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火焰
?十月香樟
我所理解的诗歌,就是写下一个词,或词组,就像呼吸一样,使它们相连,并集体飞翔;就像行走一样,在枯萎中找到繁茂,在荒芜中找到绿洲,在寒冷中找到暖。
我的职业,多少禁锢着我。这些年,借助诗歌形式,对过于理性的职场,过于严谨的环境下长期暗示所产生的程式化僵硬进行着一种矫正、修补,或者一种抚慰。在本行之外,我试图用一种生活,去启示去滋养另一种生活。
如果我怀揣火焰,那诗歌定是我血液里最烫的温度。我一次次接近,再接近,都是灵魂需要,我渴望抵达一种境界。眼下我的诗歌与我,如同我对这个世间一切事物赞颂或鞭笞的代名词。诗歌创作中,那些看似有分量的作品,的确成了我绵长人生路抵挡风沙的御体,也构成我自己一部心灵的编年史。
我喜欢简单平实的生活,却深爱诗歌多彩的呈现。它让我实践着法律生活之外的另一种呈现。我以这样一种孤独而极致的姿态,匍匐地介入精神世界内部,独析微观界域中的纯洁与浑浊;通过这样一种通道,努力探索真实和虚拟之间的转换。那些悲怆的,破碎的,需要遮蔽的,我都作了重新的拼合与嫁接,将内心的顿悟,深厚,微弱的光亮都一一摊开在地平线上……
当然,诗歌不是我生命的全部。诗歌与我的体验,是意识宇宙的一部分,是人类认识生活,感知欢愉和痛苦的一部分,是梦想符号与现实比喻的一部分,也是打开自我诉求和表达最直接的一部分,因此,我通过诗歌展现出人性中最美好的诗味。在诗歌的路上,我一直体验受创及受益之后的种种惬意之妙。
几年来,在诗歌创作中,在突破自我上,感触良多,每每进入创作状态时,我努力激活平常对历史人文知识的点滴积累,潜心琢磨寻求更完美的诗歌切角与路径,从自己的职业特点出发,寻找与众不同的专属于自己的特有语序,并从自己擅长的法律语句里,寻找诗情的提升空间。例如,在《遇见东坡》(组诗)里,我在语感控制和诗意营造上,巧妙地运用了法律语汇及语境,将苏东坡身处政治文化旋涡中的艰难突围,抒发得比较准确,对其蒙冤受刑的那段史实进行合理的充分的诗化,2012年我以此诗参加了全国首届“东坡杯”华语诗歌征文大赛,斩获一等奖,也获得了专家老师评委们一致认同与肯定。
诗歌创作过程中,我们除了对主客观需要敏感的关照外,还需:
(1)尽可能地为诗歌提供新的质素,无论在内蕴还是言说上;
(2)尽可能挖掘生存中人性化的艺术特质;
(3)尽可能让诗歌瞬间直逼读者灵魂,产生同步共振、共鸣;
(4)个体生命感觉上,要具有强大而尖锐的敲击力。
至此,我竟对生活有了新发现,那就是——
诗歌,另一种火焰,它照彻我,燃烧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