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声乐教学中音乐素养的渗透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生代 热度: 20809
周箐 三峡大学 艺术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0

一、 学习声乐的理论基础

(一)了解发声的生理基础

学习者正确的站姿是他们在学习声乐唱歌的重要基础,这个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了,唱歌时会对歌唱过程中的呼吸和对音乐的理解造成坏的影响.在演唱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目视前方,不能将头过度的往上扬,要挺胸抬头,不能弯腰驼背,要身体站稳,不能不停的扭来扭去等等.在唱歌的过程当中,学习者要将两脚和两腿留出与自身肩膀相同的宽度,要自然的挺胸抬头,眼睛要注视自身的前方,眼睛不能看斜上方也不能看斜下方,站立应与腿稍微分开,分开的距离与肩宽基本相同.下巴稍微回收,保持头落在肩的正上方,不要过度前倾.重心不能左右偏移,始终在双脚之间肩要保持下沉向后稍微收回,自我意识锁骨向两端延伸,让胸腔打开.学习者学习了正确的演唱姿势,为演唱提供非常健康的身体基础.

  歌唱的发声器官的结构主要是由鼻腔、上颚、舌头、喉、声带、气管、食道、支气管、肺部构成的.气管上端喉部的第一部分是由会厌构成的,在我们唱歌和说话的时候,它会堵住食道的部分,然后只用气官.第二部分是甲状软骨,它的作用就是保持我们声带的位置,在它前后甚至上下稍微微微转动的时候,它就会牵扯我们的声带松或者紧,使我们的说话和唱歌的时候发出高声或者低音,甲状软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我们的肌肉横肌、竖肌、斜肌来共同控制我们声带的松或者紧.第三部分是我们的声带,它是分布在左右两片,颜色是白色的,在歌唱时主要是由这两片声带发声的.在声带的前面有较小的软骨,这也是协调我们发声的时候的松弛和紧缩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这个软骨在声带的前面左右两侧,男性的声带比较长,女性的声带比较短,所以女性的喉结就不明显,而男性的喉结则就比较明显.接下来是气管,气管一直往下通到我们的肺部,这就是发声器官的结构.

(二)歌唱中的音准和节奏

有一些人在唱歌时表现不出好的音高感,其实不是他的喉咙不好,只是因为他没有一个好的音乐感觉和精确的确定音调的能力.音乐素养在声乐学习中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习者的听力技巧,使他们能够辨别声乐和唱歌中的声调和音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部分学习者会尹高干较弱,唱歌时会出现音高问题.针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疑难重点,对于学习者音乐听觉的训练十分重要,唱歌的基础是聆听能力的培养,一个正确的音高概念是是良好的听觉形成的前提基础,音高或低的问题在唱歌过程中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学习者倾听音乐之前,教授者要让他们带着目的去聆听音乐,使学习者能够仔细的聆听.提出教师一般都会借助乐器如多媒体设施、钢琴等一些道具来提高学习者音高的听觉能力,使其的音准得到提高.在学习者听音之前,教授者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的倾听,这也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教授者应该从一个音开始听起,下一步可能是再逐渐的增加多个音或者小部分的旋律,学习者将构造一个良好的倾听能力和识别音调的能力.

  节奏是我们歌唱过程中旋律的灵魂,它可以影响和决定音乐作品的性格,不同的节奏通常有不同的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义.如果失去了节奏这个重要环节,音乐作品就像失去了灵魂一样而失去它存在的基本价值意义.学习者学习音乐知识的基本素质是节奏,它可以在实际的声乐作品过程当中被听到和分析.在 声乐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自觉引导和挖掘学习者的自身的感情和节拍. 学习者熟练把握了最根本的节奏模式和节奏特征,然后就可以增加难度,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内在感觉识别去分析和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和节奏表达,从而可以使理论到节奏的过渡得到完成.

二、音乐素养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声乐作品中锻炼学生的音乐听觉

比较经典和传统的音乐听觉练习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把钢琴作为辅助教学,把学习者聚集在一起来练习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节拍,和弦和和声等等.教授者通过培训可以基于学习者自己的情况,运用具体的音乐作品的听觉练习来培养学习者对一首歌曲的理解能力.同时让学生的视角从一首歌曲的来源看起,一个个音乐作品都是记载着文化历史的变迁,反映了各个年代的音乐特点.当学习者在听觉训练过程当中,教授者可以基于综合性音乐作品中的重要作品进行比较性的聆听,从而了解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的特点和作品中所有的音乐构成所反映的不同特征.对于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可以有更加理性的深刻理解.在普遍学习各种音乐作品的根本上,学生们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听力,音乐审美能力,音乐理论水平和其他综合音乐能力,教授者培育学习者接纳各种音乐作品的能力,并使他们的音乐视觉多样化.

(二)音乐素养在声乐曲目中的运用

歌唱的基本功应该将音乐素养和声乐作品结合起来练习才能真正有效,把歌唱方法和歌曲的表达融为一体,是声乐学习的目标.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歌曲的选择不能脱离最基础的歌唱训练,对于基础训练的曲目,一定不能表现太复杂.以歌曲《月之故乡》为例,他的情绪表达是抒情的,旋律是连贯流动的,这首歌气息的走动与吐字咬字十分重要.第一句"天上一个月亮",旋律是低-高-低的走动,最高的音是在"个"字上,因此可以先做这一句的哼唱旋律练习.做第一句的旋律演唱练习,注意吐字咬字的规律,并且反复多次熟练歌谱把握好歌曲的节奏,音准,速度,然后再进行演唱.当学习者唱到"看月亮,思故乡"这一句的时候,要把声音和感情突出呈现出来,要落在气息上在低位置唱.当唱到下行的"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这一句的时候,为了增加歌唱的强度然后逐渐减慢,歌声会在呼吸上并在低位上唱歌,接下来回到原来的速度.歌曲的尾端会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慢.必须将聆听者带入这首歌中呈现的情景当中去,歌唱者在演唱时的情绪要是自然的,保持旋律的连续性.

三、音乐素养在声乐教学的作用

(一)、音乐素养中的审美对声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在一首歌曲里的音高就是音的精确度,音准的听觉属性是由声带振动的频率确定的.音乐声是一种准确的歌唱声音,乐音的特征是声带振动的顺序性,就是由声波的有序性和规律性变化引起的听觉判断,低或高的声音等听到由没有规律振动引起的听觉判断.在歌唱当中的节奏是指歌声按照一定规律变化而构成的听觉评判.音乐节奏的顺序性和改变性是声乐美的基本情感,重要技巧之一是表达出自身在歌唱时的情感态度.在音乐节奏中的慢节奏让人感觉深沉,轻快的节奏令人感到兴奋.还有对在歌唱过程当中本身的节奏的正确的把握有两种欣赏性能,一是可以使欣赏主体与手脚在生活中的节奏同时发挥协同作用;二是声乐技巧表现出科学的秩序,将会在心理上这种满足感对满足感具有强烈的情感欢乐感.

(二)、音乐素养激发音乐的创造性和音乐表现力

在声乐教学中,因为在学生学习歌唱的初期,对什么样的歌声符合科学发声规律、什么样的生理运动感觉才能发出美妙动听的歌声是不清楚的,都要依靠老师所积累的演唱经验、教学经验教授给学习者.换而言之,音乐的主题可以激发听众的兴趣和激情,给听众一种音乐美的享受,这样可以发挥听众的想象力,使听众进入歌唱者所描绘的画面当中去.所以这样看来,学习者的所有才能都必须通过努力学习才能发现音乐家留在隐藏的潜意识中的能力、经验教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