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初探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生代 热度: 12167
毛然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8

  【关键字】: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状研究

我国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向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由于一些客观因素,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概括的讲,现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一方面,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仅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单纯的看成政治理论教育,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仅仅是国家政治的需要。其实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一定思想方法的产物,也蕴含着共产党人所概括的思想路线,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传授一些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仅仅看成政治理论教育,不仅是片面的,还有可能导致教学内容的单调、枯燥而不利于学生接受。

  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理解也存在片面性。不少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只看成是必须完成的课程任务,只关心是否能够拿到学分,而不关心是否真正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是否真正领会了理论中所蕴含的方法论精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结晶,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指导实践、指引人生发展方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自觉、自发地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并以此指导实践。

2、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普遍奉行灌输式教授法,将人脑视为储存知识的仓库,而把教育目的限定在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定量的知识上。这使得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停留在机械讲授理论的层面,缺乏灵活性也脱离了实际,故而也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心理。其实高校学生不仅接受过较好教育,而且处于黄金年龄,对国家大事有着极大地热情,马克思理论教育本身不应受到高校大学生的排斥,相反应该受到他们的追捧,究其原因还在于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其次,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般都以课堂教学进行。现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都成为了重要的信息来源,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部分老师仍然固守课堂教学这种单一的形式,必然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信息要求。而长时期讲课、复习、考试的固定形式,也会使学生产生应付差事的心理,不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指导思想、一种方法论来学习。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只有积极开拓网络教育和媒体教育的新阵地,才能吸引学生主动的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新形势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鉴于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亟需创新。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也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1、要变灌输式教育为引导式教育

高校学生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的关键时期,所以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要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担任着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四观”的重任。冷战结束后,西方一些国家纷纷将矛头指向中国,通过媒体、网络等形式大肆宣传资本主义价值观,在文化外衣下向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这对一些意志不坚定的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社会上甚至出现了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现象。亨廷顿在《文明冲突论》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二十一世纪引起各国争端的最主要因素将不再是经济利益或其它利益冲突,而会是意识形态的差异即文化冲突。虽然这个看法具有片面性和不彻底性,但反应了未来各国所关注的焦点之一都将是意识形态,各国将充分利用意识形态控制和文化控制来维护国内统治和国际关系稳定。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还肩负引导学生,培养青少年共产主义信念的重任。

2、 要丰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力资源相对过剩,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不再是原来的天之骄子,而要走向各种岗位,广泛的服务社会。部分大学生存在焦虑心理,畏惧竞争;部分大学生不愿去基层和体力劳动岗位,只想一步登天;还有部分大学生因为找工作受了打击就畏惧接触社会,成了“啃老族”。针对这些情况,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改革中都可以适当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应该是干巴巴的说教,而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他们迫切需要的思想指导。同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革还应留给任课教师一定的自主性,方便因材施教,而不是千人一面。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策略

针对以上提到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存的问题和新形势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

1、教育定位的创新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能局限于学生的理论教育,而是应当以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代表了个人能力的高低,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维,真正树立起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新教育观。尽管学生的素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家庭、自身认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坚定“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不断地学习、实践、改善与提高。时代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支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当担任起这一重任,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2、教育主体的创新

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应当立足于人本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教育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而学生的学习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动机的影响,只有学生积极配合的教学过程才能够顺利完成。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要树立全体教育的理念,尤其要重视个别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绝不能够放弃,而是应当耐心寻找其排斥行为的根源,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只有整个大学生群体都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说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了成功。

3、教育内容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与时俱进的,与其一味强调马克思基本理论,不如在教学中引进一些更贴近现实的内容,使得教学内容与社会接轨,与国际接轨。对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以及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同时,适当增加比较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学习,在讨论中提高,这样树立的社会主义信仰才能是经得住考验的。高校的“两课”课堂,应该成为大学生研究和思考这些问题的场所,也应该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园地。

4、教育手段的创新

单一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的多元化教学是未来教学手段发展的方向,比如多媒体教学、开展远程教学等,特别不容忽视的是大众媒体对学生引导作用。青年学生接受新生事物兴趣很强,大众媒介特别是网络较之于课堂教育,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在网络上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阵地,宣传主流的政治观念,鼓励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以此形成对课堂教育的补充。除此之外,社会实践也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访问、听报告、分组讨论、案例辨析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受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生产第一线,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感。

5、考核形式的创新

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考核,不能仅仅局限于一张试卷的成绩。可以在平时的教学环节中穿插随堂论文、课堂讨论、案例评析等,也可以在主题班会中开展同学间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讨论,这样可以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改变学生上课松、考试紧、死记硬背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能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