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同行二十载 共筑蓝天梦

时间:2023/11/9 作者: 大飞机 热度: 15753
凌云

  

  

  

  2022年,是GE航空集团(以下简称“GE航空“)入华42周年,也是与国产飞机项目同行的第20载。

  20年间,无论支线客机ARJ21还是干线客机C919项目,从提供飞机动力到打造神经系统,从试飞取证到售后维修,从市场开发到人才培训,GE航空及其合资公司与中国商飞的合作早已拓展至方方面面,也缔造出了一段段合作共赢的业界佳话。

  作为供应商,GE航空与主制造商共生、共进、共荣。中国的百年航空梦,GE航空与中国航空人一起追逐。携手那些年的重要日歷,让我们一页页翻开。

  从不可能中结出硕果

  作为中国第一款自主设计制造的喷气支线客机,ARJ21足以载入中国航空业发展史册。而与中国就ARJ21项目开展合作,也为GE航空及其合资企业深度参与中国航空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过,在2001年ARJ21项目启动前期,GE航空差点与其失之交臂。

  2001年下旬,当GE总部决定要参与项目竞标时,已经比竞争对手晚了近一年时间。在此劣势条件下,现任GE全球副总裁、GE中国总裁、GE航空集团大中华区总裁的向伟明,被总部选中担任ARJ项目商务经理,从零起步,挑战“不可能”。

  “当时总部找到我谈ARJ21项目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既能体现公司的价值,又能参与中国自主飞机项目,实现我的航空情怀!那一年,我往返中美11次,夜里工作到12点之后更是家常便饭。”谈及20年前的那段经历,向伟明依旧心潮澎湃。最终,在GE总部的大力支持下,CF34-10A发动机在这场龙争虎斗的竞标中后发致胜,拔得头筹!

  然而,对于ARJ21这样被多方面寄予厚望的项目,签订发动机合同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作为中国第一款严格按照国际适航条款设计制造的客机,ARJ21从联合设计到总装下线到交付运营,每一步都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挑战。

  GE航空ARJ21现场项目前经理佟瑞军从2003年起就与中航商飞一起战斗在ARJ21项目上。据他回忆,2003年到2007年,从开始联合设计到改装下线,这5年是项目最困难的5年,其中又以2005年最为艰难。

  佟瑞军记得,他当时经常去中航商飞在中山公园的总部大楼。 楼内有些冷清, 办公室气氛凝重。商飞同事有时会问:“你看我们的项目还进行得下去吗?”国外供应商的质疑声也泛起。

  这一年也是GE航空领导频繁造访中国的一年。佟瑞军十分清晰地记得,有一次去机场接机,时任GE航空小型发动机部总经理的Chip Blankenship下机后表情凝重。佟瑞军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未来几天的会议安排、讨论要点,两人在去酒店的路上,便讨论起GE航空如何在商飞困难时伸出援手,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随后,Chip Blankenship 在访问中航商飞时强调了GE航空对ARJ21项目坚定不移的支持,也分享了GE航空在参与全球其他飞机制造商新飞机项目时的经验。中航商飞的领导对此印象深刻。后来,他们还给Chip起了一个很文艺的中文名字:薄雪霁,意思是雪后初晴,洒满阳光,也意含ARJ21项目度过了一段艰辛的起步时刻,走上了光明。

  同年,GE航空还开启了与中航商飞的培训交流。项目初期,GE航空向中航商飞提供了共计800余小时的培训,内容涵盖项目研发、项目管理、适航管理、构型控制等各个方面。商飞的市场和销售团队专程赴美参加培训,为日后项目流程制定、取证量产及市场开拓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年初,突然爆发的疫情给本已顺利开展的ARJ21项目徒增变数。比如,ARJ21-700飞机交付因此放缓,停场时间延长,这对于飞机以及发动机的保存状态提出更高要求。

  对此,GE航空驻商飞现场的客户支援团队,在疫情反复的大环境下,克服困难,多次及时快速提供现场排故支持,为商飞在浦东、南昌交付中心的ARJ21飞机交付提供了发动机技术保障。

  “比如,去年9月浦东机场疫情爆发,货运进港航班受到极大影响。GE航空团队积极协调货运公司,第一时间寻找转运替代方案,及时发出现场急需的发动机,支持ARJ21生产线的批产工作。”现任ARJ21项目经理王昊一介绍道。

  “从ARJ21项目开始,GE 航空对自己的定位就不是单纯的发动机供应商,而是希望通过双方努力,共同打造出一款令客户满意的飞机。”向伟明表示:“也正因如此,我们取得了商飞的高度信赖,双方精诚合作,结出硕果。”

  合作范围已远超发动机

  ARJ21项目为GE航空与商飞的合作树立了成功典范, C919项目则推动这棵“友谊”之树进一步开花结果。

  2008年范堡罗航展前夕,GE航空与赛峰集团的平股合资公司CFM国际宣布启动LEAP发动机项目,为下一代单通道飞机提供动力。同年,中国商飞在上海成立,宣布研发单通道民用客机C919,并启动发动机招标工作。

