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刘奎:以梦为马 奔赴在ARJ21型号任务第一线

时间:2023/11/9 作者: 大飞机 热度: 15757
牛旭青

  

  

  说起飞机,一定是不少男孩子少时的梦想。

  刘奎也不例外,正是因为对飞机的热爱,毕业之后他便毅然加入了上飞公司,投身到祖国的大飞机事业中来。

  十五年来,凭着满腔的热爱与孜孜不倦的付出,他搭建起技能的“四梁八柱”,义无反顾地奔赴在型号任务最需要的地方,从内场至外场,从总装到部装,用实干和行动书写着大飞机人的信仰与担当,强管理、做表率,在经年磨砺下崭露头角,成长为领導百人工位成员圆满完成批产任务的带头人。

  “要加倍努力,早日成为车间里最牛的技师”

  刘奎是十分幸运的,2008年一毕业就赶上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飞机的生产任务,但他深知,逐梦的路上并不会轻松,也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的是勤学善思苦练、坚定目标不动摇。为此,在进上飞实习后,他便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加倍努力,早日成为车间里最牛的技师”。

  刘奎当时主要负责飞机上驾驶舱内操纵台、天花板、正副驾驶员座椅等内饰结构件工作。为了把握好每一个增长见识的机会,他并不单单地满足于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如何把孔打准、把墩头墩好,而是更注重为什么,想尽方法“知其所以然”。

  彼时,ARJ21飞机处在研制阶段,相应的设计和工艺需要持续优化和迭代,这给刘奎的快速成长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一方面,刘奎积极向车间里的老师傅请教,他们其中有人参与过MD82、MD90项目,有人在国外从事过飞机装配修理工作,老师傅们的质量意识、敬业精神以及干活的思路让刘奎获益匪浅。另一方面,刘奎也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结合装配实际,在充分研读设计图纸、工艺方案和工艺规范的基础上,给设计提出了不少优化建议。当时的一名工艺员这样说:“刘师傅总是不厌其烦地‘抓’着我们一轮又一轮地讨论,他的操作实践和创新想法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帮助!”

  一块永远吸不饱水的“海绵”,可以说是刘奎的生动写照。三年多的磨炼,他做到了内饰结构班组操作内容全覆盖,成为拥有几架份飞机装配经验的青年骨干;广泛积累经验、敢于技术创新,也让他填补了民机总装结构内饰安装技术的部分空白,为ARJ21飞机的研制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2年11月,刘奎自愿申请加入阎良外场试验队保障中队,支援外场试飞取证,这也开启了他“装配多面手”的成长之路。谈起不同岗位的挑战,刘奎只是淡淡地说:“其实机械装配与内饰结构的工作原理是相通的,作为一名飞机总装阶段的装配工,跨系统的活儿都要会干。”也正是在这样的信念下,刘奎对活儿“来者不拒”,只要是飞机上有工作,不论哪个系统,他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钻研,并奔赴三亚、成都等地参与多次专项试飞保障和排故工作。

  看着飞机一次次在跑道上滑跑和起降,听着发动机隆隆的轰鸣声,三年的外场经历就这样过来了。回忆起这段经历,刘奎感慨不已:“难忘的不仅仅在于大家在寒冬酷暑里的一次次坚守,更在于亲眼见证了ARJ21飞机的取证成功,每每想到这里,心底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经过外场的淬炼,刘奎蜕变成为大家口中的“突发情况‘排爆手’”,面对各种情况都能够游刃有余。2014年,他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ARJ21事业部,带领150(全机系统安装)工位结构组成员出色地完成了ARJ21飞机第5、6架机结构组工作,这也为他后续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己是‘带着任务来的’!”

  2021年,随着ARJ21飞机批产提速,刘奎又一次义无反顾地奔赴到了最需要自己的地方——ARJ21事业部200工位。

  200工位作为整机制造的第一环,前承部装三大部段和平尾,要完成好全机对接成龙的重任,后接总装系统安装与测试,要为系统工作奠定好基础,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

  “加上产线合并,部装有2条产线,而总装只有1条产线,所以说200工位也是一个产线收敛的工位,这些都对200工位的生产节拍、管理模式等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回忆起2021年年初刚来的日子,刘奎坦言,“压力是有的,但我也清楚,自己是‘带着任务来的’!”因为刘奎之前所在的150工位是200工位的下一个工位,因此他对影响之后工位的“牛鼻子”甚是清楚,十分了解什么是重中之重。

