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概念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双虎(2001)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项目和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课程形式."张华如(2003)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获得的关于心理健康发展、心理素质提高等方面的教育经验.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课程主题的选择要具有现实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选题只有具备时代感和现实意义,涉及到学生所熟知、所关心的领域,结合学生所感兴趣的事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只有聚焦于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走进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的目的.2、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栋梁,研究发现,小学三年级以上已经形成初步的自我概念,并且小学高年级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自我概念发展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自我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发展以及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学校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要遵循小学生的发展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3、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互动为基础
课堂互动是衡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否确有成效的重要指标,同时又是达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本目标的基本条件.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而自觉地参加各种训练活动,将自我充分放开,自由表达,尽情宣泄,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收到预期效果.三、实例分析——《对愤怒情绪说再见》的教学设计
本人于2018年6月份在保定市前进小学,为五年级学生辅导了几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下面以其中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对愤怒情绪说再见》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和分析.对愤怒情绪说再见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情绪对个体社会生活和身心健康所具有的意义,以及愤怒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2、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愤怒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学会管理自己的愤怒情绪,构建愉悦心情.
教学对象:小学高年级学生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处理愤怒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
1、观看短视频《情绪的表达》,看完后让学生回答问题:视频中有哪几种情绪?分别是什么呢?然后给学生引入情绪都有哪些.
2、小游戏:情绪对对碰
准备六张卡片,卡片上分别写上"喜、怒、哀、惧、爱、恶(厌恶).让学生随机抽出一张卡片,用表情、动作等非语言信息表达卡片上所写的情绪,不能用言语表达.让其他的学生猜测台上的同学要表达什么情绪.
然后引出情绪的分类,现代情绪理论把情绪分为四大类:快乐、愤怒、悲伤、恐惧.这节课我们重点讲愤怒的情绪,提问:愤怒情绪好吗?为什么?愤怒情绪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让同学们举手回答.
3、小故事:钉子的故事
然后通过小故事来引出愤怒情绪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更深刻了解愤怒情绪的危害.
4、头脑风暴-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愤怒情绪呢?
每六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处理愤怒情绪的具体方法,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老师把每组想出来的办法写在黑板上,然后看看哪些办法可行.
5、小游戏:镜中人
学生两两一组,一方做出各种表情,另一方作为镜子模仿.时间为2分钟左右.然后双方互换角色.
分享感悟:
看到"镜子"的表情,你有什么感受?情绪会传染吗?在努力做各种或者模仿各种表情时,你的情绪有变化吗?
6、总结升华:给学生看一张天气预报的图片,图片上面有晴天、阴天、雨天等等,然后引出情绪就像多变的天气一样,人也有愤怒、悲伤和快乐的时候.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但是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愤怒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乐观自信,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四、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之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建立各种机制,创造各种途径和机会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水平,准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内涵和意义.因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开始较晚,目前还没建立起成熟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理论,教学方式的操作性不强,导致这门课程的教学没有规范性.因此,为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的规范性,教师和学校各级领导都必须认识到设计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总结实践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深入探究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尽可能的探究出符合本校学生心理水平、适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发展的活动开展形式,设计出一套有效且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使在校小学生得到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