  LEAP发动机在完美传承CFM56高可靠性的同时,还采用多项创新技术,不仅油耗和排放均降低15%,而且拥有更高利用率和更高可靠性。最终,其被中国商飞选中,C919也成为了LEAP发动机的全球首个飞机项目。

  一家新晋飞机制造商为其首款大型客机选择了一款全新发动机, 可谓开全球之先河。这不仅得益于LEAP发动机的优良性能,还基于GE航空与中国商飞在ARJ21项目上的合作与信任, 更是双方一致、开放、包容的价值观的体现。

  如今,GE航空与中国商飞在C919项目的合作范围已远远拓展到发动机之外。CFM国际为C919设计了领先的全集成推进系统,包括由奈赛公司(Nexcelle)开发的短舱和反推装置。GE航空与中航工业的合资公司——昂际航电则为C919配备综合模块化航电系统。除此之外, GE航空和CFM国际在C919项目上投入了大量技术、试飞和现场支持团队,全方位支持C919开展动力系统总装、试飞取证测试等各项工作。

  参与ARJ21项目早期工作并与中航商飞一起寻找启动用户的张志伟曾离开GE航空一段时间。C919项目的感召,又吸引他回到了GE航空。如今,他担任GE航空集团中国项目总经理,全面牵头负责GE航空与商飞的所有合作项目。

  “GE航空与CFM国际致力于打造优质的本土团队,为中国商飞项目提供卓越的服務。我们相信,国产大飞机将驶向更广阔的天空。”张志伟表示。

  回忆起这几年来的经历,令C919项目经理郝永江印象最深的,是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

  “2020年初,疫情突然爆发,试飞工作全部暂停。为了确保不耽误试飞工作的进行,GE/CFM的现场试飞团队是当时上海市第一批派出外地的工作人员。团队登上中国商飞准备的大巴,驱车10小时赶赴东营试飞现场,马不停蹄,最终支持商飞公司完成了C919的空中推力确认测试。”郝永江回忆道。

  2022年初,西安疫情爆发,GE/CFM的外派试飞团队被隔离在阎良,最长时间达50天。期间,为了不耽误试飞工作,在拿到当地特许证后,团队马上开展试飞相关的航后维护工作,从不敢间断。

  “近期,国外航空业复苏较快,737MAX全球陆续复飞,导致欧美局方人力紧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动机取证的文件审核。而国内的疫情防控政策叠加浦东机场洋山保税区自贸区模式切换,又给取证试飞、备件物流等带来了另一方面的挑战。”郝永江表示。

  “疫情期间,我们的很多员工与中国商飞员工一起,奋斗在一线。”郝永江告诉《大飞机》记者,一些进行高海拔试验的员工就在疫情高风险地区附近支持试飞,有的员工在内蒙古隔离,在毛坯房一关就是14天,还有的在敦煌找不到酒店,差一点就露宿街头。

  “员工们及其家属克服了诸多困难,全力以赴,奋斗在中国商飞最需要的地方、最需要的时刻。目的只有一个:全力支持国产大飞机开展试飞取证,顺利交付首家客户!” 郝永江感慨到。

  相互成就、共生共荣

  “在中国开展业务,GE航空及其合资公司CFM国际始终秉承一个理念——我们不仅仅卖产品,还要把包括管理在内的很多成功理念、经验分享给客户,与客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同成长。”同时兼任CFM国际大中华区总裁的向伟明如是说道。

  比如,GE航空的市场销售团队会与商飞分享经验,如何更高效地体现ARJ21的产品价值。又比如,GE航空正利用其全球销售网络,支持中国商飞在全球范围内进行ARJ21营销。

  与中国商飞的合作也成就了GE航空在中国的发展,使得GE航空能够更深度地参与中国航空业的方方面面。

  “曾经我们只需给航空公司提供支援和服务人员,但从2003年赢得ARJ21项目后,我们的工程技术团队、供应商体系等逐步建立壮大,双方还开展了大数据相关合作。确实是相互成就、共生共荣。“向伟明表示。

  值得期待的是,2022年,GE航空、CFM国际和商飞的合作伙伴关系将在当前基础上,进一步振翅高飞。

  诚然,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过去两年,全球航空产业供应链及人力资源受到巨大冲击,部分原材料及次级供应商的生产制造、部件配套显著延迟。一个小小环节的推迟,就可能导致设计更改,分析报告提交时间延长,需要协调各方资源,动态调整项目进度。

  这不仅仅考验合作双方的经验与能力,更考验着彼此的信任和毅力。

  “即使挑战重重,GE航空和CFM国际仍将在发动机生产交付、质量改善、现场支持和运营维护等各方面继续努力,全力以赴,为中国商飞实现2022年全年目标保驾护航。”向伟明表示。

  “很荣幸,在过去20年间,GE航空和CFM国际能够携手中国商飞,一路同行,相伴成长。融入中国市场,与合作伙伴实现共赢,是GE航空在华发展42年以来一直不变的理念。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国商飞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全面助力中国航空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向伟明总结道。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