  针对这些难题,刘奎积极与精益生产试点推进团队沟通协调,大刀阔斧地在工位内部进行“改革”,不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严质量、控节点、降成本的节拍化精益生产模式。

  刘奎介绍,当时团队从“人、机、料、法、环”五大生产要素出发,系统分析了影响生产的具体原因,并针对工艺布局、工艺流程、物料配送等7大原因,多管齐下,制定了50多个行动项。经过试点优化后,200工位的生产管理和工艺技术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成为生产线上的标杆工位,也成为推动上下游协调均衡的“发动机”。

  这么多年来,刘奎始终牢记入职伊始的“质量第一课”,并时时将产品质量提升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在批产之路上,为了严控人为质量,他在工位建立起报废单管理机制,通过孔径目视化、框位标识、钻头颜色标识等一系列精益手段来减少可能带来的质量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200工位的千工时人为故障数远优于公司的标准,并有2个班组以连续三架机不产生人为FRR(故障拒收报告)的“硬”质量,获评“质量零缺陷”班组。

  一手严抓质量,一手严把进度。为了严格把控好生产进度,一方面,刘奎持续开展“六定”工作,带领5个班组长一起过各个环节的历史数据,完善人员技能矩阵,定人定岗定时间,将各个班组的分工分得更加细致;另一方面,根据每个班组的实际情况,打好提前量,在不影响前面班组的情况下,将可以前置的工作就放在前面做,以并行代替串行。在这种模式下,整流罩装配周期、内襟翼装配周期以及气密淋雨试验周期都得以大幅缩短,工位产能迅速提升,整体上实现了节拍化生产。

  “现在回过头来看,才想到居然还可以这么干。”刘奎回忆道,“压缩周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请。当时,每个环节我们都至少经过了两三轮的优化,每天和班组长们在看板面前协商方案,在一次次打破舒适区的努力下,我们最终提前完成了年度任务目标。”

  “他永远是那个积极推动难题解决的人!”

  “刘师傅要么在解决难题,要么就在解决难题的路上,他永远是那个积极推动难题解决的人!”这是现场操作人员对刘奎最多的评价。

  在刘奎看来,碰到难题并不可怕,这反而是团队迅速解决难题、得以更快成长的方式。因此,他总是鼓励大家遇到难题后要迅速举手、迅速上报。“有难题说出来,大家一起协商,就可以得到迅速解决。”他是这么和班组长们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每天早上9点,他都会带领模块化团队在看板那里探讨今日的难题,雷打不动,“只要大家把难题写到看板上,推动解决就是我的职责。”之后的一天里,他会随时随地跟踪进展,找工艺对接、找调度协调、上机查看、跟进物料……直至难题解决或任务得以推进。

  “高调做事”是刘奎对待工作的原则。“高调”不仅体现在推进难题解决的速度上,更体现他对工位管理的严格上。谈起和班组长的沟通与交流,刘奎表示,自己总会对班组长们说,先谈管理、再谈飞机上的活儿。整流罩班组的班组长倪冠晨说道,“刘师傅经常会引导我们转换角色,引导我们站在工位长、甚至是车间领导的角度看待事请。大到整个生产,小到早会怎么开,他都会倾囊相授,对我们站位提升和管理班组帮助非常大。”

  “我希望我带的队伍,我在不在那里都是一个样儿。”刘奎始终坚信,一支好的队伍,状态一定是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这也是他严格管理的重要原因。“刘师傅不仅抓生产,对整个工位的状态也很重视,开早会的时候站得直不直、口号齐不齐、FOD(多余物)包背得整不整齐,他都会关注。”小刘奎所在部门领导陆好表示,刘师傅对大家的精神头儿很重视,特别注意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

  谈起和刘师傅共事最大的感受,机械装配工艺室的彭松伟不由竖起了大拇指,“刘师傅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是我们身边值得学习的榜样!他对全局的把控很好,同时也会关注到很小的细节,他对飞机的状态、接下来要做什么总是了然于胸。”而这,其实和刘奎对自己的严要求有很大关系,他一有时间就会去飞机上转一转,总能及时地给大家提供有效的建议。

  不同于对待工作的严要求,刘奎对工位成员的生活非常关照,替大家争取权益。“有段时间任务挺重的,不少作业需要在户外进行,刘师傅总是一大早就会提醒大家准备好厚衣服,很暖心。”工位成员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