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生活的翅膀
十五岚
真正爱上诗,是几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新到一座城市,人生地不熟。闲暇时除了看书,就是写诗。入迷的那会儿,经常挑灯夜战,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一种忘我的诗境地。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四平八稳的诗。如果诗人那样写作,我认为是在给文字排列方阵,而不是真正的深入。诗歌贵在有情,古人云“诗在情为先”,正是如此。没有情感的诗歌,怎么读也是进入不了读者的内心,引不起共鸣的。
“深沉,内质,又不失灵动,活泼”,这正是我所追求的诗歌风格。
古典意味的诗歌,尤其乡村原生态的那种纯净,古朴与宁静,常常使我痴迷。我从唐诗宋词中汲取了不少养分,我认为诗歌必须突出意蕴。在我看来,诗歌如果抛开了意蕴,如同躯体没有了灵魂。
我崇尚的是自然、淳厚、内在与疏朗。诗歌有了生活的相辅相成,就是万物有了土地的滋养润泽。当诗歌成为生活的翅膀,才能牵引诗者一路行走。哪怕一阵轻风,一片雪花,一声鸟鸣,融于生活,并与之紧密相联,除了诗,再找不到更好、更充分的表达。
创作构思之美体现在我的作品之内,有朋友认为其突出的是“虚静”。比如我写的一首植物小诗《佛手》:“我确信那支手杖,经过了雨雪/处在分水岭的季节,阳光有着金子的色泽/向上,再向上。你就能听见/念经的人回到了天空。整座城市/灰尘很厚。你与一群咳嗽的人挨得很近/除了听到他们的谈论/关于政治、天气与物价。这些都和你无关”。我抒发的就是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的超越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的悦乐情怀,展现的是人的存在中的统一、平衡、和谐的状态,呈现的是一种化众为一的境况。
一个写作者,我认为就是在生活中沉浸,用文字去淘金子。这个比喻或许不恰切,但生活的状态的确如此。诗者不仅要兼顾生活的柴米油盐所面临的一些琐碎,更要懂得如何推开这些,全身心地进入创作。
我们解诗读诗,更熟知优秀的诗歌,在空间上有远近之变,虚实间有跳跃之变,时间上有顺逆之变,笔法上有开合之变。关键在于立意,其次是本身的穿引,自然与物界相提并论。我们写作的同时,都是为了寻求真理与真相。好的诗歌常常是朴实的诗歌,不会使用过多的修饰词。评价诗歌的尺度向来很多,我认为一首好的诗歌,一定要经过提炼,打磨,其内部必有闪光的东西,能引起共鸣与折射,并使人信服。
我们常常说生活在别处,那么诗人与文字呢?他们是怎样将自己的心得与回忆如数家珍般交出来,并在象征的春天里扎下根、发出芽?如果文字可作为火把,在栖息的途中照亮了我们多少回望与畅想?而我们何尝不也是依偎着心头的一方天空,时刻将自己划为返乡人。
正如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我认可这句话的时候,认定自己也一直处于还乡之中。那么,我们的“乡”到底是什么?是李白的望乡、思乡?杜甫的离乡、还乡?还是海子的穷乡、哭乡?而诗歌代表的是什么?是一种生发于心底的,像井泉自然的流露,跳出生活层面的滋润。诚然,采信它是我们写诗者惟一的选择与表达。正是我们在选择与表达中,停下一颗聆听的心去捕捉的那些能驾驭飞翔的精灵,一次次地与我们相见。由此,我们才得以在记忆之上,触摸到那些过往与正在过往的斑驳之痕。只有在它们的感召与启迪下,我们才更真实地认识自己,揭示世界中存在的真相,并与之达成和解,进而返璞归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