企业型以及传统型.在职业选择中实际型男性得分与女性几乎相等,社会型职业中女性得分高于男性,但是并无显著差异.所以不能说明女生与男生在选择这三类职业中是哪一类更倾向于此类职业,在专业变量上由于艺术类、医科类、工科类被试总人数为21人,所以以文理科为自变量,职业选择为因变量,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选择在专业变量上存在差异,其中实际型在专业变量上差异非常显著,文科生对比理科生更倾向与选择实际型职业.职业选择的其他类型在专业变量上均不显著.
采用Pearson相关法,对职业选择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相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选择实际型职业和父亲拒绝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与母亲温暖成显著负相关.选择社会型职业和企业型职业父亲温暖显著正相关.在选择传统型职业时和母拒绝呈现显著正相关,和母温暖呈现显著负相关.在其他类型职业选择中和父母教养方式并无显著相关.
5 分析与讨论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各个类型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其得分从低到高为:社会型<传统型<实际型<企业型<艺术型<研究型.研究型的得分最高,其平均分为12.3705,说明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上大部分是比较保守的趋于稳定的;社会型的得分最低,其得分为10.9721,说明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并不喜欢从事服务性职业.而大学生对于社会地位高收入丰厚的职业也有极大兴趣,同时受到传统的择业观和现代创业观的影响.大学生在研究型、艺术型职业得分较高,在传统型、社会型得分较低,这与姚永松(2006)的结果相一致.这说明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看重将来发展,而不是现在的待遇;大学生认为职业选择的类型应该符合自我发展需要,并且长久稳定;在选择职业时考虑的更多,而不再单纯的听父母的话;在选择职业时更加多样性,更可能因为社会背景或者国际经济、科技进步等其他因素的综合考量,而不再是单纯的为了工作为工作.大学生对待职业类型的选择思想与时代潮流相结合,但是在选择职业类型上除了专业、兴趣外,还有其他标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代大学生个性更强,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受现代观念的影响更甚,更开放,对待职业的观念和前人不同,表现的即激进又保守,即有东方传统家庭的观念意识又有西方典型的冒险精神.在性别上,大学生对于职业类型选择男女生确实存在部分差异,大学生在选择从事研究型、艺术型、企业型传统型职业时在性别上差异显著,且女大学生在研究型、艺术型得分更高,在企业型和传统型中男生得分更高.这一结果和说明女生更倾向与从事研究型、艺术型职业而男生倾向与企业型以及传统型.在职业选择中实际型男性得分与女性几乎相等,社会型职业中女性得分高于男性,但是并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姚永松(2006)研究结果一致.
在年级上,职业选择差异不显著.这个结果通过分析发现主要是因为采用的量表是职业兴趣量表,被试均是按照各自兴趣选择,而兴趣作为人从小就已经形成的特质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比较稳定的,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转移或波动.而对于年级的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报告来看都自动性的忽略掉,所以也可以看出在职业选择中年级并不是主要的研究目标.
在专业变量上,对于职业类型的选择差异并不显著,这个结果姚永松(2006)并不一致,这和人们一般的认识有别.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文理科生在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的同时接受更多外来文化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职业类型的选择更倾向于多样化而不仅仅局限或禁锢于本专业的限制.
选择实际型职业和父亲拒绝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与母亲温暖成显著负相关.说明父母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养如果是一味的否定孩子,孩子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更倾向于相对保守的职业.选择社会型职业和企业型职业父亲温暖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说明在家庭中父亲对孩子的教养是温暖和谐的那么在将来的职业选择中孩子会选择服务社会,更多的参与公益性质的职业.在选择传统型职业时和母拒绝呈现显著正相关,和母温暖呈现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显示在家庭成分中母亲对待孩子如果过于严厉和拒绝那么孩子在将来的职业类型选择的选择中会更加保守和没有主见,只希望能够养活自己即可.在其他类型职业选择中和父母教养方式并无显著相关.
6 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对职业选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在性别方面选择职业也有所不同.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